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温线[1]试题.doc2

等温线[1]试题.doc2

等温线专题练习一选择题读“欧洲一月等温线图”,回答1~2题。

1.从等温线分布规律看,莫斯科与巴黎一月平均气温最大温差(T)可能是 A .T=10℃ B.T=20℃ C. 10℃<T<11℃ D.19℃<T<20℃2.欧洲一月等温线总体走向及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与海陆位置 B.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大气环流与洋流分布 C.等温线大致与山脉平行、山脉走向与海拔高度 D.等温线大致与经线平行、海陆分布与地形地貌3.读“某地区年均温等温线分布图”,图中甲地的 等温线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地形 C .纬度位置 D .大气环流读某地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4~5题。

4.对图中A 、B 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 .A 地气温大于28°C ,B 地气温小于28°C B .A 处为山地、B 处为盆地 C .A 、B 两处均为山地D .A 地气温高于M 地5.等温线在E 、F 两地向南凸出的原因是 A .E 、F 两地的海拔高于四周甲B.E、F两地的海拔低于四周C.E地的海拔高、F地的海拔低D.E地的海拔高、F地受海洋的影响大6.读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从沿海向内陆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大陆西侧C.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地形以平原为主D.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7.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某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等温线数值。

图中甲地等温线明显北偏,主要原因可能是A.太阳光照比周边地区强B.受南部海洋气流影响C.地处盛行风背风地带D.位于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读我国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回答8~9题。

8.图中A、B两地的气温值可能是A.8℃<A<12℃B.28℃<A<32℃C.20℃<B<24℃ D.8℃<B<1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地附近等温线的分布是受冬季风的影响B.C地附近等温线的分布是受山河相间分布的影C.在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D.在山脉地带,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较高纬凸出读“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10~14题。

10.图中三条28℃等温线将图示地区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为A.甲、乙B.丙、丁 C.甲、丙D.乙、丁11.图中M地气温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地形地势 D.海陆位置12.图示地区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热带季雨林13.图示地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冰川融水B.雨水C.积雪融水D.地下水14.下列关于图示地区河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径流量丰富②汛期短③流速缓慢④落差较大⑤结冰期短⑥含沙量较小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右图是某区域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的原因是A.海陆差异B.洋流影响C.纬度位置 D.地形影响16.图中岛上乙地的气温值可能是A.14℃ B.18℃ C.21℃ D.10℃下图为某大陆沿海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读图完成题:17~19题17.从地形上来看,上右四幅剖面图与上图甲乙线段经过地最相符的是18.根据近地面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分析,该地区最高点和最低点的相对高差可能在A.60~80米 B.100~800米C.1000~1300米 D.1800~2000米19.a、b、c、d四点降水最多的是A.a B.b C.c D.d读“非洲部分地区某月等温线图”回答20~22题。

20.此图可表示的月份是A.一月 B.三月C.七月 D.无法判定21.导致①、②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陆热力差异 B.洋流C.地形 D.太阳直射点位置22.导致此图等温线分布不以赤道对称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海陆差异 D.太阳直射点位置下图是世界某地区一月等温线图,其中a是25℃等温线,b是20℃等温线,回答23~24题。

23.造成ab两条等温线温度差异及b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①太阳辐射②地形③降水④洋流⑤大气环流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⑤24.此时图中PQ两点的温差最大不可能超过A.0℃B.5℃C.10℃ D.15℃读下右面的“某区域某季节(冬或夏)等温线分布图”,回答25~27题。

25.图示区域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B.同纬度地区陆地比海洋气温高C.北部山区温差显著D.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洋流26.图示季节,甲国A.盛行东北季风B.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C.正值多雨季节D.正午太阳高度在一年中较高27.图示海域A.表层海水温度比赤道附近海域高 B.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它海域高C.洋流以风海流为主 D.此季节洋流顺时针方向流动(06四川文综)右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

据此回答30~31题。

28.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A.2900 < R < 3000 B.3400 < R < 3500C.3900 < R < 4000 D.4400 < R < 450029.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二综合题30.读下图回答问题:(1)分析甲地气温分布中心的形成原因。

(2)比较图中C、D两地的该月平均气温大小,并分析原因。

①②A BC(3)分析图中A、B两条28℃走向的形成原因的差别31.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1中有6个经纬线交点,其中与游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3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00000(1)A 地比图中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气温年较差 (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分析图示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主要原因。

33.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七月平均气温图。

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出图中A 、B 两地的气温值可能分布的范围。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2)说出图中C 地附近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形成原因。

(3)C 地附近地处________ 板块与________ 板块的交界处, 加之当地气候的影响,多_____、______、______等地质灾害。

3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20℃等温线西半段走向形成的原因。

(2)P 、Q 两城市都位于沿海,但气候差异很大,请分析P 、Q 两城市的气候特点。

、(3)乙处洋流名称为;按成因分类属于流。

35.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D湖泊(图6a)的湖面海拔的约3800米,降水资料如图6b所示。

D湖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发现有大量古代农耕遗迹,包括相互交织的人工堆土高台、人工水渠(图6 C).以及人工运河和水塘。

(1)推测D湖沿岸地区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持特征,并简述原因。

(l2分)(2)归纳D湖沿岸地区的降水特征。

(4分)(3)指出威胁D湖沿岸地区发展耕作业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间。

(8分)(4)说明该农耕系统对防治这些气象灾害的作用。

(12分)等温线专题练习答案(2)C地气温低于D地;C地地势高于D地(3)A点所在的28℃等温线走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大体与海岸线平行,B点所在的28℃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地形影响,大体与等高线平行。

31.(1)41N°,115°E (2)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该等温线西半段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32.(1)小地形(2)南部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年较差小;北部夏季暖热,冬季寒冷,且冬季气温远低于南部,气温年较差大33. (1)28℃<A<32℃(1分) 16℃<B<20℃(2)C地附近为横断山区(1分),它由一系列南北走向的山脉组成,山河相间分布。

在河谷地带,地势低、气温高,等温线向北突出。

在山脉地带,地势高、气温低,等温线向南突出。

(3)亚欧印度洋地震滑坡泥石流34. (1)原因:受寒流的影响和山地影响,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2)P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少雨。

冬季受西风控制暖和多雨。

Q地受海陆热力作用的影响,冬季暖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3)秘鲁寒流补偿35.(1)(年均温较低,)年变化(年较差)较小(2分),因为海拔高,地处热带(低纬度地区)(4分);日变化(日较差)较大(2分),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增温快.夜晚散热快(按高度推测日最低温度可能降至0℃及以下)(4分)。

(2)年降水量约600(580~620之间皆可)毫米(2分),集中于夏季(1—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

(3)低温,冻害(2分).夜间(2分);洪涝灾害,夏季(雨季、I一3月或l2月至次年3月)(2分);旱灾,其他季节(4—12月或4一ll月,簪春、秋季即可得分) (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