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则市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 2 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今天下午3点30分考试。
回答1~2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将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将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将向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将向南移动
2.此时,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
A.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B.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在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D.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通常,水圈的范围为地球上被水和冰雪所占有或覆盖而构成的圈层;生物圈的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3.读右图“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
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回答4~5题。
4.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5.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读下图,据此回答6~7题。
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40%
C.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晴朗的夜晚辐射量较强
7.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8.下列洋流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中低纬的环流是( )
A.甲图 B、乙图 C.丙图 D、丁图
9.下面四种热力环流示意图错误的是( )
读右图,图中a、b、c、d四点分别处在冷
暖锋的不同住置,且两锋面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
读后完成10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处在冷锋后冷气团控制下
②d处在暖锋后冷气团控制下
③c处在连续性的降水天气
④b比a气温高气压低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
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
据此回答11~12题
1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
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12.目前世界普遍感到用水紧张的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下降②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江河径流量下降
③人口急剧增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增长过快④世界上的水资源总量不足
⑤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⑤
1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显著 ( )
A.北大西洋暖流的增温作用,使北极圈内出现了不冻港。
B.秘鲁附近海区由于寒、暖流交汇,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渔场――秘鲁渔场。
C.洋流有利于海洋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D.洋流能把近海的污染物携带到其他海域,有利于环境保护。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读右图,回答14~15题。
14.右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则图中①表示( )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15.右图表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则图中箭头M表示( )
A.冷却凝固 B.重熔再生 C.变质作用 D.外力作用
16.下列地形中,其成因与图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阿尔卑斯山B.②渭河平原
C.①喜马拉雅山D.②成都平原
读“四种地貌景观图”11,回答17~18题。
17.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8.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9.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 )
A.风力侵蚀搬运作用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搬运作用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20.关于河流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以向河流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河谷呈“V”型
B.“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以向下的侵蚀作用为主,逐渐形成“U”型谷
C.洪积-冲积平原一般形成于山麓地带
D.河漫滩平原一般发育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二.综合题(40分)
21.读右图,回答问题。
(6分)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
____________ 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
____________半球。
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____ 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____环节,
④表示 ____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变质岩,乙表示岩浆,则①
表示____________作用。
22.读某地地质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14分)
(1)写出图中甲、乙、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甲;乙;丙;(6分)
(2)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地。
(2分)
(3)在图中②、③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②是;(4分)
(4)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①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
②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③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
④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3.材料分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共20分)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
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
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
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
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
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说明材料一中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哪些?。
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要素)发生变化。
(4分)
(2)1860年~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大致呈趋势。
(2分)
(3)造成气温变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按照因果关系将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方框内。
(6分)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层出现热膨胀C.极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大量森林被破坏和砍伐
(4)在上述材料中,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2分)
(5)自然地理环境除具有上述特征外,自然地理环境也存在明显差异,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6分)
自然带名称:A, C。
②从A——B——C反映了地域分异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题3分)
DCDAD CDBDC DDAAD BDCCC
二.综合题(40分)
21.(6分,每空一分)(1)乙
(2)南寒
(3)(地表和地下)径流水气输送
(4)变质作用
22.(14分)(1)向斜;断层;背斜(6分)
(2)丙(2分)
(3)(4分)③箭头从南向北②箭头从东向西
①地表径流(径流输送);②水汽输送
(4)C(2分)
23.(20分)(1)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2分) 生物(2分) (2)气温升高(2分)
( 3)(6分)
(4)整体性(2分)
(5)(6分)①温带森林带(温带混交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带
②从沿海向内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