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总分:2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24.00)1.水体监测对象有( )。

A.环境水体 B.地表水和地下水C.环境水体和水污染源 D.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工业废水(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水、医院污水及各种废水。

2.水体监测方法有( )。

A.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B.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等效方法C.国家标准分析方法、统一分析方法、等效方法D.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注意与环境监测分析方法:①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②全国统一监测分析方法,又称通用法。

③试行法之间的区别。

3.环境监测技术包括( )。

A.采样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 B.预处理技术、测试技术、数据处理技术C.采样技术、预处理技术、测试技术 D.采样技术、预处理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等。

预处理技术属于采样技术的范畴。

4.对于某一河段,要求设置断面为( )。

A.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 B.控制断面、对照断面C.控制断面、消减断面和背景断面 D.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背景断面(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对于江、河水系或某一河段,要求设置三种断面,即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

注意:当对一个完整水体进行污染监测或评价时需要设置背景断面。

5.对于某一河段,控制断面一般设置在( )。

A.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B.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C.排污口下游500m处 D.排污口下游1500m处(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处。

因为在排污口下游500m横断面上的1/2宽度处重金属浓度一般出现高峰值。

6.一条河宽100~1000m时,设置采样垂线为( )。

A.左、右各一条 B.左、中、右各一条C.5条以上等距离垂线 D.一条中泓垂线(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水面宽小于50m,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1000m,设左、中、右三条垂线;水面宽大于1500m,至少设置5条等距离垂线。

7.在河流水深10~50m时,设置采样点数目为( )。

A.1个样 B.2个样 C.3个样 D.5个样(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水深10~50m,设三个点,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1/2水深处设一个。

8.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等二类污染物采样点布设在( )。

A.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 B.渠道较直、水量稳定的地方C.工厂废水总排放口 D.处理设施的排放口(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化磷、石油类、铜、锌、氟及它们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等二类污染物在工厂总排污口处应布点采样测定。

当含酸、碱、悬浮物、生化需氧量、硫化物、氟化物等某些二类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尚不成熟,在总排污口处布点采样监测因干扰物质多而会影响监测结果。

这时,应将采样点移至车间排污口,按废水排放量的比例折算成总排污口废水中的浓度。

9.保存水样方法有( )。

A.冷藏或冷冻,加入化学试剂 B.冷藏或冷冻,加入氧化剂C.冷冻,调节pH值 D.冷藏或冷冻,加入还原剂(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B、C和D三个选项均不够全面。

10.常用的水样预处理方法有( )。

A.湿式消解法和干灰化法 B.消解、富集和分离C.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 D.过滤、挥发、蒸馏(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A选项属于消解法;C和D选项属于富集和分离法。

11.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对大气污染物例行监测规定要求测定项目为( )。

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沉降量、硫酸盐化速率B.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飘尘、硫酸盐化速率C.二氧化硫、一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灰尘自然沉降量、硫酸盐化速率D.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总悬浮颗粒物、飘尘、硫酸盐化速率(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例行监测项目中连续采样实验室分析项目中没有飘尘、一氧化氮、氮氧化物。

12.大气采样点的布设方法中,扇形布点法适用于( )。

A.区域性常规监测B.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区C.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D.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或孤立的高架点源(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A选项适用于功能区布点法;B选项适用于网格布点法;C选项适用于同心圆布点法。

13.大气采样时,属于富集采样的方法为( )。

A.球胆采样 B.采气管采样 C.滤料采样法 D.采样瓶采样(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A选项、B选项和D选项均属于直接采样法。

14.城市生活垃圾的混合浓缩采用的方法为( )。

A.堆锥法 B.环锥法 C.圆锥四分法 D.掀角法(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A选项、B选项和D选项均属于工业固体废物样品制备过程中的混合方法。

15.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可以分为( )。

A.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协作试验B.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C.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现场评价考核D.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和实验室外部合作交流(分数:1.00)A.B. √C.D.解析:16.未经任何处理的清洁水样最长存放时间为( )。

A.24h B.48h C.72h D.96h(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最大储存时间一般是:清洁水样为72h,轻污染水样为48h,严重污染水样为12h。

水样的运输时间不得超过24h。

17.准确度是指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真值之间的符合程度。

准确度用( )。

A.绝对偏差或相对偏差表示 B.绝对误差或绝对偏差表示C.相对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D.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用来表示精密度大小。

18.某采样点温度为27℃,大气压力为100kPa,现用溶液吸收法测定SO2的小时平均浓度,采样时间1h,采样流量0.50L/min,吸收液定容至50.00mL,取5.00mL用分光光度法测知SO2为1.0μg,该采样点大气在标准状态下的SO2小时平均浓度为( )mg/m3。

A.1.0 B.0.20 C.0.33 D.0.37(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先求采样体积V t=0.5L/min×1h=0.5×60L=30L再求全部吸收液中SO2的含量:19.有一COD的标准水样,浓度为20mg/L,用重铬酸钾测定5次,其值为202、205、198、203、199(mg/L),几何均数为( )mg/L。

A.201.4 B.202 C.200 D.203(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20.一组测定值由小到大顺序排列为:18.31、18.33、18.36、18.39、18.40、18.46,已知n=6时,狄克逊检验临界值q v0.05=0.560,q v0.01=0.698,则根据狄克逊检验法检验最大值18.46为( )。

A.正常值 B.偏离值 C.离群值 D.非正常值(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当n=6q v0.05=0.560,所以Q<Q0.05根据狄克逊检验法,则若Q≤Q0.05,则可疑值为正常值;若Q0.05<Q≤Q0.01则可疑值为偏离值;若Q>Q0.01,则可疑值为离群值。

故最大值18.46为正常值。

21.进行大气污染监测点布设时,对于面源或多个点源,在其分布较均匀的情况下,通常采用的监测点布设方法是( )。

A.网格布点法 B.扇形布点法C.同心圆(放射式)布点法 D.功能区布点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扇形布点法适用于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或孤立的高架点源;同心圆(放射式)布点法适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或污染集中的地区。

功能区布点法多用于区域性的常规监测,先将监测区域划分成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和居住混合区、交通不同功能区,再按功能区的地形、气象、人口密度及建筑密度等,在每个功能区设若干采样点。

22.对某耕地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地面积中等,田块土壤不均匀,则采样点的布设应该采用( )。

A.对角线布点采样法 B.梅花形布点采样法C.棋盘式布点采样法 D.蛇形布点采样法(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及废水污染造成的土地污染;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田块面积小、地形平坦、土壤均匀的田地;蛇形布点法适用于田块面积大、地形不平坦、土壤不均匀的田地。

23.采集工业企业排放的污水样品时,第一类污染物的采样点应设在( )。

A.企业的总排放口 B.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排放口C.接纳废水的市政排水管道或河渠的入口处D.污水处理池中(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一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汞、镉、砷、铅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及有机氯化合物和强致癌物质等。

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二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石油类,铜、锌、氟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及苯胺类等。

24.对于江、河水体,当水深为7m时,应该在( )布设采样点。

A.水的表面B.1/2水深处C.水面以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各一点D.水的上、中、下层各一点(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当水深小于或等于5m时,只在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以上约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10~5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3~0.5m处设一点,河底以上约0.5m处设一点,1/2水深处设一点;水深超过50m时,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