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坑支护及降水方案建议
(一)基坑开挖支护
1、按初步设计要求该基坑深约5.4m,其西侧为原居民楼,南侧为xx东大街,西侧
为迎春大街,东侧为市政府大楼,基坑开挖和降水时对其周围已有建筑物的安全使用产生影响,破坏后果较严重,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8.7.2条判定,该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受场地周边环境条件限制,该基坑不
具备坡率法开挖基坑的放坡条件。
2、该基坑的开挖需要进行支护,结合以往经验,建议采用土钉墙进行基坑支护,基
坑支护设计有关岩土参数见表6、表8及表10。
3、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会遇到许多不利因素,建议备用钢管、砂袋备用,以备边坡
垮塌临时加固使用。
4、建议信息法施工,与设计紧密结合,及时反馈支护施工信息,调整参数,确保支
护安全。
(二)降水方案
根据场区钻探资料,场区内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基坑开挖约5.4m,场区上部主要含水层为含土砾及中粗砂,但富水性较弱,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孔隙承压水,水量较小。
建议在基坑底开挖排水沟并充填砾石,采用基坑明排的降水方案。
1、据本次抽水试验资料及以往地质资料,各岩土层渗透系数建议值见表10。
各岩土层渗透系数表表10
2、基坑北部和东部有两幢高层建筑物,在降水影响半径内,为了防止
由于施工排水引起建筑物沉降,应在建筑物靠基槽一侧,各布设回灌井,在排水过程中密切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进行人工回灌,以维持已有建筑物范围的地下水位,防止沉降变形破坏。
(三)结论与建议
1、根据本次勘探资料,结合邻近场区工作经验确定,本场区各岩土层,岩土参数建议值详见表6、表7、表10。
2、拟建1#——8#楼及10#——15#楼以②层粉质粘土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拟建9#、16#、17#楼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以⑤-层基岩中风化为桩端持力层。
3、地下车库为地下一层,建议采用②层粉质粘土作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由于本场区地下水位较高,建议采用桩(搞浮)筏基础。
抗浮桩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扩底桩,抗浮设计水位标高建议值为4.16m。
4、场地类别II类,为中软~中硬场地土,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设计特征周期T=0.35s。
场区内无砂土液化层。
5、场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承压水及基岩裂隙水,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具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本区标准冻结深度为0.5m。
7、基坑北部和东部有两幢高层建筑物,在降水影响半径内,为了防止由于施工排水引起建筑物沉降,应在建筑物靠基槽一侧,各布设回灌井,在排水过程中密切进行沉降观测,必要时进行人工回灌,以维持已有建筑物范围的地下水位,防止沉降变形破坏。
8、基坑开挖时,若采用机械开挖,挖至基底以上0.3m时,应停止机械开挖,采用人工开挖,防止地基土扰动。
9、片岩有遇水软化的特性,煌斑岩、凝灰质砂岩有遇水崩解的特性,人工挖孔时应保持孔底干净,防止浸泡。
10、基坑开挖及人工挖孔桩挖完后,应及时通知我院验槽。
华夏构造体系的第二隆起带内。
场区在长期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岩浆(侵入)活动是燕山运动对场区影响较大,形成了当前的构造格局,使原来的古格架复杂化,由于侵入岩体的影响,其内化程度、深度有较大差异。
在区域地质上,勘察区位于胶北块隆的北部边缘。
断块内的主路自西向东主要有以下几条:孔家滩~刘家埠断裂(NS向)、桃村~东陡山断裂(NE向),北部海域约20km 处有烟台~蓬莱北断裂通过。
胶东抗震特点是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在空间上多沿北部沿海的烟台北断裂带分布。
半岛内陆由于地壳相对稳定,断裂规模不大,活动防烈,地震能量不易集中,多以群震,小震和有感地震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