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03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级)

1303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级)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戏剧与影视学(代码: 1303 )二级学科名称: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代码: 130301 )二级学科名称: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代码: 130302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本学科一级硕士点为“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位点带头人为刘晓明教授。

本硕士点设2个二级学科: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

本学科的优势在于师资力量雄厚,学术积淀深沉,成果丰硕,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学科带头人皆为国内有影响的著名学者。

本学科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一级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及一般项目、省规划项目30余项。

成果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教育部、省市政府奖20余项。

总方向兼二级学科戏剧影视理论与实践方向带头人刘晓明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全国优秀教师、广州市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家称号。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3篇,曾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州市政府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

罗宏教授是广州市优秀专家和广东省影视评审委员会评委,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罗宏教授主创的《南方的河》获提名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州市文艺作品特等奖,《德兴南粤》获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二等奖。

《红棉袄》获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艺奖。

王凤霞教授,广东省高校“千百十”工程第8批省级培养对象,第三届广州市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培养对象,广州市戏剧家协会理事,英国伦敦大学访问学者。

在戏剧研究,尤其是中国近现代戏剧研究领域成果突出,在《文艺争鸣》、《戏剧》、《戏剧艺术》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核心期刊20余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复印5篇。

出版学术专著《文明戏考论》。

主持国家社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广东省教育教学等项目14项,获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

吴学平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学、西方戏剧研究,尤其是对王尔德戏剧研究成果显著。

在《文艺报》、《外国文学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3篇被A&HCI收录,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参编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1部,参撰学术专著5部。

独立主持省、市社科项目3项,广州大学科研项目4项。

周文萍副教授从事影视文学的教学、研究,为广东省电影家协会大学生协同创新委员会指导委员,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发表影视及文学类论文30余篇。

现主持省级课题3项,市级课题1项。

出版专著《好莱坞;经典的奥秘》,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四届“学会奖”著作类三等奖。

二级学科影视艺术理论与实践方向带头人戴剑平教授长期在高校从事影视艺术传播研究,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理事,CCTV特约评审专家,广东省重点学科(广播电视艺术学)负责人,广东珠江传媒智库专家,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获得者。

著有《影视美学》等二十余部;在《当代电影》、《电影文学》等发表影视专业论文100余篇并有2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及权威期刊、国家级专业出版社全文转载、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香港回归以来粤港电视剧比较研究》等多项课题.著作《影像美论》、论文《论影视教育的通俗形态及其文化机制》分获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著作类一等奖和论文类一等奖。

李辉教授曾先后任职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澳亚卫视等媒介高层,对境内外电视节目生产运作有较深入的研究,近年更导演和出品多部影视作品,如导演电影《油画村的故事》、出版专著《现代电视节目主持导论》并主持《粤港两地电视节目类型研究》的省级课题,在媒体工作期间,有20多个作品获奖,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导演的艺术片《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民族之光》获政府“电视文艺星光奖”。

张静民教授在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了《电视节目策划与编导》、《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等多部学术著作;主持、参与了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生存大挑战》和《明日之星》等多项大型节目、参与了栏目的策划和编导实践,担任总撰稿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海外华侨与辛亥革命》在央视播出并荣获广州优秀纪录片一等奖。

王首程教授担任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其电视风格研究获得业界广泛好评,杨世真教授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青年研究会理事,作品获全国第二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文艺论文三等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影视传播中的失德现象与和谐社会建设》、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美国类型电影中的“非类型化叙事”及其启示》、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类型电影叙事中的“变异叙事”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专著《重估线性叙事的价值》获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

三、培养目标1.思想素质要求:戏剧影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应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崇尚公德。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2.业务素质要求:在本学科范围内,全面、系统地掌握戏剧影视艺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不断追踪本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与实践工作。

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宽阔的学术视野,良好的理论素养,对戏剧学、电影学和电视艺术学的支持性学科,有广泛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

具备在本学科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性。

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素养,能参与国际对话和交流。

四、培养方式1.硕士生入学三个月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3.公共学位课(政治与外语)以讲授为主,辅以自学。

一级学科学位课、二级学科选修课和任选课以自学为主,辅以重点讲授、课堂讨论。

4.在教学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研讨班、专题报告或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将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和课外读书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主要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目的是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6.根据专业和培养计划需要,有计划地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在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或到国内外著名高校学习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7.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报告和论文。

8.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每一名学生的课程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每16学时为1学分)。

六、课程设置与要求研究生须修读不低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19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16学时计1学分。

未获学士学位(学历)考取的研究生及跨学科考取的研究生,或在招生考试时被认为在基础理论或专业知识方面有缺陷、需要在入学后进行适当补课的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的主干课程(不少于二门),并通过相应的考核,方能申请参加论文答辩。

补修课程填入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具体填写广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附后)七、课程教学大纲每门课程须编写“广州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八、实践学习规划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三年级第一学期,担任一门本科主干课或专业课教学辅导工作。

研究生必须跟班听课,批改一定数量的作业,协助主讲教师答疑,并承担两周课堂讲授工作。

教学实践由研究生导师亲自指导或委托相关课程主讲教师负责指导。

研究生讲课时,主讲教师必须听课,便于指导并作出评价。

社会实践与学术活动是在校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研究性创造性思维,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研究生在校期间还要参加以下实践活动:一是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安排三至四个月时间赴新闻单位进行专业实习。

二是平时各研究方向可根据需要,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或开发项目,参加有关学术会议或调研、收集资料等。

学习期间至少在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九、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位论文主要由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两个部分组成。

第四学期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学位论文选题和撰写计划,并在本专业或导师所属教研室内进行开题报告,选题一方面要考虑到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另一方面要力求和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接轨。

开题报告要以公开方式进行。

论文题目确定后,应拟定学位工作计划,包括各阶段的主要学习内容。

中期检查在论文开始半年后进行,由研究生向检查小组汇报论文进展情况,并获得指导与帮助。

学位论文计划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经系学位委员会负责人审批后,送校研究生处备案。

学位论文开题与中期报告合格获得1分。

学位论文作为硕士研究生获得学位的标志性成果,主要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论文应阐述戏剧影视学理论或应用方面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可以是专题性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

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学位论文的答辩应在毕业前一个月内进行。

十、答辩与学位授予参照《广州大学学位授予细则》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至少请两位专家(含一位校外专家)写出评阅意见。

评阅通过后方可组织答辩,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由3-5人组成。

申请硕士学位者至少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提供实践性作品者可免除),方可进行答辩。

有实践性作品成果的研究生在毕业答辩时,可提供与作品相关的“报告”(参考每年度的答辩细则)学位论文答辩后,校学位委员会根据系答辩委员会的意见及院系学位分会的意见并按照有关关规定作出是否授予艺术学学位的决定。

十一、必读、选读书目及重要学术期刊必读书目:(一)戏剧艺术与影视编导1.《中国戏曲发展史》,廖奔、刘彦君,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当代西方艺术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3. 《论剧场艺术》,(英)戈登·克雷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

4. 《从文学到影片》,(加)戈德罗著,商务印书馆,2010年5. 《电影理论解读》,(美)施塔姆著,远流出版社,2008年。

6. 《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美)波德维尔、汤普森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