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注射剂合理使用及配伍禁忌

注射剂合理使用及配伍禁忌



口服和静脉注射两种剂型联合用药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20岁,因左眼睑病毒感染于2005年7月2日在武 汉一诊所静脉滴注阿昔洛韦一次(具体用法用量不详),同 时口服阿昔洛韦片0.4g ,日1次、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及阿 昔洛韦滴眼液。用药5小时后出现上腹部及腰背部疼痛,为阵 发性烧灼痛,并伴有频繁剧烈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 物,便意增多、黄稀便一次。停用注射和口服药物,继续使 用外用和滴眼药。7月3日中午有发热(自测37.2℃)、畏寒、 头昏,去医院就诊,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腹 部B超提示“双肾弥漫性病变”,肾功能提示Scr384μmol/L、 BUN11.1mmol/L,考虑为急性肾衰,收入肾内科,立即停用 以上药物。体检:上腹部压痛(+),双肾区扣击痛(+), 其他未见异常。给予相关治疗,7月7日查肾功能示:CRE 105μmol/L、BUN 4.6mmol/L,病情好转。
川芎嗪注射剂等。
2010版药典收载5个品种(双黄连、清开灵、止喘
灵、灯盏细辛、灯盏花素)
给药途径

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主要可分为静脉注射、肌
内注射、局部病灶注射和穴位注射四种。

①静脉注射:静脉注射主要有静脉推注与静脉滴
注两种形式。静脉注射起效迅速,常用于急救。

②肌内注射:注射于肌肉组织中,注射部位一般 在臀肌或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量一般为1-5ml。



⑵体外配伍禁忌:不能与头孢曲松钠溶于复方氯化
钠、复方乳酸钠、葡萄糖酸钙等含钙注射液伍用。
可在管道中出现头孢曲松钙沉淀。因此,不得采取
使用头孢曲松钠后用氯化钠注射液冲管再用含钙注
射液的错误做法。

⑶体内相互作用:使用本品时停用一切含钙制剂,
不能在短时间内(48小时内)使用含钙的药物或食
品补钙,是因为其存在肝肠循环,半衰期长的原因。


分析:

头孢曲松钠可影响乙醇代谢,使血中乙酰醛浓
度上升,出现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面部潮红、 头痛、眩晕、腹痛、恶心、呕吐、气促、心率 加快、血压降低、嗜睡、幻觉等。故用药期间 及停药后1周内应避免饮酒,也应避免口服含乙 醇类的药物、饮料或静脉输入含乙醇的药物。

抢救用药不当: 注意:头孢曲松钠过敏反应禁止使用钙注射 液抢救。 处理:换用其它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或停用 钙制剂,改用其它抗过敏药物。 ⑴头孢曲松与钙离子生成头孢曲松钙沉淀。 由于头孢曲松具有良好通透性,在肝、胆、 脑内、肾组织中浓度高,使头孢曲松钙沉积 于上述重要器官引起结石、血栓栓塞形成而 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于抗细菌和病毒感染,用于耐西药的细菌及病毒
感染、不耐受抗生素的患者群体。

如双黄连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 穿心莲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中药注射剂使用沿革与现状
临床分类


②补益类 具有补益作用的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虚证。 如参麦注射液、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 芪扶正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
(1)输液的组成 ; (2)输液与添加注射液间的相互作用; (3)注射液之间的相互作用; (4)影响配伍变化的其它因素。
主要原因: 溶剂组成改变、pH值改变、缓冲容量、离子作用、 直接反应、盐析作用、配合量、混合的顺序、反应时间、 成分的纯度、氧与二氧化碳的影响、光敏感性。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14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及扁桃体炎就诊。


配伍禁忌用药
典型病例1:患者,女性,60岁,因上呼吸道感染, 咳嗽,胸闷,全身疼痛去当地村卫生所就诊,给予头 孢曲松钠4g、地塞米松5mg、利巴韦林600mg加入0.9
%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混合静脉滴注。约20分钟后
突感呼吸困难,心慌,胸闷, 四肢、口唇紫绀,言
语不清,神志恍惚,继而四肢厥冷,心跳停止,立即
41


作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剂型,
中药注射剂问世已70年。 1940年,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 队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研制 成功了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
中药注射剂——柴胡注射液。
新中国成立后,医药卫生事业蓬勃发展。1954年
12月,武汉制药厂对柴胡注射液进行了重新论证
并批量生产,成为新中国大批量生产的第一个中 药注射剂品种。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我国陆续研制成功了茵 栀黄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20余个品种,为中

分析:

建议静脉给药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单独
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注
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
作用等因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可减轻皮
疹,但可能掩盖严重过敏反应,地塞米松同样可引
起过敏反应,抢救再用地塞米松欠妥。
背 景
1999~2006年,全国中药注射剂市场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
2008年销售排名前十位中成药品种中中药注射剂占了其中的 六种。 截止2009年,中药注射剂产业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00亿元, 每年有4亿人次使用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
抗病毒以及一些急症的治疗领域,正在发挥着重要的甚至是

消癌平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
等。
中药注射剂使用沿革与现状
临床分类



⑤祛风类
主要用于风湿性关节炎。
如穿山龙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丁公藤注
射液、黄瑞香注射液、雪莲注射液、正清风痛
宁注射液、祖师麻注射液等。
中药注射剂使用沿革与现状
临床分类



⑥其他类
如治疗皮肤病的补骨脂注射液等;
药注射剂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70年代,全国研制成功并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
剂品种很多,仅当时《中国药典》收载的就有23 个品种。此外,各地卫生部门制订的“中草药制
剂规范”中也收载了大量的中药注射剂。
据统计,当时有报道的中药注射剂达700余种,但
绝大多数为医院自制制剂。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药注射剂迎来又一轮开
快速治疗。
中药注射剂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原因
不良反应
原因
事件 回顾
表现
药物 因素
患者 因素
临床 使用
40
40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
⑴多发性:多数中药注射剂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 生,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高于口服药; ⑵多样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良反应常涉及多个器官。 以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为多见。 ⑶品种差异性: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多于单方制剂; ⑷厂间、批间差异性; ⑸配伍禁忌性:与一些药物配伍或联合应用可引起明显 的不良反应。
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达69万余份,中药
占总报告的13.8%,其中中成药占99.7%,中药注 射剂占50.9%,饮片不足0.4%。 中成药报告数量排名前20位的品种中,中药注射 剂有17个品种。
中成药的严重报告中,中药注射剂占87.2%

中药注射剂使用沿革与现状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典型示例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要点

分析: 头孢曲松钠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提示,由于可能会产 生药物间的不相容性,不能将本品与其他药物混合 使用,需联合用药时应分开使用。 国家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显示,严重病例中存在头 孢曲松钠与其他药品混合静脉使用的问题。 其中以头孢曲松钠与地塞米松混合静脉使用占大多 数,其次是与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和/或中药注 射剂混合静脉使用。少数病例一次混合使用药品多 达4种。
治疗淋巴结核、肺结核的骨痨敌注射液;

治疗痔疮的消痔灵注射液;
优势特点

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药物成分以液体状态注入人体组 织,血管或器官内,作用迅速,尤其是静脉注射,药液直 接进入循环系统,适于危重病症抢救之用。

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某些药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 有的具有刺激性,有的易在消化道失活。如某些动物药成
给予复方氨基比林1支肌注,并顺次静滴三组液体,分别
是甲硝唑100ml;利巴韦林1.0g、阿米卡星0.4g、5%葡萄 糖250ml;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g、地塞米松5mg、 0.9%生理盐水250ml。在输注第三组液体约5分钟时,患 者出现胸闷、胸痛、四肢痉挛、口唇发绀、昏迷。立即停
药,给予吸氧、肌注肾上腺素、静滴葡萄糖酸钙、地塞米
发热潮,1985年到1998年,共有11个中药注射剂 作为中药新药批准上市。
如香菇多糖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康莱特注射液、
参芪扶正注射液等。
同期,还有8个植物药注射剂作为化学药品被批准
上市。
国家药品标准中收载的中药注射剂达100余种。
这尚不包括以化学药品获得批准文号的品种,如
葛根素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莪术油注射剂和
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1-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频繁出现
中药注射剂(8个品种);2006年,鱼腥草注射剂因
严重ADR被暂停使用。 截止2009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占整体中药病例 报告的72.64%,其中严重不良反应占中药严重病例 报告的76.57%。
2009年,国家启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
松,症状无明显改善,继续抢救无效,患者死亡。

分析: 多数生产企业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说明书 [药物相互作用]项中指出:“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之间有物理性配伍禁忌”、“本品与阿米卡星、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B、多西环素、氯酯醒、阿马灵、 苯海拉明、门冬酸钾镁不能混合以免发生沉淀”、 “本品与安太乐、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 细胞色素C、镇痛新、抑肽酶混合后6h发生外观变 化”、“本品与酸制剂、含胺、胺碱制剂配合发生 沉淀”。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 据库分析显示,仍存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与上述药品合并用药时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且中 间无其他液体间隔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