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一、知识讲解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纬度地带分异规律(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二、经典高考题1.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1)~(2)题。

(1)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A.热带雨林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A.海拔高B.种源丰富C.火山灰深厚D.光照充足解析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

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

第(2)题,据材料可知,K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1)A(2)C2.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

读图回答下题。

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客家人南迁路线大致是由北向南,沿线自然景观差异属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答案C3.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成都某校学生沿铁路线经宝鸡、兰州至酒泉考察,沿途依次呈现的地带性植被类型是()A.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荒漠草原、草原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荒漠D.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解析成都位于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宝鸡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从宝鸡向西北到兰州再到酒泉,景观由森林向草原再向荒漠过渡。

答案D4.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解析第(1)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

第(2)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

因为夏季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势力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

故选D项。

答案(1)A(2)D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上图是我国第28次南极科考航线和P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分析P大陆自然带分布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P大陆为澳大利亚大陆,自然带地域分异主要有两大特点:大分水岭东侧自然带南北更替,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整体从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答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

三、跟踪训练1.关于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亚马孙平原处处呈现出热带草原风光B.西伯利亚生长着大面积的温带落叶阔叶林C.在非洲大草原分布着善于奔跑的大型食草、食肉动物D.我国北方地区分布着一望无际的荒漠[来源:学科网]1、C解析:亚马孙平原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西伯利亚有大面积的亚寒带针叶林,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一望无际的荒漠,非洲草原分布有大型动物且多善于奔跑。

读气候与植被的关系示意图,完成2~3题。

2.影响稀树草原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A.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B. 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C. 终年受高气压带控制D. 受洋流的影响2、A解析:图中稀树草原位于大陆内部,由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所致。

3.图中南北方向的植被变化体现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3、A解析:南北方向植被的变化与纬度高低(热量因素)息息相关,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美籍华裔青年谷岳从北京出发,历时3个月,搭车88次,穿越亚洲和欧洲,最终到达德国柏林,完成了搭车去柏林的梦想。

下图为“此次旅程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4~5题。

4.从亚洲到欧洲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①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③温带草原带④温带荒漠带⑤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5.沿途自然带变化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形成的主导因素主要是A.垂直地带性——气候B.纬度地带性——热量C.非地带性——海陆位置D.经度地带性——水分4.C5.D【解析4.读图,谷岳从北京出发,则出发地点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西进入蒙古和哈萨克斯坦,则从温带草原带过渡到温带荒漠带,进入土耳其则为典型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故选C。

5.读图,谷岳的旅游方向是从亚洲大陆东部向西部,沿途经过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森林带,所以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也叫经度地带性或者干湿地带性,是由于水分不同形成的。

故选D。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7.影响图中从③到④自然景观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地形C.地质D.水分6.A7.D解析:第6题,图中从②到①的自然景观的变化是纬度方向上的变化,体现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7题,图中从③到④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的是经度方向上的变化,变化的基础是水分。

下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要素分布范围图。

读图,回答8~9题。

8.图中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草原C.阔叶林D.针叶林9.图中植被分布能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是()A.热带雨林、阔叶林、针叶林B.热带雨林、阔叶林、草原C.阔叶林、草原、荒漠D.阔叶林、针叶林、苔原答案:8.B9.C解析:第8题,年均温分布范围大的植被南北跨越范围大,读图可知,草原年均温分布范围最大。

第9题,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基础是水分,体现这一规律变化的是阔叶林(降水量较大)、草原(降水量较少)、荒漠(降水量最少)。

读景观图和世界局部地区图,回答10~11题。

10.世界局部地区图中的点与景观图能正确匹配的是()A.a—①B.b—②C.c—③D.d—④11.从c—b—a—d的景观变化,体现了()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垂直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10.D11.D解析:第10题,左图中①表示热带雨林景观,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②表示亚寒带针叶林景观,分布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③表示荒漠景观,分布于沙漠气候区;④图所示为企鹅,为生活在冰原气候条件下的动物。

右图中d位于南极洲的冰原气候区,与左图中④匹配。

第11题,从c—b—a—d的景观变化,明显地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2.读“北美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名称:B是___________________带,E是__________________带。

(2)E自然带所在的地区,其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4)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体现了自然带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__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答案】(1)温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3)从沿海向内陆水分(4)由赤道到两极热量【解析】整体分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性风带地貌,包括流水侵蚀或侵入地壳上部的现是猎的食物多,甲是劳动,该气候类型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随着纬度更替,体现了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图例中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B位于大陆内部,距海洋远,是温带草原带,E位于美国南部沿海,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E自然带所在的地区,其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性风带地貌,包括流水侵蚀或侵入地壳上部的现是猎的食物多,甲是劳动,该气候类型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图中自然带A→B→C的依次更替是随着纬度更替,体现了自然带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水分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4)图中自然带E→A→D的依次更替是随着纬度更替,体现了自然带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自然环境中热量条件变化所引起的。

13.下图中A—F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带E—G—F的变化是以何种因素的变化为基础产生的?分析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

(2)E、C分别表示何种自然带?对应何种气候?分析所对应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3)简要分析2016年元旦时A、C两自然带所在地区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答案:(1)水分。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2)E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表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E自然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是终年受西风的影响而形成的。

C自然带对应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

(3)相同点:都盛行偏西风。

不同点:A自然带所在地区温和多雨;C自然带所在地区寒冷干燥。

解析:第(1)问,自然带E—G—F表现为同一纬度距海远近的不同,因而其变化反映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第(2)问,E、C表示相同的自然带,但因分别处于大陆的西岸和东岸而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应从大气环流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方面分析。

第(3)问,2016年元旦时,为北半球冬季,分析此时地中海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