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南京大学出版社)课后思考题总结——网络收集仅供参考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静态法课内思考题:1答:分情况,测定过程中溶剂挥发溶液的浓度发生变化,则不能测;但是对于难溶物的饱和溶液或者恒沸物等可以使用本方法测定。
2答:蒸汽温度越高相对的测量器具温度同样会升高从而改变测量器具的物理特性使测量器具内部金属硬度降低延展性增加等等从而使测量值改变燃烧热的测定1实验中哪些是体系?哪些是环境?实验过程中有无热损耗?这些热损耗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答:内桶和氧弹作为体系,而外桶作为环境。
实验过程中有热损耗,有少量热量从内桶传到外桶,使得内桶水温比理论值低,而使得燃烧焓偏低。
2水桶中的水温为什么要选择比外筒水温低?低多少合适?为什么?答案:为了减少热损耗,因反应后体系放热会使内筒的温度升高,使体系与环境的温度差保持较小程度,体系的热损耗也就最少。
低1度左右合适,因这个质量的样品燃烧后,体系放热会使内筒的温度升高大概2度左右,这样反应前体系比环境低1 度,反应后体系比环境高1 度,使其温差最小,热损耗最小。
3找找总会有。
(1)实验过程中搅拌太慢或太快;(2)引火丝和药片之间的距离; (3)药片没有干燥;(4)搅拌时有摩擦;(5)压片时或松或紧应从以上方面考虑,实验过程中匀速搅拌,引火丝和药片之间的距离要小于5mm或接触,但不能碰到燃烧皿,记住药片一定要干燥,保证燃烧完全,搅拌式不能有摩擦,而且压片时,压力要适中等等。
T----X图1蒸馏器中收集气相冷凝液的袋状部的大小对结果有何影响?答:若冷凝管下方的凹形贮槽体积过大,则会贮存过多的气相冷凝液,其贮量超过了热相平衡原理所对应的气相量,其组成不再对应平衡的气相组成,因此必然对相图的绘制产生影响。
2该实验中,测定工作曲线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与测定样品时折射仪的恒温温度是否需要保持一致?为什么?答:因溶液的折射率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同,折射率不同,因此,二者的温度必须一致。
3过热现象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在实验中尽可能避免?答:如果产生过热现象,会使液相线上移,相区变窄;可通过加入沸石的方法消除,加入时,应少量多次,防止沸石失效。
成。
另外,气相和液相取样量较多,也影响溶液的组成。
4本实验的误差主要来源有哪些?答:组成测量:(1)工作曲线;(2)过热现象、分馏效应;(3)取样量。
温度测量:(1)加热速度;(2)温度计校正。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定1蔗糖的转化速率常数k 与哪些因素有关?答:温度、催化剂浓度。
2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
根据公式〔α〕=α×10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3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答:α0=〔α蔗糖〕D t℃L[蔗糖]0/100α∞=〔α葡萄糖〕D t℃L[葡萄糖]∞/100+〔α果糖〕D t℃L[果糖]∞/100式中:[α蔗糖]D t℃,[α葡萄糖]D t℃,[α果糖]D 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α0=66.6×2×10/100=13.32°α∞=×2×10/100×(52.2-91.9)=-3.94°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1、实验中,为什么用蒸馏水来校正旋光仪的零点?在蔗糖转化反应过程中,所测的旋光度αt 是否需要零点校正?为什么?答:(1)因水是溶剂且为非旋光性物质。
(2)不需,因作lg(αt-α∞)~t 图,不作零点校正,对计算反应速度常数无影响。
2、蔗糖溶液为什么可粗略配制?答:因该反应为(准)一级反应,而一级反应的速率常数、半衰期与起始浓度无关,只需测得dC/dt 即可。
4、试分析本实验误差来源?怎样减少实验误差?答:温度、光源波长须恒定、蔗糖溶液要现用现配。
BZ振荡1.影响诱导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影响诱导期的主要因素有反应温度、酸度和反应物的浓度。
温度、酸度、催化剂、离子活性、各离子的浓度2.本实验记录的电势主要代表什么意思?与Nernst方程求得的电位有何不同?答:本实验记录的电势是Pt丝电极与参比电极(本实验是甘汞电极)间的电势,而Nernst方程求得的电位是电极相对于标准电极的电势,它反映了非标准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的关系。
()℃果糖℃葡萄糖〕α〕〔α蔗糖tDtD0[100]L[21+=表面张力1、用最大气泡法测定表面张力时为什么要读最大压力差? 答:分析毛细管口气泡的形成与破裂的过程中,气泡的半径与气泡膜表面张力的关系有: 当R r→时,气泡的σ达到最大,此时等于()max 0max p p p -=∆。
当R r >时,σ减小;而继续抽气,使压力差增大而导致气泡破裂。
故读取最大压差,使满足222r p r p r πππσ=∆=最大,从而计算表面张力。
2、哪些因素影响表面张力测定结果?如何减小以致消除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答: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有:仪器系统的气密性是否良好;测定用的毛细管是否干净,实验中气泡是否平稳流过;毛细管端口是否直切入液面;毛细管口气泡脱出速度;试验温度。
故试验中要保证仪器系统的气密性,测定用的毛细管洁净,实验中气泡平稳流过;毛细管端口一定要刚好垂直切入液面,不能离开液面,但亦不可深插;从毛细管口脱出气泡每次应为一个,即间断脱出;表面张力和温度有关,要等溶液恒温后再测量。
3、滴液漏斗放水速度过快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为什么?答:若放水速度太快,会使抽气速度太快,气泡的形成与逸出速度快而不稳定,致使读数不稳定,不易观察出其最高点而起到较大的误差。
粘度法测高聚物磁化率的测定1.不同励磁电流下测得的样品摩尔磁化率是否相同?答:相同,摩尔磁化率是物质特征的物理性质,不会因为励磁电流的不同而变。
但是在不同励磁电流下测得的cM 稍有不同,。
主要原因在于天平测定臂很长(约50cm ),引起Dw 的变化造成的,当然温度的变化也有一定影响。
2.用古埃磁天平测定磁化率的精密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1)样品管的悬挂位置:正处于两磁极之间,底部与磁极中心线齐平,悬挂样品管的悬线勿与任何物体相接触;(2)摩尔探头是否正常:钢管是否松动,若松动,需坚固; (3)温度光照:温度不宜高于60℃,不宜强光照射,不宜在腐蚀性气体场合下使用;(4)摩尔探头平面与磁场方向要垂直;(5)空样品管需干燥洁净,每次装样高度,均匀度需一样,测量结果的精密才高。
电动势的测定1对消法测电动势的装置中,电位差计、标准电池、检流计及工作电池各有什么作用?答:原理:严格控制电流在接近零的情况下来测定电池的电动势。
在待测电池上并联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外加电势差,这样待测电池中没有电流通过,外加电势差的大小即等于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电位差计:用于电池电动势和电极电势的测量。
检流计:用于平衡直流电测量,如电桥中作为示零装置。
标准电池:提供电动势的标准参考量,用以标定电位差计。
工作电池:提供与待测电池电动势方向相反而数值几乎相等的外加电动势,用以对消待测电池的电动势。
2、参比电极应具备什么条件?它有什么功用?答:具备条件:高稳定性、可逆性、重现性。
功用:二级标准电极。
3、盐桥有什么作用?选用作盐桥的物质应有什么原则?答:作用:减小液接电位(盐桥、单液电池)。
原则:(1)盐桥溶液应不与电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2)盐桥溶液中阴阳离子的迁移数应尽量相等。
4、UJ-25 型电位差计测定电动势过程中,有时检流计向一个方向偏转,分析原因。
答:电池极性接反、待测电池电动势太大。
5电池电动势与电池中氯化钾的浓度的关系?答:离子浓度大,电容就大,储存的移动电荷就大,电动势也越大!7.对照理论值和实验测得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答:原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的误差来源有很多:标准电池工作时间过长,长时间有电流通过,标准电动势偏离;盐桥受污染;饱和甘汞电极电势不稳定;未能将电位差计旋钮设定在待测电池电动势应有的大体位置,使待测电池中有电流通过等等。
乙酸乙酯测皂化反应1.为什么实验用NaOH和乙酸乙酯应新鲜配制?答: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而变质;乙酸乙酯容易挥发和发生水解反应而使浓度改变。
2.为何本实验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而且CH3COOC2H5和NaOH溶液在混合前还要预先恒温?混合时能否将乙酸乙酯溶液倒入NaOH溶液中一半时开始计时?答:(1)因为温度对电导有影响。
(2)不能,应刚混合完开始计时。
3.被测溶液的电导率是哪些离子的贡献?反应进程中溶液的电导率为何发生减少?答:参与导电的离子有、和。
在反应前后浓度不变,的迁移率比的迁移率大得多。
随着时间的增加,不断减少,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值不断下降。
如何测K4 CH3COOC2H5+NaOH = CH3OONa+C2H5OHt=0 C0 C0 0 0t=t Ct Ct C0 - Ct C0 -Ctt=∞ 0 0 C0 C0速率方程式,积分并整理得速率常数k的表达式为:假定此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且CH3COONa全部电离。
则参加导电离子有Na+、OH-、CH3COO-,而Na+反应前后不变,OH-的迁移率远远大于CH3COO-,随着反应的进行,OH-不断减小,CH3COO-不断增加,所以体系的电导率不断下降,且体系电导率(κ)的下降和产物CH3COO-的浓度成正比。
令、和分别为0、t和∞时刻的电导率,则:t=t时,C0 –Ct=K( - ) K为比例常数t→∞时,C0= K( - )联立以上式子,整理得:可见,即已知起始浓度C0,在恒温条件下,测得和,并以对作图,可得一直线,则直线斜率,从而求得此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