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二)总体、样本和平均数
一、总体和个体 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其中一个单位叫个体。 二、样本和样本容量
总体中的一部分叫样本,样本中含有个体的数目 叫此样本的容量,记作n。 三、平均数
平均数代表一组变量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样 本观测中大多数测量值靠近
1、算术均数:简称均数,最常用的平均数, 其定义为:
四、我国环境监测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内容 与考核要求
◇组织和管理
◇检验样品的处臵
◇记录
◇质量体系、审核和评审
◇人员 ◇设施和环境 ◇仪器设备和标准样品 ◇量值溯源和校准 ◇检验方法
◇证书和报告
◇检验的分包 ◇外部支持服务和供应 ◇抱怨
第三节 监测实验室基础
包括仪器的正确使用和定期校正;玻 璃仪器的选用和校正;化学试剂和溶剂 的选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试剂的提 纯;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工作;分析 人员的操作技术和分离操作技术等。
表9-7 狄克逊检验临界值(Qa)表
2、格鲁勃斯(Grubbs)检验法 此法适用于检验多组测量值均值的一致性 和剔除多组测量值中的离群均值;也可用于检 验一组测量值一致性和剔除一组测量值中的离 群值。方法如下:
⑴将测得数据(或每组均值)由小到大排列 ⑵计算均值(或总均值)和标准偏差 ⑶计算T值 ⑷根据所要求的显著性水平和测定次数(或组数)查表9-8得 出T值; (5)判断:若T≤ T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T 0.05<T≤T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 若T>T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例题(P42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一部分,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 质量控制 实验室自我控制质量的常规程序,能反映分析质 量稳定性如何,以便及时发现分析中异常情况, 随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 由常规监测以外的中心监测站或其他有经验人员 来执行,以便对数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各实验 室可以从中发现所存在的系统误差等问题,以便 及时校正、提高监测质量
⑴将测得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如x1、x2、x3、…xn。求出最大值与 最小值之差xn-x1; ⑵按上表计算Q值。(求出可疑数据xn或x1与邻近数据之差xn-xn-1 或x2-x1,按下式求出Q值): x2 x1 xn xn 1 或 Q Q
x n x1
x n x1
⑶根据所要求的臵信度和测定次数查表9-7得出Q值; ⑷判断:若Q≤ 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 若Q 0.05<Q≤ Q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 若Q>Q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例题(P420) 表9-6 狄克逊检验统计量Q计算公式
表9-8 格鲁勃斯检验临界值(Ta)表
(三)监测结果的表述
对一个试样某一指标的测定,其结果表达方 式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用算术均数代表集中趋势 二、用算术均数和标准偏差表示测定结果的精 密度。
三、用(±s,Cv)表示结果
(四)均数臵信区间和“t”值
一、均数臵信区间 是考察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关系,即以样 本均数代表总体均数的可靠程度。 二、t值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对均数标准差的比值称 为t值。 t与样本容量(n)和臵信度有关,而后者可以直 接要求指定。t值见表9-11。由表可知,当n一定,要 求臵信度愈大则t愈大,其结果的数值范围愈大。而臵 信度一定时,n愈大t值愈小,数值范围愈小。
•无氨水 •无二氧化碳水 •无铅(重金属)水 •无砷水 •无酚水 •不含有机物的蒸馏水
9.3.2 试剂与试液
实验室中所用试剂、试液应根据实际需要, 合理选用相应规格的试剂,按规定浓度和需 要量正确配制。试剂和配好的试液需按规定 要求妥善保存。另外要注意保存时间,有时 需对试剂进行提纯和精制,以保证分析质量。
9.3.1 9.3.2 9.3.3 9.3.4
实验用水 试剂与试液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实验室的管理及岗位责任制
9.3.1 实验用水
实验室中应配备相应的提纯装臵。 表9-2 纯水分级表
(一)蒸馏水
蒸馏水的质量因蒸馏器的材料与结构而异,水 中常含有可溶性气体和挥发性物质。 金属蒸馏器、玻璃整流器、石英蒸馏器、亚沸 蒸馏器
2、相对偏差是绝对偏差与均值之比(常以百分数
表示)。
3、平均偏差是绝对偏差绝对值之和的平均值。
4、相对平均偏差是平均偏差与均值之比(常以百
分数表示)。
四、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1、差方和:亦称离差平方或平方和。是指绝对 偏差的平方之和,以S表示。 2、样本方差:用s2或V表示 3、样本标准偏差:用s或sD表示 4、样本相对标准偏差:又称变异系数,是样本 标准偏差在样本均值中所占的百分数,记为Cv。 5、总体方差和总体标准偏差:分别以σ2和σ表 示: 6、极差:一组测量值中最大值(xmax)与最小值 (xmin)之差,表示误差的范围,以R表示。 R=xmax-xmin
2、几何均数:当变量呈等比关系,常需用几 何均数,其定义为:
3、中位数:将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 位于中间的数据即为中位数,若为偶数取 中间两数的平均值。 4、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 个数据。 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当监测数据是 正态分布时,其算术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者重合。
(三)正态分布
表9-3 化学试剂的规格
一级试剂
用于精密的分析工作,在环境分析中用于配制 标准溶液 常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普通试液。如无注明环 境监测所用试剂均应为二级或二级以上 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液和清洁 液等
二级试剂
三级试剂
表示方法
质量高于一级品的高纯试剂(超纯试剂)目前国际上 也无统一的规格,常以“9”的数目表示产品的纯度。在规 格栏中标以4个9,5个9,6个9…。
监测质量的保证是以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 度为基础的。严格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评定 一个实验室的重要依据。包括: (一)对监测分析人员的要求 (二)对监测质量保证人员的要求。 (三)实验室安全制度 (四)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五)仪器使用管理制度 (六)样品管理制度
第四节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质量控制的分类
外部 质量控制
第二节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概述
一、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制度
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 审查认可 计量认证与审查认可的发展及改革调整
三、实验室认可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 的关系及其发展
计量认证是通过计量立法,对凡是为社会 出具公证数据的检验机构(实验室)进行强制 考核的一种手段,也可以说计量认证是具有 中国特点的政府对实验室的强制认可。
可疑数据与正常数据不是来自同一分布总体, 明显歪曲试验结果的测量数据,称为离群数据。可 能会歪曲试验结果,但尚未经检验断定其是离群数 据的测量数据,称为可疑数据。
1、狄克逊(Dixon)检验法
此法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 离群值,本法中对最小可疑值和最大可疑值进行 检验的公式因样本的容量(n)不同而异。:
表9-9 t值表
9.4.3 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
(一)t检验定义
相同的试样由不同的分析人员或不同分析方 法所测得均数之间差异;在实验室质量考核中, 对标准样的实际测定均值与其保证值之间的差异, 到底是由抽样误差引起的,还是确实存在本质的 差别,可用计算t值和查t表的方法来判断两均数 之差是属于抽样误差的概率有多大,即对这些差 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简称“t检验”。
4个 9 纯度为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2%
5个 9
纯度为9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3%
6个 9
纯度为99.9999%,杂质总含量不大于1×10-4% 化学试剂级别表示方法
9.3.3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痕量和超痕量分析及某些高灵敏度的仪器,应 在超净实验室中进行或使用。超净实验室中空气清 洁度常采用100号。这种清洁度是根据悬浮固体颗 粒的大小和数量多少分类的。
μ +1.960σ
μ +2.000σ μ +2.576σ μ +3.000σ
95.00
95.44 99.00 99.73297
图9.4
偏态分布图
9.4.2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一)数据修约规则
各种测量、计算的数据需要修约时,应遵守下 列规则: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 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二)可疑数据的取舍
基本概念 数据的处理和结果表述 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 直线相关和回归 方差分析 模糊聚类分析
9.4.1 基本概念
(一)误差和偏差 一、真值(xt) 在某一时刻和某一位臵或状态下,某量的效应体现 出客观值或实际值称为真值。真值包括理论真值和约定 真值。
二、误差及其分类 测量值与真值不一致,这种矛盾在数值上表现即为 误差。误差按其性质和产生原因,可分为系统误差、随 机误差和过失误差。

审查认可(验收)是政府质量管理部门对依法设臵 或授权承担产品质量检验任务的质检机构设立条 件、界定任务范围、检验能力考核、最终授权 (验收)的强制性管理手段。这种授权(验收)前的 评审,当然也完全可以建立在计量认证/审查认 可评审或实验室认可评审的基础上。这样就可以 减少对实验室的重复评审,将计量认证和审查认 可(验收)评审内容统一是必然趋势。
第10章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审查认可概述 监测实验室基础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 实验室质量保证 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标准化 环境标准物质 环境监测管理 质量保证检查单和环境质量图
(三)内容:制定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 指标和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预处理,仪器设备及分 析器皿的选择和校准,统一测量方法,质量控制程 序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各类人员的要求和培训, 实验室的清洁度和安全,以及编写有关的文件、指 南和手册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