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第1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

第1节生态工程及其原理编制:王曼 审核:张统省 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说出生态工程的概念2.概述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 【自学质疑】 一、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__________,对造成________________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从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谐发展。

生态工程建设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工程体系。

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 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 ,达到和 的同步发展。

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 ,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 。

1) 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 2) 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生态工程原理 3) 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 (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 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 、 的整体影响 5) 原理 系统的结构决定 原理: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 ,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 的效果,即“1+1>2”生态工程的五大原理:特别提醒: 生态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生态系效益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循环经济 生产原料 生态工程 物质循环再生 分层分级利用 物种多样性 抵抗力稳定性 协调与平衡 环境承载力 整体性 经济 社会 系统学和工程学 功能 比例关系 之和探究反思:1.生态工程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是什么?2.当人为向生态系统中加入新物种,增加物种的数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会提高吗?3. 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是什么?4. 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是怎么回事?5.你对“石油农业”是如何理解的? 【矫正反馈】1.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形式是( )A.二氧化碳B.碳酸盐C.有机碳D.碳元素 2.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下列哪项措施( )A.从现在起,严禁砍伐森林B.大量开采矿产资源,发展工业生产,提高综合国力C.保护与人类共存的各种生物D.各国独立处理酸雨、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3. 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有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 .协调与平衡原理B .物种多样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整体性原理 4.豆科植物和固氮菌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的生长都要受到损害,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 .系统结构功能的原理B .整体性原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C .系统整体性原理:1+1>2D .协调与平衡原理5. 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这种做法体现了 ( )A .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B .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 .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 .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6.小流域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多种生态工程原理,下面哪项不包括其中( )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工程学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7. 某些地区出现“前面造林,后面砍林”的现象,是因为发展中哪一原理失调造成的( ) A.协调与平衡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系统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系统整体性原理 8.我国西北土地沙化和盐渍化非常严重,原因有多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

试分析上述事实主要违背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 ( )A .系统整体性原理B .协调与平衡原理C .物种多样性原理D .整体性原理9. 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 A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整体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协调与平衡原理 10.“1+1>2”是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哪一个 ( )D A .物种多样性原理 B .整体性原理C .协调与平衡原理D .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 11.下列结构示意图能体现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的是 ( )D12.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困地区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以及收入等问题。

以上做法依据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 .物种多样性原理B .整体性原理C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 .以上都不是 13.如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 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 ) A .整体性原理 B .协调与平衡原理 C .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 .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14.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生态工程是生态学与系统工程学的结合B .生态工程追求经济与生态的双赢C .生态工程是无消耗、多效益的工程D .生态工程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15.下列有关物种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物种繁多使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B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各类生物的生存机会越多C .生物种类越繁多,引起病虫害的几率越大D .生物种类繁多,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提高系统的生产力16.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 ( ) ①建立“原料一产品一原料一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②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③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 ④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17.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 ) A .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 B .防止环境污染 C .单纯追求粮食产量 D .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18.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一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它不属于 ( ) A .生态经济 B .循环经济 C .传统农业 D .生态农业【迁移应用】1.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上图所示:①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越好。

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_____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某县积极发展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两大支柱产业。

在生产总量不断提高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工程之路。

请分析图回答问题:(1)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2种)。

(2)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______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_______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该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________措施。

(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是泰州某地尝试的生态农业模式图。

它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产生中耕浑水效果,既刺激了水稻生长,又促进了土壤中原有农药的分解;水稻的秸秆,用作养猪、养鸭、培育蘑菇、生产沼气,鸭粪、沼渣等肥田,从而生产出无污染大米与蛋肉类。

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这体现了__________原理。

(2)储存在生产者体内的能量最终去向是 。

(3)氮元素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自2000年10月开展“南京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落。

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

(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___________。

(3)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工程建设主要依据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______为辅的程度。

而在我国的生态工程建设中,______________仍起着较大作用,强调按预期目标,因地制宜地调整复合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光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