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语言: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以言语形式进行表达和理解的一种音义结合符号系统,是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1.语言是一种系统;1.是人类独有的,主要包括人类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3.是一种音义结合体;4.其表现形式是言语;5.语言用于交际的方式是通过言语进行表达和理解;5.是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
2.语言的三个性质: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思维工作、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前两个性质是语言的功能,后一个性质是语言的结构特点。
3. 如何理解语言的全民性?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
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
语言具有全民性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其一,语言没有阶级性。
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语言,不是为一个阶级服务,而是一视同仁地为整个社会,为社会各阶级服务。
其二,语言不同于思想。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的思想是有阶级性的;而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
其三,语言不同于客观事物。
语言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如“国家”、“军队”等)、语言所代表的感情(如“正义”、“邪恶”等)是有阶级性的,但代表这些事物或感情的词是没有阶级性的。
因为不同阶级的人对这些词都有共同的理解。
4.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就是研究语言的科学,或对语言的科学研究。
以人类语言作为研究对象,讨论它的性质、起源和结构原理的成为普通语言学。
以某一具体语言(如汉英、英语等)为研究大学的成为XX语语言学,如汉英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等等。
具体语言是研究是普通语言学的基础,因为语言的共性结构原理都是从具体的语言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
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的很晚,至今也不过二百多年的历史。
5.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对象:以语言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任务:研究语言的性质、结构、分类、发展等这些语言方面的理性知识。
6.语言的定义特征?也叫语言的本质特征,是指那些把人类语言与其他动物“语言”区分开来的定义特征。
一般有5个,它们是任意性、二层性、创造性、移位性和文化转移性。
任意性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著作《普通语言学教程》于二十世纪初出版,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诞生。
)提出的,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
任意性具有3个不同的层次;(1)语素音义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3)任意性和归约性。
二层性是指语言的两层结构特点,即上层结构(符号层:有意义的单位)和底层(语音层)。
上层音义结合的符号层语素-词-短语/词组-句子有意义无限
底层语音层音位无意义有限(几十个)创造性是指语言的能产性。
词语通过新的使用方法能表达新的意思,并能立刻被没有遇到过这种用法分人所理解。
语言的创造性一方面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使用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的语言单位,无止境的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或没有听过的。
语言的创造性另一方面来源于递归性,因为它有制作无穷长句的潜力,语言的递归性为这种潜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时间或观点。
移位性给予我们的心智的好处在于它使我们有可能用抽象的概念来交谈或思考。
文化转移性是指语言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习的来的。
7.语言的起源 P7。
摹声说(bow-wow):远古时代,人们居住在野生环境中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语言表从此而来。
拟声词在对自然声音的模仿程度上是非常不同的,此理论缺乏有力的证据。
感叹说(pooh-pooh):我们上古祖先在艰难生活中,常本能的发出表示痛苦、愤怒和高兴的声音。
几乎所有的语言中感叹词数量都非常有限,使这一理论存在问题。
哼育声说(yo-hi-ho):原始人共同劳动时,他们发出有节奏的哼育声,逐渐发展成单调的语调然后变成语言。
哼育声与实际的语言相差太大。
这一理论至多是猜想。
8. 语言的功能,有7个
1)信息功能:是语言的主导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往往觉得有必要大声讲出他们的思想。
能够用英语记录事实是社会发展的前途,这的确是语言的一项关键功能。
2)人际功能: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人们靠它建立并维持社会地位。
3)施为功能:施为的概念来自于奥斯丁(Austin)和塞尔(Searle)为代表的语言学家对语言的哲学研究,他们的理论现在成为语用学的支柱。
4)感情功能:语言的感情功能是语言的最有用的功能之一。
因为它在改变听者赞成或反对某人、某物的态度上作用非常关键。
5)寒暄功能:指语言的交互性。
人们为了确立和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常使用一些看似无意义、不涉及任何实质内容的表述。
如Mr.A: seneezes violently.
Mr.B: Bless you.
Mr.A: Thank you.
6)娱乐功能:为了纯粹娱乐而使用语言的情况并不少,如婴儿呀呀学语、相声、对歌等。
7)元语言功能:元语言又称为描写语言,即用于描写自然语言的语言,是用来谈论语言的语言。
元语言功能是指: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
简单地说,如果你能理解(我们可以说“说”,也可以想“想”,思考“思考”)这句话就够了。
9.语用学的分类:
1)语言学(研究目的)分为:
理论语用学:(普通语言学,微观语言学):探索各种语言共有的规律。
至少有6个研究方向: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应用语言学:(宏观语言学):把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其他学科,以解决实际问题。
广义:交叉学科。
如:心里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狭义:语言教学和词典编写。
2)语言学(研究方法):共时语言学(描写语言学):多采用静态的方法研究语言某一个阶段的特点。
历时语言学:多用动态的方法把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总结出来。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现代语言学诞生的标志,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是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0.语言和言语
言语:言语活动:人们说话(写作)的动作行为
言语作品:人们所说(写)出来的话
语言:从言语中概括出来的为社会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区别和联系
区别:语言具有相对的封闭性。
言语具有开放性。
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个人的;
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是具体的。
联系:一方面言语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没有语言就没有言语。
另一方面语言也不能脱离言语。
11.人类语言与所谓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1)单位明晰性。
人类语言有明晰的单位。
人类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说出来的话是由界线清晰的单位按照语言规则组装起来的句子。
动物的“语言”只是囫囵的叫喊来传递固定而有限的信息,分析不出明晰的单位,更谈不上单位的组装。
2)开放性。
人类的语言能够通过组合替换造出无限的句子,传递无限而多样的信息。
而动物的“语言”是一种封闭系统,它所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
3)传授性。
人类的语言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掌握,而动物的“语言”能力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
12.中国的语言研究
什么是小学?即中国古代研究语言文字之学。
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
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小学”:音韵,文字,训诂
13.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是从横向的方面研究语言.
14.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向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15.普通语言学以人类所有的语言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是在具体语言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下面又分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又叫词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