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物分析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学相关知识点总结: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缩写Ch.P)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中国药典(1953 1963 1977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USP NF JP Ph.Eur Ph.IntGLP GSP GMP GCP药典概况:真伪、纯度、品质的质量要求,三者集中体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药典的内容包括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乙醇未指明溶度时,均系95%(ml/ml)的溶液液体的滴数,系在20℃时,以1.0ml水进行换算。

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在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在1.5---2.5;称取2.0系指称取1.95—2.05;称取2.00系指称取1.995---2.005。

精密称定系指精确至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精确至百分之一,约/若干系指不超过±10%。

除另有规定外,实验时的温度均指25±2℃。

实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酸碱度检查所用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

酸碱实验时,如未指明用何种试剂,均系指石蕊试纸。

正文品种按中文笔画编排;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

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的PH值应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酸度计进行测定。

酸度计应定期进行检定。

鉴别是用来判定药物的真伪,而检查和含量测定则可用来判定药物的优劣。

药物的鉴别实验:性状(一般用于原料药的鉴别项目):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比旋度:药物通过1dm且每1ml中含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为比旋度吸收系数: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的条件下测得的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一般鉴别实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某一种药物。

有机氟化物:氧瓶燃烧法进行破坏后,加茜素氟蓝试液、硝酸亚沛在PH4.3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显红色,弱酸性时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沉淀;分离,白色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C4H6O6)盐:中性试品,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置水域中加热,银游离并附着在试管内壁成银镜。

芳香第一胺类:加亚硝酸钠和碱性β-奈酚试液数滴(重氮化偶合反应),视供试品不同,颜色从橙黄色到猩红色。

托烷生物碱类:均具有莨菪酸结构,可发生Vitali反应,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醇溶液作用,转变形成醌型产物而显深紫色。

后马托品不具莨菪酸结构。

无机金属盐:钠盐、钾盐、钙盐、钡盐的焰色反应钠盐显鲜黄色;钾盐显紫色;钙离子显砖红色。

铵盐:加氢氧化钠试液,加热,即分解产生氨臭。

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使之变蓝色,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

无机酸根:氯化物:①稀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银试液,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沉淀复生成。

②供试品少量,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缓加热产生氯气,遇水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显蓝色。

硫酸盐:①加氯化钡试液;分离,沉淀在盐酸或硝酸中均不溶解。

②加醋酸铅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中溶解。

③加盐酸不生成白色沉淀(与硫代硫酸盐区别)。

硝酸盐:①加等量的硫酸,混合均匀,冷后,沿管壁加硫酸亚铁试液,使成两液层,交界面呈棕色。

②加硫酸和铜丝,加热生成红棕色的蒸汽。

③加高猛酸钾试液,紫色不应退去(与亚硝酸盐的区别)。

专属鉴别实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他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鉴别方法:化学鉴别方法:呈色反应:酚羟基的三氯化铁呈色反应,有机氟化物的茜素氟蓝法,芳香第一胺的重氮化偶合反应,托烷生物碱类的Vitali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的四氮唑反应,含羰基结构的苯肼反应,氨基酸和氨基糖苷类的茚三酮反应,氨基醇结构的双缩脲反应。

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丙二酰脲类的硝酸银镜反应,氯化物的银盐沉淀反应,还原性基团的银镜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反应,苯甲酸盐类的三氯化铁反应,与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含氮杂环类生物碱沉淀剂,磺胺类药物的铜盐反应荧光鉴别: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显蓝色荧光。

气体生成鉴别反应:大多数的胺类药物、酰脲类药物以及某些酰胺类药物可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氨气。

化学结构中含硫的药物可经强酸处理后,加热生成硫化氢气体,含碘有机物经直火加热可生成紫色的碘蒸气,含乙酸酯和乙酰胺类药物,经硫酸水解后,加乙醇可产生乙酸乙酯的香味。

使试剂褪色的鉴别方法测定生成物熔点法光谱分析法色谱法原子吸收法药物的杂质检查:杂货:系指无治疗作用,或者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危害人们健康的物质。

青霉素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入过敏性杂质。

化学试剂的纯度不能和临床用药的纯度相混淆,化学试剂不用考虑生理作用。

药物的纯度主要从用药安全、有效和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等方面考虑。

杂质的来源:生产过程中引入;贮藏过程中引入。

同分异构体,同质异晶体。

酰胺和酯容易水解杂质分类:按来源分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毒性分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按理化性质分油机、无机和残留溶剂。

杂质的限量:对照法灵敏度法比较法一般杂质的检查:氯化物浓度以50ml中含50—80mg的CL为宜。

此范围内氯化物所显浊度明显,便于比较。

硝酸酸度以50ml供试溶液中含稀硝酸10ml为宜。

如有色可采用内消色法和外消色法。

内消色法:采用供试品两份,一份出去氯离子后加对照品,一份直接加供试品。

外消色法:采用一定的外部试剂反应消除颜色的干扰。

比浊:放于黑色背景下,自上向下观察。

比色:放于白色背景下,自上向下观察。

高锰酸钾中氯化物的检查,需加乙醇除去高锰酸钾的颜色。

硫酸盐:以50ml供试液中含2ml稀盐酸为宜铁盐的检查:Ch.P和USP采用硫氰酸盐法,BP采用巯基醋酸法检查以50ml中含10-50ug三价铁为宜。

加入氧化剂过硫酸铵既可以氧化供试品中二价的铁离子成三价的铁离子,同时可防止光线是硫氰酸铁还原或分解褪色。

加入过量的硫氰酸铵,不仅可以增加配位离子的稳定性,提高反应灵敏度,还能消除其他杂酸根离子与铁盐形成配位化合物而引起干扰。

若供试管与对照管颜色不一致,可采用正丁醇或异戊醇提取,分取醇层比色。

重金属检查法:重金属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重金属系指在实验条件下能与硫代乙酰胺或硫化钠作用显色的金属杂质。

一法: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溶于水、稀酸和乙醇的药物,为最常用的方法。

硫代乙酰胺与水反应生成硫化氢气体,硫化氢与重金属反应生成有色沉淀二法:炽灼后的硫代乙酰胺法适用于含芳环、杂环以及难溶于水、稀酸及乙醇的有机化合物。

三法:硫化钠法适用于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的药物。

如磺胺类、巴比妥类药物等四法:微孔滤膜法适用于重金属限量低。

砷盐的检查法:古蔡氏法: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物中微量砷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采用对照法判断砷盐的限量。

中国药典规定制备标准砷斑采用2ml标准砷溶液(相当于2ugAs)。

反应中加入碘化钾和氯化亚锡将五价态砷还原为三价态砷。

同时还可以抑制锑化氢的生成。

100ug锑也不至于干扰测定。

碘离子能与反应中产生的锌离子形成稳定的配位离子,有利于生成砷化氢的反应不断进行。

锌粒和供试品种含有少量硫化物,产生硫化氢气体,产生色斑,干扰试验。

采用醋酸铅棉花吸收硫化氢气体。

产生的砷斑不稳定,在反应中应保持干燥和避光,并立即与标准砷斑比较。

含锑药物,用古蔡氏法检查时,锑盐也可被氧化为锑化氢。

故采用白田道夫法检查砷盐。

方法是氯化亚锡在盐酸中将砷盐还原为棕褐色的胶态砷,标准品对照比较。

此法的反应灵敏度以三氧化二砷20ug计。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简称Ag(DCC)法,不仅用于砷盐的限量检查,也可用作微量砷盐的含量测定。

原理: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氢,生成砷化氢,还原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产生红色胶态银,同时在相同条件下使一定量标准砷溶液呈色,比色。

溶液颜色的比较:①溶液颜色与标准品比较②控制药物溶液在某波长下的吸收度来检查③用色差计来测定易碳化物:药物中存在的遇硫酸易碳化或易氧化而呈色的微量有机杂质称为易碳化物。

溶液澄清度的检查:药物溶液中存在分散的细微颗粒,当直线光通过溶液时,细微颗粒可引起光的散射,测量光的散射就可以测量光的浊度。

炽灼残渣检查法:系指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炽灼,产生的非挥发性杂质的硫酸盐。

中国药典规定在700—800℃下炽灼至完全灰化。

一些重金属在高温下易挥发,在做金属检查时,温度控制在500到600℃。

炽灼至恒重的第二次称重应在继续炽灼30分钟后进行。

常用的有机破坏方法有碱破坏方法和酸破坏方法,后于500-600℃炽灼至完全灰化。

干燥失重测定法:干燥失重主要检查药物中的水分及其他挥发性物质。

干燥失重的量应恒重,《中国药典》规定供试品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 以下即达到恒重,干燥至恒重的第二次及以后各次称重均应在规定条件下持续干燥一小时后进行。

常压恒温干燥法:除另有规定外,均为在105±2℃下干燥至恒重。

供试品应铺于扁形称量瓶中,其厚度不超过5mm,如为疏松物质,厚度不超过10mm。

大颗粒结晶药物,应先研细至粒度约2mm。

含有较多结晶水的药物,在105℃下不易除去结晶水,可提高干燥温度。

某些药物含有较多结晶水,熔点又较低,直接105℃干燥,供试品易融化,表面结成一层薄膜,使水分不易继续挥发。

应采取在较低温度下加热,除去结晶水分,然后逐渐提高温度至105℃干燥至恒重。

某些易吸湿或受热发生相变而达不到恒重的药物,可采用一定温度下、干燥一定时间所减少的重量代表干燥失重。

减压干燥法:适用于熔点低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干燥剂干燥法:适用于受热分解或易升华的供试品药物的定量分析与分析方法验证:凯氏定氮法。

药品分析方法的验证: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耐用性常用药品的种类、采集和贮藏血样尿液唾液芳酸及其酯类药物的分析:苯甲酸类:苯甲酸丙磺舒甲酚那酸水杨酸类:水杨酸阿司匹林二氟尼柳对氨基水杨酸钠双水杨酸酯贝诺酯其他芳酸类:布洛芬(苯乙酸类衍生物)氯贝丁酯(分子中含有羧酸酯结构,采用羟肟酸铁反应鉴别)。

鉴别反应:水杨酸及其盐类在中性或弱酸性条件下,可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生成紫色配位化合物。

苯甲酸盐的中性或碱性溶液,与三氯化铁试液反应可生成碱式苯甲酸铁盐的赭色沉淀。

丙磺舒:加少量氢氧化钠成盐溶解后,与三氯化铁反应,生成米黄色铁盐沉淀。

布洛芬:无水乙醇溶液,加高氯酸羟胺的无水乙醇试液等,呈紫色氯贝丁酯:与羟肟酸铁反应呈紫色重氮化偶合反应:在酸性条件下与亚硝酸钠试液反应进行重氮化,与碱性β—奈酚偶合生成橙红色沉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