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分析与环境评价

经济分析与环境评价

环境评价资源手册(更新)世界银行环境局1998年4月第23号经济分析与环境评价经济的成功发展有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尽可能减少开发项目的不利环境影响。

环境评价(EA)能够将重要的环境信息综合到项目确认、准备与实施的过程中去,因此已经成为实现上述目标的一项重要工具。

利用经济分析,可以通过比较来确定项目的总体经济效益是否会超过其成本,并有助于对项目的实施方式进行设计,以产生良好的资本收益率。

对一个项目而言,不利的环境影响将是其成本的一部分,而有利的环境影响则是其效益的一部分。

因此,在项目的经济分析中,对环境影响的关注应当尽可能地同其他方面相结合。

这份《环境评价资源手册更新》讨论了环境评价与经济分析的关系,并针对如何在经济分析中体现环境成本与效益提供了指导。

这一《更新》用于取代《环境评价资源手册》中第四章所提供的指南。

世界银行的要求世界银行有关环境评价的运行政策(OP 4.01)指出,“应当尽可能地对环境成本与效益进行量化,并在可行的情况下赋予经济价值。

”这一点应同时针对备选的项目设计与备选的缓解方案加以实施。

此外,有关投资运作的经济评估的运行政策(OP 10.04)指出,在项目评价与辅助性的成本效益分析中,应当对环境评价的结果与建议加以重视。

环境评价、经济分析与项目循环环境评价是一个信息收集与分析的过程,有助于避免对环境不利的开发项目。

其重点在于环境外部性——开发项目无意中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例如,为一个水产项目所进行的土地清理有可能对湿地进行改造,导致鸟类栖息地减少及水质退化。

环境评价寻求对这些环境影响进行定性的确认与评估,并在可行的情况下加以量化(例如,以ppm表示的空气污染,或者,侵蚀所造成的土壤损失量)。

然而,环境评价过程中所确认的影响通常并没有被转化成货币价值。

环境评价与经济分析之间的联系之所以薄弱,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实用的方法来把物质影响转化成货币值。

然而,近期环境经济学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比较容易应用于具体的项目领域。

这一《更新》的目的就在于说明如何使用这些方法。

表1对环境评价与环境经济分析在世界银行的项目循环中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环境经济分析在3个重要阶段发挥作用:1)在对所提议的项目及其他替代方案的影响所做的评价中;2)在对预防或者缓解的方案所做的评价中;3)在某一个具体的备选方案得到确定之后,对项目所作的评估中。

对于经济分析与环境评价而言,重要的是区分实施项目与不实施项目的情况下所出现的情况之间的差异,而不是随时间流逝而出现的其他变化。

这一点有时候会被疏漏,因为有时可能出现一些重要的长期趋势,而这些趋势与项目本身是无关的。

表1 环境评价、经济分析与项目循环项目阶段环境评价(EA)活动相关经济分析活动准备环境筛选初步考虑可能的环境成本与效益EA TORs的准备明确阐述量化环境影响与分配货币价值时的需求EA小组的选择在适宜情况下,EA小组中包括资源或健康经济学家EA准备 EA小组对备选项目的影响加以分析比较,在可行的情况下在其成本与效益上应用货币价值对EA进行审核世界银行对EA的报告进行审核,其中包括经济分析评估将EA综合到项目设计与文档编制中去将EA的成果,包括环境成本与效益,综合到项目经济分析以及对投资收益率的估算中去协商根据EA的成果,就所要采取的行动达成一致实施环境监督监督包括对项目的实际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监控在第一阶段,经济分析通常包括:利用各种评估手段,针对环境评价中所确认的各种环境影响,估算其货币成本与效益(评估)。

在第二阶段,将分析扩展到考虑预防性措施与缓解措施的成本与效益,从而可以与最初的项目影响进行比较。

在第三阶段,将选定方案的货币价值综合到所提议的项目的总体经济评估中去。

这份《更新》的最后部分将对这些基本的评估技术加以简要的讨论。

为了成功地把环境评价与经济分析结合起来,对这两者进行设计与实施时都需要考虑到另一方面的需求。

环境损害的各种指标对于经济分析而言未必都具有同样的效果。

例如,侵蚀所引起的土壤损失面积作为指标就不如侵蚀所引起的农业生产力变化这样的指标有效。

类似地,对于濒危的的经济效益所进行的考虑,将有助于把用于环境评价的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领域中去。

这些可能的内在联系必须在TORs发展的最初阶段、环境评价小组的选择以及环境评价与项目准备过程的其他阶段中加以综合(参见表1)。

自不待言,这需要经过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参与。

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为了对一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对其环境影响加以确认与度量。

这并不是那么简单易行的。

在很多情况下,环境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错位的,因此,很难在起因与影响之间建立联系。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通常取决于问题的逐步积累(时间上的积累,空间上的积累,或同时包含两者)。

许多环境物品与服务并不进入市场,或者,进入市场但不符合完美市场的规律。

除了这些问题给评估带来的困难之外,可得数据太少或质量不高所造成的经验上的局限性,也使这些问题更为复杂。

总经济价值。

经济评价这门学问依然处于发展之中。

对于某些物品与服务(例如,1公斤稻米或鱼,或者1立方米木材),市场价格可以较好地反映社会赋予这些物品或服务的价值。

对另一些物品或服务而言,市场价格或者不存在,或者只能反映总价值中的一小部分。

这类物品与服务的例子包括濒危物种和景观等。

因此,为了降低分析的难度,可以把任何环境影响都分解成为其总价值的组成部分。

用来实现这一目标的的方法之一被称为总价值(Total Economic Value,TEV)法,通过这种方法,某种影响被分解为不同类型的价值(参见图1)。

TEV法所体现的思想在于,任何物品或服务都是由不同的特性所构成的,其中一些特性是具体的、易于度量的,而另一些特性则难于量化。

然而,总价值是所有这些元素的总和,而并不仅仅是那些易于度量的部分的总和。

不同经济学家对于TEV中各组成部分的划分与命名略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1)直接使用价值;2)间接使用价值;3)非使用价值。

前两项通常又并称为使用价值。

每一项各自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直接使直接使用价值用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也称为可提取的使用价值、消费性使用价值或结构性使用价值,产生于可以被提取、消费或者直接享用的物品。

以森林为例,可提取的使用价值可以来自于木材,来自于对林业副产品的收获,例如水果、草药或者蘑菇,以及来自于捕猎或捕鱼。

除这些可以直接消费的物品之外,直接使用价值也有可能是非消费性的。

例如,喜爱在同一片森林中徒步旅行或野营的人也获得了一种直接使用价值,虽然他们实际上并没有“消费”任何森林资源。

类似地,对于一片珊瑚礁而言,直接使用价值可以包括对贝壳或鱼类的采集,也可以包括潜水员对于珊瑚的非消费性使用。

图1 总经济价值与选择的评估技术所有这些效益都是实际的、可以度量的,并且拥有价值,虽然某一个体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人的消费(经济学家将此称为非竞争性消费,这些物品被定义为公共品)。

消费性使用通常是最容易估价的,因为往往涉及可以观察到的物品数量,而这些物品的价格也是可以获得的。

非消费性使用则往往较难估价,因为数量与价格都可能无法观察得到。

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也称为不可提取的使用价值或功能性价值,来自于环境所提供的服务。

例如,湿地对水进行过滤,从而改善了下游用户的用水质量,国家公园则可以提供娱乐的机会。

这些服务都是有价值的,但并不要求对任何物品进行收获,虽然它们可能要求某个人在自然形态上的出现。

一般认为,对间接使用价值的度量比对直接使用价值的度量更难,因为所提供的服务“数量”往往很难测量。

此外,在这些服务中,有很多根本就没有进入市场,因此也极难为其制定“价格”。

例如,一片风景带给视觉上的美感效益在消费上是属于非竞争性的,这意味着它们可以为很多人所享用,同时并不损害其他人的愉悦。

选择价值。

对于某些物品的使用价值(无论是可提取的,还是不可提取的)而言,可以将利用这些价值的机会留待未来的某个时候,通过维持这一机会所获得的价值就是选择价值。

因此,它是使用价值的一种特例,类似于某种保险政策。

(准选择价值是一个相关的概念,它来自于这样一种可能性:虽然某种物品目前似乎并不重要,但未来的信息也许会使我们对其重新加以估价)。

存在价值与遗产价值。

与使用价值形成对照的是,非使用价值来自于环境可能提供的某些效益,然而其中并不涉及对这种价值的任何使用,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间接使用。

在很多情况下,这类效益中最重要的就是存在价值:人们单纯从某种东西的存在中所获得的价值,哪怕他们从来没有打算去使用这种东西。

因此,人们对蓝鲸或者熊猫的存在赋予某种价值,虽然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一价值,甚至永远不会看到这一价值;然而,如果蓝鲸绝种了,一定有很多人会感到遭受了损失。

遗产价值是从人们希望将某些价值留给后代的渴望中所得到的价值。

非使用价值是最难估量的一类价值,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在本质上就没有从人们的行为中得到反映,因此完全无法观察。

效益成本还是成本有效性。

对环境影响进行经济分析时有两种可能的方法。

第一种是应用标准的效益成本原则,对某种行动的效益与成本加以比较,从而决定这一行动是否值得。

这一方法通常用于对不同备选方案的比较,要求确认各种方案的环境影响并对结果赋予货币价值。

一个例子是对不同的空气污染控制措施以及相关的预期健康效益所进行的分析。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传统的效益成本分析有可能并不可行,或者并不理想。

有可能无法估算某种效益的货币价值。

例如,某些自然区域极为独特,人们可能会认为应当不惜一切代价来保护这一区域。

在另一些情况下,对环境物品和服务所提供的效益而言,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有可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或者,很难确定出适当的货币价值。

如果这些物品或服务的损失有可能不可逆时,理想的情况是采取某种策略,使环境损害所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最小化,除非这样做的社会成本大到无法接受的程度;这被称为安全最小标准法。

在这些情况下,适宜的分析方法就是成本有效性法,而不是成本效益法;也就是说,问题变成了寻求最廉价、最有效的途径来实现自然保护的目的或其他目标。

应当注意的是,成本有效性法的确可以识别实现某一目标的最有效率的途径,但它并没有说明预期的效益是否能证明所耗费的成本是值得的。

对后一问题的回答必须依赖于知情决策与常识。

评价技术将环境评价所确认的环境影响综合到项目分析中去,这一过程需要两个步骤。

首先必须了解影响是什么。

这一信息是通过传统的环境评价所得出的。

其次,(在可行的、适宜的情况下)必须以货币的形式估算出这些影响的价值,以便确认其在经济上的相对重要性,并对不同备选方案的效益与成本做出评价。

这一部分的焦点在于各种评价技术及其在项目分析中的应用1。

多数情况下,这些技术包含两个部分:对物质影响的度量以及对这一影响赋予货币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