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历年真题参考书解析复习资料导师信息内部资料模拟练习一、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考试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招生目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育明考博备考解析: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5年有13个研究方向13位导师招生,2016年有12个研究方向12位导师招生,其中1-5方向为戏剧戏曲学,6-10方向为电影学,11-12方向为广播电视艺术学,每年的招生人数在9-13人之间。
每位导师的的研究方向不同,戏剧戏曲学、电影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专业课二的考试内容也有所不同。
2、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10:1-15:1左右(竞争较激烈),最终录取的学生专业课分数都较高,所以复习中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育明教育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二、普通招考报考条件及准备材料要求(一)报考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的要求及办法,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二)报名程序及提交材料(1)《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成功后自动生成并打印);(2)《思想政治情况表》;(3)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4)身份证复印件,及近期正面免冠白底一寸照片2张,照片后务必写上姓名;(5)硕士毕业生需提供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及硕士学位论文,以同等学力获得硕士学位证书者需提交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6)全日制学历教育应届硕士生需交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学生证复印件及学位授予单位的证明书(入学前验证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并补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7)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供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学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和学位论文;同时提交本人公开发表或出版的所报考专业方向的论文(需发表于省部级期刊或高等院校学报)或著作1-2篇(部)原件和复印件,报考材料提供不全者,不予资格审查;(8)美术学、美术设计创作实践类方向考生需提供本人创作的美术(设计)作品照片3-5张,如有本人出版的画册、参加重要展览和获奖的证明材料,可一并提供;(9)跨专业报考我院的考生需提交至少两篇与所报考博士专业相关的公开发表的论文(需发表于省部级期刊或高等院校学报);(10)在职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已获得艺术硕士学位,并提交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否则按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对待;(11)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并提交认证材料;(12)报考者务必提供本人最近三年的各项科研成果,包括:出版的专著、发表的文章及创作作品,参加展览(演)的作品图片(多媒体)等,无任何科研成果者不予接受报考;(13)报名费缴费凭证。
三、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博士复试分数线复试方法年份英语科目一科目二总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比例复试人数/录取人数20144278822106038/11 20155580872326014/1120163083戏曲学84分话剧92分电影学96分电视学91分/6014/92016年报考与河北传媒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复试分数线:(1)外国语单科40分(含)以上;(2)专业一单科80分(含)以上;(3)专业二单科90分(含)以上;(4)政治理论(同等学力加试)60分(含)以上。
复试内容:(201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考研考博信息、辅导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微信:一五三三零零二七四六七)1.复试面试:①外国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由外语测试小组负责进行。
听力以笔试方式测试,口语以口试方式进行。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测试: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满分为100分,其中听力40分,口语60分。
该项考核计入复试面试成绩,占复试面试成绩10%。
②专业面试:在给出的10个抽答试题中选出2题作答,同时回答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
评分标准为2个抽答题,每题30分,共60分,复试小组的现场提问为40分。
所有专业考生的得分均由面试小组评定,满分为100分。
该项考核计入复试面试成绩,占复试面试成绩90%。
③综合素质考核:以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进行。
笔试时间为半小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测试: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
评定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
该项考核不作量化计入复试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复试面试成绩满分为100分,计入复试总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2.复试笔试:理论类考生考试内容为“专业论文写作”(按报考专业方向命题),字数不少于3000字;实践类考生考试内容为“专业技能测试”(按报考专业命题),时间均为3小时。
满分为100分,考核成绩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3.复试面试及复试总成绩的计算方法:复试面试成绩=外国语听力和口语得分×10%+专业面试得分×90%复试总成绩=复试面试成绩+复试笔试成绩(专业论文写作或专业技能测试)4.同等学力加试: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硕士主干课程:文化艺术通识、专业综合测试。
考试形式一律采取笔试。
每门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均为100分。
该项得分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不及格(低于60分)者不予录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中国艺术研究院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
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
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四、中国艺术研究戏剧戏曲学专业介绍: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专业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中国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
其前身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为第一任院长。
自1951年4月毛泽东主席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起,中国艺术研究院戏剧戏曲学在著名戏曲理论家张庚、阿甲,戏曲史学家傅惜华、黄芝冈、郭汉城的带领下形成了理论研究与戏曲改革同社会主义新文艺建设紧密结合的研究特色,形成了文学、历史、音乐、声腔剧种、表演、导演、舞美等全方位的戏曲理论研究体系,将戏曲学术研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戏曲志》、《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当代戏曲史》、《戏曲艺术论》、《中国近代戏曲史》、《前海戏曲研究丛书》、《张庚文录》、《中国话剧史》、《葛一虹文集》、《中国曲艺通史》、《中国曲艺志》、《中国曲艺概论》等重要著作。
戏剧戏曲学科曾经拥有张庚、阿甲、傅惜华、黄芝冈、郭汉城、沈达人、何为、黄克保、龚和德、刘念慈、余从、肖晴、傅晓航、章诒和、黄在敏、刘荫柏等一大批成就斐然的著名导师。
目前导师队伍中有贾志刚、刘文峰、刘祯、秦华生、马也、毛小雨、谢雍君、王馗、孙红侠、刘彦君、宋宝珍、杨云峰、吴文科、田莉等在学术领域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学者。
近年来,我院戏剧戏曲学科全面发展,研究方向在原有戏曲史、戏曲理论、戏曲美学、曲艺史论、话剧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0世纪戏曲学术史、戏曲美学、比较戏剧、少数民族戏剧、戏曲创作论、戏曲民俗学、曲艺学等理论研究以及戏曲表导演等实践类研究方向,丰富了学科建设、实现了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培养。
目前我院戏剧戏曲学学科的研究方向种类众多,学科构架完备,主要有戏曲理论与批评、中国戏曲史、戏曲美学、戏曲表导演研究、戏曲民俗学、当代戏曲批评、少数民族戏曲研究、民间戏剧研究、话剧史论、曲艺史论、戏剧戏曲导演和戏剧戏曲表演等。
我院戏剧戏曲学的研究传统和研究特色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关注戏剧戏曲学现状,注重文本、舞台和田野考察三者的结合,对戏剧这一立体的舞台形式进行全方位的研究。
已经出版的《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中国当代戏曲史》、《中国近代戏曲史》等大型学术著作为整个戏剧戏曲学学科构筑出了一个理论体系。
2002年来我院承担国家及各类课题多项,如参与北京市承担的全国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三卷本《北京戏剧通史》之金元卷、民国卷,该书获北京市科研成果二等奖、全国艺术科学成果三等奖;还有《清代戏剧发展史》的主要撰稿和合作主编也为我院专家。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文化部受命下成立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昆曲”作为第一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与我院戏剧戏曲方面的专家学者所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我院戏剧戏曲学科研人员参予了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研讨,并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
这一切对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戏剧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
目前,本学科的学术团队承担着包括《昆曲艺术大典》、《京剧艺术大典》、《戏曲资料数据库》、《近、现代戏曲论著集成》、《当代昆曲导演艺术论》在内的30多项国家、省、院级重大或一般课题,具有了综合、全面、系统化的学术研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