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县第九小学章程序言息县第九小学于2014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2015年8月20日首期招生。
学校由中国第六工程设计院设计,息县人民政府出资2400万元,由龙湖街道办事处负责征地和施工,是“交钥匙工程”。
学校位于息县城东南,息夫人大道南段以东100米处,求索路东段路南,规划用地较为规整,总占地面积为38854.36平方米,约合58.28亩,总建筑面积为12709.54平方米,其中小学建筑面积为8332.07平方米,附属幼儿园建筑面积为4377.47平方米。
小学部为“五轨”制,附属幼儿园为“四轨”制。
2016年7月,县教育体育局把附属幼儿园更名为“息县第二幼儿园”,从第九小学分离成为独立单位。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保障学校依法自主管理,保障学生与教职工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办学品质,加强学校内部规范化管理,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加强现代学校建设,明确学校发展策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校全称为“河南省息县第九小学”,英文表述为The ninth prlmary school of xixian henan;住所地址为龙湖街道办事处求索路东段路南,邮政编码为464300 ;官方网址为/xxdjxx/ ,注册域名为/xxdjxx/。
第三条本校由息县教育体育局举办,经登记批准,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办学机构,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本校是一所实施六年制小学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教育机构。
第四条学校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招生对象为对口区域户籍、符合对口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
招生规模以息县教育体育局核定的班级和人数为准。
第二章办学理念与学校文化第五条办学理念:为高尚与智慧的人生奠基第六条办学目标:高举教育质量的大旗,全面建设安全、高效、优雅的文明学校。
第七条校训:勤勉自强,弘德博学第八条办学途径:文化立校,质量强校。
营造情趣盎然、心灵栖居、和谐灵动的智慧课堂;锻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升华人性的温馨德育;打造乐观豁达、智慧丰盈、宁静致远的能行教师;构建人情练达、收放自如、无为而治的和谐管理。
第九条办学愿景:“我们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充满向上的精神与教育的智慧;我们努力,让学生的每一个时刻都能享受学习的收获与成长的乐趣;我们努力,让教师的每一天工作都能体会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
”第十条教师誓词:“我是光荣的九小的教师,我努力用敬业、博爱、儒雅成就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当作我们的最高荣誉!”第十一条学生誓词:“我们是光荣的九小少年,我勤勉自强,我惜时好学,我心怀祖国,我放眼世界!”第十二条校徽校旗校歌校徽:主体图案由“9”变形而来,配以“息县第九小学”中英文全称,蓝色圆环环绕书籍和多彩的“9”,配色活泼,图案富于动感,寓意乐观向上、和谐高效。
设计者:杨坤。
校旗:底色为红色,左上部为学校校徽和校名全称。
长宽比为3:2校歌:《放飞梦想的地方》。
词作者:张玉龙,作曲:彭成易丹第三章学校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第十三条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主持学校全面工作,中国共产党支部委员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教职工通过教职工大会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负责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
按照本章程自主管理学校。
副校长协助校长开展工作。
第十四条校长依法履行下列主要职责:(一)组织起草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并负责组织实施;(二)组织制定规章制度、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和评价;(三)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和指示;(四)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及常设机构,完善岗位设置,维护学校秩序;(五)负责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主持校务会议审议重大事项并作出决策;(六)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七)负责教职工队伍建设,促进教职工全面发展;(八)负责学校财务、基建及重要设施设备购置的审批;(九)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十)组织协调学校与政府、社区、家庭等方面的关系,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十五条学校依靠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少先队等组织的作用。
第十六条学校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进行民主监督。
教职工大会行使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和评议监督权。
凡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和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有关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的办法,须经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
第十七条学校设教导处、德育处、后勤处、少先大队部等职能部门。
各职能部门按需要设主任。
职能部门负责人由校长提名并经学校考察、公示后由校长聘任。
教导处:具体负责学校课程设置的协调、教师校本研修、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项目指导以及课题科学研究管理工作;负责学校学科课程的常规管理、质量监控、教务管理和学籍管理等工作。
在教学方面,与教研组为管理网络;在教育方面,以年级组为管理网络。
德育处: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构建德育体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
后勤处:负责学校的物业、财务管理和基建、后勤服务等工作;少先大队部:负责学校少先队工作,配合德育处协同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各职能部门及常设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提升管理效能,确保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第十八条学校建立校务委员会,负责审议学校章程、发展规划和其他重大规章制度、人事与财务方案等校内重大事项;建立家长委员会,增进家校沟通,保障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
第十九条学校建立健全重大事项决策制度。
学校重大事项应在党政主要负责人酝酿提议、充分调研与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由校长召集并主持校务会议审议,经集体讨论,由校长作出决定并组织实施。
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发挥监督保障作用。
凡属教职工大会职权范围的事项,应提交教职工大会审议。
第二十条学校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切实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向社会公开学校相关信息,以适当方式为学生及其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
学校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档案室,加强档案资料的建设和管理。
各职能部门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第二十一条学校建立健全校内权益救济制度,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学校建立健全争议调解机制。
通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就教职工与学校的劳动(人事)争议进行调解;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就学生、教职工、学校间的民事纠纷进行调解。
第二十二条学校建立健全平安校园制度,制定校园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组织安全演练,加强校舍、交通、消防、饮食卫生、健康、周边环境治安以及教育教学安全管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保学生意外伤害校方责任险。
鼓励学生自愿参加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并依法进行善后处理。
第二十三条学校接受政府以及教育、登记管理和审计等管理部门的监督,接受社会、家长的监督,听取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第四章教育教学管理第二十四条学校建立健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等教育教学基层管理机制。
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的德育、教学工作,统筹教师分工与管理、年级教育活动、学生管理工作等。
学校设低(一、二)、中(三、四)、高(五、六)年级组。
教研组长负责领导、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教学研究。
教研组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按学校安排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活动,贯彻落实教学计划,完成各项教学任务。
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和教学研究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第二十五条学校实行“每一名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管理。
学校坚持全员德育原则,校长负责,教职工参与,实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贯彻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精心设计德育活动,倡导“主体性”德育观,切实抓好德育常规,抓实德育细节工作,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构建德育目标体系,健全德育管理机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优化德育活动过程。
学校加强以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为目标的公民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学生理解并正确地行使权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尊重他人权利,履行相应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二十六条切实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责任感和班主任业务水平。
主动与社会、家庭积极配合,办好家长学校,建立以班级为点、家庭为面、社会为体的“三位一体”立体教育模式。
第二十七条以“创设班级文化,营造温馨教室”为主题,围绕“建设温馨教室,班班有特色;构建和谐人生,人人展风采”目标,开展对学生“双基”尤其是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心理品质和健康人格,营造良好的班风、校风。
以班级(中队)为基本建设单位,完善团队组织建设,形成明确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
注重学生在班队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能。
第二十八条学校贯彻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管理体制,认真执行国家和地方课程计划,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确保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学校充分发挥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功能,尊重人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
严格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维护作息时间表、课程表和周工作安排表的严肃性,任何班级和个人均不得擅自停课,若需调课,需报教导处批准。
学校采用班级授课制,教材、学习资料的征订由学校教导处统一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擅自向学生推销任何学习资料,否则,以违纪处理。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学校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加强学籍管理,对转学、休学、复学等严格手续程序,严肃各项纪律制度。
第二十九条学校按照课程计划编排课程表,严格遵循专课专用的原则。
学校严格执行有关学校课堂管理制度,保障师生教、学权益。
围绕新课程和新课改,定期开展主题性的教学研究活动,聚焦课堂教学,创建和谐、民主、平等、自由、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教学,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定期组织学科教师的公开教学活动及评比活动等,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不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及时具体地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十条学校严格执行有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法规规章,通过日常体育活动以及各类体育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健身习惯与基本的运动技能。
学校通过体育课、阳光大课间等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每年举办一次体育运动会和多次体育单项比赛。
学校建立校卫生室,建立学生健康档案,预防传染病、常见病及食物中毒。
学校完善卫生工作制度,不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在校园内教学活动场所、办公室实施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