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必修1》读书笔记

《历史.必修1》读书笔记

人教版《历史.必修1》读书笔记
作为一名即将实习的教育硕士,阅读现行高中教材显得非常必要。

尽管课程紧张,作业积压,笔者仍然抽空阅读了人教07版《历史.必修1》。

该书较旧教材进步不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匆匆阅读,笔者有了一些感触。

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书的主要内容
《历史.必修1》实质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

本书分8章,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第一,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如中国古代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和西方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第二,重大的政治事件,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第三,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重要政治人物,如美国的华盛顿和中国的孙中山;第四,重要的历史现象,如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当代世界的多级化趋势
2.政治史的意义
政治史是传统史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传统史学就是一部政治史。

基于此,梁启超就批评到,“所谓二十四史,二十四姓之家谱也”。

近代以来,史学界逐步开阔研究视野,扩大研究范围。

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社会史等也发展起来,在这些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政治史仍然是史学的主要构成部分。

政治活动在人类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史学的“资治”功能,使得史学研究不可能回避政治史。

通过《历史.必修1》的学习,学生们可以了解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学生还可以初步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3.政治史的学习方法
根据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有着反作用。

因此,我们在讲授政治史时,要注意学生思考相关的经济、文化背景。

坚持联系的观点,我们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历史。

新“课改”以来,高中教材实行的是专题史的编排体例,较之以往的通史体系难度有所加大。

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历史在初中往往被视为“副科”,学生的通史基础较差。

以上情况,给我们未来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在讲课时多用比较法,注意各专题间的“古今贯通”和“中外关联”,以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

4.较之旧教材,课本部分内容过于精简。

初步阅读该教材,笔者就明显感觉较为精简。

比如“法国大革命”,在笔者使用的旧教材是字数最多、内容最为庞杂的一节。

而在该书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中,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仅以两句话予以概括。

原文如下: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

1792年,法国废除了君主制,建立共和国(相关内容见本书第44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件跨时代的大事,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同时也是学术界一度极为热门的研究领域。

因此,对于此内容应该如何讲解,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讲的过少,一些相关问题就无法讲解清楚。

讲的过多,就会给学生增加不少负担。

如此类似的,还有“辛亥革命”等章节。

对此,我们要认真思考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5.较之旧教材,新教材增加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

关于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一直是旧教材的缺欠。

笔者使用的旧初中教材仅有半本书的内容,而且中考不考。

旧高中教材就根本没有世界古代史的内容。

由于中国当时的中学实际上实行的是“应试教育”,所以广大的中国中学生的世界古代史知识极为欠缺。

但是庆幸的是,新教材增加了大量世界古代史的内容。

在该教材的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即是世界古代史的内容。

该单元有两个讲授课和一个探究活动课,为我们呈现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黑暗’的西欧中世纪”的内容。

这些都是世界古代史最为核心
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世界古代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6.较之旧教材,新教材少了一些结论性的呆版认识,多了一些历史具体情境的分析。

在讲到北宋加强皇权时,旧教材再讲述宋初加强皇权的大量措施之后,就得出了北宋皇权大大加强的结论。

而新教材在讲述宋初加强皇权的大量措施之后,却讲道了“从宋真宗起,相权逐步得到强化,皇权反而受到种种限制”的实际情境。

并结合宋真宗和宰相李沆的例子加以论证。

新教材注重历史情境的具体分析,注意制度在后世的实际运行,这一优点是很突出的。

7.一处小错误
在第三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本有一句话“汉元期间,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时隐时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制度的演变”(相关内容见本书第12页)。

笔者看完这句话后,觉得很奇怪,笔者从未见过“汉元期间”这种表达。

联系上下文,上文讲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下文讲唐朝的藩镇问题。

也没有符合“汉元期间”这种表达的具体时间段。

对于一本高中历史教材,这不能不视为小错误。

联系本课标题,笔者镀之,“汉元期间”应该为“从汉朝到元朝时期”,编者此处简称不够规范,而且不应该出现在这一位置。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此书的粗浅认识。

限于水平和缺乏实际经验,并没有深入的理解。

相信日后认真研读,加之实际经验,定会有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历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