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一、基本术语 P445
• (一)准确度 • (二)精密度 • (三)灵敏度 • (四)检测限 • (五)测定限 • (六)空白试验 • (七)校准曲线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一)准确度
• 准确度:特定条件下(特定分析程序)分
析结果与真值的符合程度。
• 反映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指标。它 是测量系统中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五)测定限(limit of determination) P447
为定量范围的两端,分别为测定上限和测定下限。
1、测定下限
测定下限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 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
与检出限的区别:
(1)对一特定分析方法,检出限一般低于测定下限; 美国EPA SW-846规定4倍检出限浓度作为测定下限;日本JIS规 定测定下限为10倍的检出限。
间等实验条件的改变而变动。因此,在测定试样的 同时,绘制校准曲线最为理想。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P447 • 实验室内质控制,又称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七)校准曲线 P446
校准曲线包括标准曲线和工作曲线。
1、标准曲线
用标准溶液系列直接测量,没有经过样品的预处理过程,这对 于基体复杂的环境样品往往造成较大误差。
2、工作曲线
所用的标准溶液的分析步骤与样品的分析步骤完全相同。对试 样预处理较复杂的样品分析时,应做工作曲线。
注意事项:校准曲线的斜率常随环境温度、试剂批号和贮存时
(2)对一特定分析方法,其检出限只有一个值;但对测定下限,因 精密度的要求不同,测定下限的数值也有差别,要求的精密度 越高,测定下限就越大,其数值与检出限的差别也就越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2、测定上限
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 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称为该方法的测定上限。
• 定义:是指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变 化所引起的响应量的变化程度。
• 它可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它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 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
• K=dl/dG • dl——观测到的变量增值 • dG——检测量的相应增值 • 一个方法的灵敏度可因实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标准物质、 分析方法的选择(标准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的标准化)、 质量控制、 数据处理等环节。
质量控制——指对分析测定过程的控制方法,是质量保证的一个
环节,其目的是保证测定结果有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将分析误差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质量控制分为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和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仅是质量保证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要获得准确可靠的数 据需要整个质量保证体系的支持。
(1)平行性(replicability或parallelism)
在同一实验室,当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和分析时间 都相同时,用同一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双份或多份平行样 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2)重复性(repeatability)
同一实验室,分析人员、设备、时间三因素中,至少 有一项不相同时,用同一分析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两次或 两次以上独立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3)再现性(reproducibility)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二)精密度
• 精密度:规定条件下,用同一方法对同一均匀样 品进行重复分析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 它反映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 通常用极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 差和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 讨论精密度时,常用到以下三个专用术语:P445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所谓“检出”是指定性检出,即判定样品中存有浓度高于空白的 待测物质。
灵敏度和检出限是两个从不同角度表示检测器对待测物质
敏感程度的指标。灵敏度越高,检出限就越低。
检出限的几种规定:P447
——分光光度法规定扣除空白后,吸光度为0.01相对应的浓度值。 ——气相色谱法规定检测器产生响应信号为噪声值两倍时的量。
的综合体现。
• 准确度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来表示。
• 评价方法:1、分析标准物质
•
2、加标回收法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准确度的评价方法: P445
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用某一方法分析标准物质,据其结果确 定准确度; 另一种是“加标回收”法,即在样品加入标准 物质,测定其回收率,以确定准确度。
回收率P(%)=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2020/11/23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第五节 实验室质量保证 P444
一、基本术语 P445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 P447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 P457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可分为采样系统和测定系统两大部分。 实验室质量保证是测定系统质量保证的重要部分,包括:
如分光光度法中常以校准曲线的斜率度量灵敏度。 校准曲线的直线部分可用下式表示:
A = kC + a A——仪器响应值 C——待测物质的浓度 a——校准曲线的截距 k——校准曲线的斜率,即方法灵敏度。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四)检出限、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P446
检测限是指某一分析方法在给定的可靠程度内可以从样品中检 测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量。
3、最佳测定范围
又叫有效测定范围。是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 特定方法的测定下限和测定上限之间的浓度范围。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六)空白试验 P446
(或蒸馏水)代替试
样的测定。所加试剂和操作步骤与试样测定完 全相同。 • 空白试验应与试样测定同时进行。 • 空白试验值的高低与试验用水、试剂的空白、 容器是否沾污、仪器的性能及分析人员的技术 水平等因素有关。
不同实验室(人员、设备、时间)都不相同时,用同 一方法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平行性 重复性
同一实验室 (室内精密度)
再现性: 不同实验室 (室间精密度)
均是同一方法对 同一 样品进行多次测定。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1)
(三)灵敏度(sensitivity) P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