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2019第二学期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题

2018-2019第二学期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题

2018-2019第二学期食品毒理学期末考试题(A 卷)
(闭卷考试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5分,错填、不填均无分。


1 .化学毒物被动转运可分为: ___________ 、 _________ 、滤过。

2 .化学物在体内的 I 相反应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反应。

3 .基因突变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4 .食品毒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体内试验、体外试验、__________。

5 .机体对化学物的处置过程分为:吸收、_________ 、______ 和排泄 4 个过程。

6 .食品毒理学动物试验常用的染毒方法有: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7 .致畸指数是指母体 _____________与胎仔最小致畸作用剂量之比。

8 .外源化学物及其代谢物经过肾排泄过程涉及的机理包括: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

9 .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危险性评价包括:危害认定、_______ 、_______ 和危险性特征分析。

10 .有机磷属于神经毒剂,主要抑制生物体内 _____________ 的活性。

11 .毒物的联合作用大致可分为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12. 一般毒性作用的分类按照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一般毒性作用分为: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剂量 - 反应曲线有哪些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生物学标志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毒性作用根据其特点,发生的时间和部位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24分)
1 、食品毒理学: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或混入的外源性物质(化学、生物或物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通过危险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制定这些物质在食品中的安全限量标准,最终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

2、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质
3、毒性: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能力。

4、毒性作用:又称毒性效应,指外源化学物质对机体所产生的不良或有害的生物学改变。

5、毒效应普:
10、毒作用:
6、生物学标志物:
7、效应:指暴露于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质后在个体、器官或组织中发生的有害生物学改变。

8、吸收:指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通常是机体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如皮肤、消化道黏膜和肺泡)透过生物膜转运至血循环的过程。

9、分布:外源化学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和体液后,随血流和淋巴液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的过程
10、反应:是指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者产生效应的个体数在某一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11、 LD50:
12、LD100
三、单项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下表格中。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关于 LD 50 叙述正确的是( )
A. LD 50 能够全面反映外源化学物的毒性特征
B. LD 50 是一个统计学数值,只与毒物本身和实验动物有关
C. LD 50 越小,表示毒物毒性越强
D. 表示 LD 50 时,不必注明试验动物的种类
2 .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
A .静脉注射>经呼吸道 B. 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C .经口>腹腔注射 D. 经皮>经口
3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A . 2 天 B.4 天 C.2 周 D.3 周
4 .甲烷( CH 4 )若用卤素取代 CH 4 上 H 后,其毒性最大的是
A . CH 3 Cl B.CH 2 Cl 2 C. CHC l 3 l 4
5 .毒物是()
A .对大鼠经口 LD 50 > 500mg/kg 体重的物质
B. 凡引起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物质
C. 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
D.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对机体发生损害作用的物质
6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
A .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低剂量
B. 一定时间、一定方式接触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C. 人类终身摄入该化合物未能引起任何损害作用的剂量
D. 其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来确定
7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慢性毒性试验一般连续染毒为 3 个月
B. 亚慢性毒性试验动物要求是成年动物
C. 急性毒性试验一般观察时间是 2 周
D. 急性毒性试验应选用初断乳的动物
8 . 毒物排泄的主要途径是
A . 肾脏 B. 唾液 C. 汗液 D. 母乳
9. 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量是
A .绝对致死剂量( LD100 )
B .最小致死剂量( LD01 )
C .最大耐受剂量( LD0 )
D .半数致死剂量( LD50 )
10. 外源化学物生物转化的酶主要存在于
A .内织网
B .线粒体
C .细胞膜
D .细胞核
四、简答题
1. 简述影响外来化学物毒作用的因素
2. 毒物是如何在体内贮存的 ?
3、急性毒性实验的目的及步骤。

4、简述生物转化的意义。

五、论述题
1、试述影响外来化合物生物转化的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