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历史单元验收试题(4)【新人教】命题范围:历史必修Ⅱ专题一至专题三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观察下图并阅读材料,指出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
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
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栽种。
A.广种薄收B.少种多收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
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右图是现存的古代某水利灌溉工程照片,它能反映该工程修建时所在地区文明特征的是()①农耕文明②大河流域③国家管理④科技进步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4.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反映出的最准确信息是()A.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日益扩大B.铁农具已经取代了石器图1 图2图3 图4A.商朝青铜器代表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最高水平B.商朝青铜器是迄今为止世界出土的最早文物C.商代青铜器开始用于生产、生活、军事等方面D.商朝青铜器铸造技术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6.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村庄仍然是中国藉以支撑的基础。
而农民,始终至少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他们用自己宽厚的背脊,担负着供养城市居民、朝臣和士兵的重荷。
”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承担的重荷主要有()①土地税②人头税③徭役④杂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7.元代著名作家马祖常在诗中写道:“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
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首诗反映了()①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兴盛②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③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古代陶瓷业的兴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1987年8月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的一艘古代沉船,被我国考古人员命名为“南海一号”。
目前,从“南海一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大多数是瓷器,有瓶、碗、盘、碟……分别产自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品种超过30种。
假如“南海一号”是我国宋元时期的沉船,我们将会从它那现已密封的船舱中,找到哪些种类的瓷器()A.青花瓷和釉里红B.白瓷和五彩瓷C.斗彩和五彩瓷D.粉彩和珐琅彩9.下图为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图1)(图2)A.民间丰富的建筑文化的要求 B.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C.“买房置地”社会风气使然 D.农业经济的商品化的制约10.16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
这说州当时该地()①农业经济衰退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11.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2.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13.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与北洋齐名的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西洋记者莫里逊对南北方的评论愤懑不已,决定亲自带领众记者参观他创办的企业。
这个企业的性质是()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外国资本主义企业C.官办企业D.中外合办企业14.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
下列表格的形成属于史学研究的()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设厂数资本(千元)资本所占比重第一时期1872~189453 4687 9.6% 103 28000 57.3%第二时期1895~1913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A.问题形成B.史料收集C.史料整理D.历史解释1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缺乏资金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D.西方列强强抢路矿权,与中国企业不公正竞争16.观察下图,对图中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资本单位:万元)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两类资本所占比重差距在缩小C.外国资本一直占有优势D.两类资本都在不断扩大17.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历程。
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风雨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18.右图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向明朝皇帝进献的《坤舆万国全图》。
该图绘制的时间应该在()A.新航路开辟前B.新航路开辟后C.工业革命时期D.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右图是美国芝加哥为庆祝哥伦布航行到美洲400周年而发行的一枚邮票,该邮票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意义主要在于()A.发现了美洲B.促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联系的整体C.为西班牙王室带来巨大财富D.是殖民扩张的开始20.中央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D.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21.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
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2.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了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C.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D.世界经济联系加强23.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
”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24.“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他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这段材料说明的是()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垄断形成并不断发展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25.下列两幅图是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有()①工厂规模扩大②环境遭受污染③劳动效率提高④人成为机器的附庸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 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0分。
第26题13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2分。
)26.(12分)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
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方向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材料二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司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
——(北宋)王巩《闻见近录》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材料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阅后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3分)(2)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有什么新特点? (2分)这种新现象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
(1分)1912—1919年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其原因是什么? (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材料二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立,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
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手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