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汇篇
第六节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一)基本词汇
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上基本词汇,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基 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和,它包含的词比较少,却很重要。基本词使用率高, 生命力强,为全民所共同理解。例如: 有关自然界事物的:天、地、风、云、水、火、雷、电等; 有关生活与生产资料的:米、灯、菜、布、刀、笔、车、船等; 有关人体各部分、哥哥、弟弟等; 有关人或事物的行为、变化的:走、想、写、喜欢、学习、发展等; 有关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大、小、好、坏、甜、苦、美丽、快 乐等; 有关指称和代替的:我、你、他、这、那、谁、什么、怎样等; 有关数量的:十、百、千、万、斤、两、尺、寸、元、角、分、个等; 有关程度、范围、关联、语气的:就、很、最、都、全、把、和、跟、 因为、所以、但、虽、吗、了等。
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基本词汇是 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地给语言刨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 汇,使词汇日益丰富。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 又能逐浙地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从而使基本词汇 不断扩大。“革命、电子”这两个词,原来并不是基本词,现 在已加入了基本词汇的行列,并以它们为语素创造了大量的新 词,丰富了语言的词汇,如“革命家、革命者、革命性、革命 化、反革命”,“电子管、电子枪、电子琴、电子计算机”等 等。基本词汇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丰富起来 的。这个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般词转化为基本词,再 进入基本词汇的过程。 现代汉语一般词汇包含有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 语、隐语等。
2.能产性 用基本词作语素创造出来的新词,最便于人们理 解和接受,最便于流传,所以,那些千百年来流传下 来的基本词,便成了构成新词的基础。它们一般有很 强的构词能力。如用“水”构成的词,在《现代汉语 词典》中就有150个。如“水泵、水笔、水表、水兵、 水草、水产、水车、水稻、水道、水分、水缸、水汪 汪、水浮莲、水玻璃、水成岩、水电站”等等;又如 “潮水、茶水、洪水、风水、钢水、海水、淡水、胶 水、口水、苦水、泪水、卤水、露水、墨水、油水” 等等;又如“墨水瓶、泔水桶、茶水站”等等。
总而言之,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为全民族全体成 员经常使用,因而不能轻易变动,自然就具有稳固性,人们 也愿意用它作为构成新词的基础。稳固性和很强的构词能力, 又促使它的全民常用性更为突出,使它在词汇中的重要地位 更为巩固。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三个特点是就基本词汇的整体来说 的,不是说所有的基本词都具备这三个特点。就现代汉语来 讲,尤其不能把这三个特点,特别是能产性当作辨识基本词 和非基本词的惟一条件。因为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化趋势, 使得许多双音节的合成词进入了基本词汇,而双音合成词的 构词能力远不如单音节词(包括由根词转化成的单音节词 根)。如果单纯强调构词能力,就会把许多双音节的基本词 排除在基本词汇之外。
当然,基本词也有构词能力弱或几乎没有什么构 词能力的,例如:“你、我、谁”。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被后起的合成词取代的古代
基本词依然是现代汉语里有很强构词能力的语素,成
为构成新词的词根。例如:
目——目前、目光、目击、目送、目标、目力
冠——冠冕、冠状、冠子、鸡冠花 眉——眉睫、眉目、眉梢、眉心、眉眼、眉头 发——发蜡、发网、发卡、发癣、发型
3.全民常用性 基本词汇的上述两个特点是以全民常用性为 前提的。全民常用性是说它流行地域广,使用频 率高,为全民族所共同理解。基本词汇的使用不 受阶级、行业、地域、文化程度等方面的限制。 人们可以因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而不用某些古语词, 也可以因是“外行”而不用某些行业语,更可以 因受地域限制而不用某些有方言色彩的词,但是 却不能不使用基本词。不用基本词而要进行交际、 交流思想,是不可思议的。
一般词汇的特点是没有基本词汇那样强的稳固性,但却有很大的灵活性。 一般词汇是经常变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的新词在产生,一些旧词在 消亡,在社会急剧发展时期更是这样。社会的急剧发展,在语言中首先反映 在一般词汇上。新词总是先进入一般词汇,然后有一部分可能进入基本词汇。 一般词汇数量多,不一定为全民族的成员所普遍掌握。哪些人掌握哪些一般 词,情况不一样。人们在生活实践和交际过程中,往往习惯地掌握和使用一 些与自己的环境和素养密切相关的一般词,因而反映出个人掌握词语的数量 以及个人在使用语言上的特点和风格来。
从整体看,基本词汇有下列特点: 1、稳固性 基本词汇在千百年中为不同的社会服务,并且服务得很好。例如: 一、二、牛、马、家、门、山、水、上、下、左、右、斗、高、低等等。 显然,这些在甲骨文里就有的词今后也还会继续使用下去。基本词汇之 所以具有这么强的稳固性,是由于它所标志的事物和概念都是极为稳定 的。 说基本词汇有稳固性,并不是说基本词汇是一成不变的,事实上基 本词汇也在发展变化。 有些古代的单音节基本词发展到现在复音化了,成了多音节合成词, 这是汉语词汇的一条内部发展规律: 眉——眉毛、眼眉 耳——耳朵 舌——舌头 发——头发 鼻——鼻子 有些单音节的基本词被后起的合成词所代替: 目——眼睛 颔——下巴 秫——高粱 日——太阳
(二)一般词汇
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是一般词汇。人们交际频繁,要说明复杂的 事物,要表达细致的思想感情,单单围基本词汇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大量的 非基本词汇——一般词汇。例如在学校里要经常使用“课堂、讲义、自习、 辅导、讲授、提问、作业、考试、备课”等词。这些词,尽管不是基本词, 但都是反映学校生活不可缺少的词,离开它们,在教学领域里进行交际、交 流思想就会发生困难。
二、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一】古语词 古语词包括一般所说的文言词和历史词,它们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 因为它们可以表达特殊的意义或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所以才被普通话所 吸收。文言词所表示的事物和现象还存在于本民族现实生活中,但由于为 别的词所代替,一般口语中已不大使用。例如:“底蕴、磅礴、若干、如 此、余、其”等,以及古代的某些虚词,如“之、而、以、与、及、亦、 甚、而已”等。 还有一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一般叫作历史词,如: “宰相、丞相、尚书、太监、驸马、戟、钺”等等。它们同文言词不同, 在一般交际中不使用,在叙述历史事物或现象时,才使用它们。例如: “鼎里的水却一平如镜,上面浮着一层油,照出许多人脸孔:王后,王妃, 武士,老臣,侏儒,太监。……”“又过了不少工夫,才看见仪仗,什么旌 旗,木棍,戈戟,弓弩,黄钺之类;……”(鲁迅《铸剑》)这两段文字中 就用了不少历史词。 有些历史词,在今天国际交往中还经常使用,如:“皇帝、亲王、大 臣、公主、酋长、陛下、殿下、公爵、男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