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5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
1、有关文中人物
孙权:(182-252 )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 都建
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出身士族,为孙 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 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 ),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明。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 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2、关于作者:
Mwii P
学习内容
4、孙权劝学
课型 新授
设计者
刘春莲
审核人
闫小乔
宋艳华
课时
4
学生姓名
班级
上课时间
司马光,字 ,北宋史学家、 家。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
一部重要的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

对史料取舍慎重
,考
208年与刘备
证详密。

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 》,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并解释一下。

(二)课堂导学预习翻译课文的方法:
1、留:
2、替:
3、调:
4、补:
5、删: 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二、导学达标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3、小组内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组内竞赛:组长指名朗读,组内评选优秀诵读者】
(二)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初(),权谓()
掌事,不可不学!
)今当涂

蒙辞(
权曰: (


读书,
蒙乃(
及()
)以(
“孤(



自以为(


军中多务()

为(
!但(
耳()
大(
始(
鲁肃过(
就(

岂()
博士(
当涉猎(卿
言()多务, 有
所益()C
)'学。

寻阳,与(


)
)
)
孰(
卿治经

,见()
若()
往事
孤?孤常者(
)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
)才略(),非复()
鲁肃:
6你从这篇课文中明白的道理是:
吴下阿蒙!”蒙曰:“士别()

见事( 结友而()别。

日即()更(
) 刮目相待
・ ・

何(

晚乎! ”肃遂()拜蒙母,
(三)探究课文
1. 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2. 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3.朗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

(1)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但当涉猎,见忘事耳。

(3)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 称等)。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

课外再搜集一些。

(1) (2) (3)
(4)
5、本文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

请用一两个 短语概括他们
的性格特点。

,大兄(

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医益。

卿今者才略,非附吴下阿蒙! ・ ・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果检验 达标练习
1、 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异义。

博士:古义 往事:古义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④ 士别三日,即即更刮目相待,大兄和见事之晚乎
⑤ 卿言多务,孰若孤?
【课后作业】
(色写一页小楷 CQ 做能力培养
【课后反思】
今义 今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