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ppt 89页)

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ppt 89页)


安全问题的社会属性
• 安全发展,以人为本。
• 安全效益是社会效益。 • 事故影响发展、影响稳定。 • 谁对事故负责?—责任追究。 • 需要社会回答:
How safe is safe enough?
事故的基本概念
• 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实现某种意图而
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 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 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 殊事件。 • 事故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意外 事件。 • 事故是一种违背人们意志的事件,人们不希望 发生的事件。
• 劳动者没有经过培训,操作很不熟练; • 大量使用童工; • 工作日平均长达11至13个小时。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急救设施不足,专职医务人员奇缺,受伤人员 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 1909年全美国的工业死亡事故共达3万起。 • 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4年间75%的工人发生过
工伤事故。 • 法庭判决的原则是,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

本领域涉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火灾与爆炸、
交通安全、核与辐射安全、国境检验与检疫安全等方
面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
第一章
安全工程的基本概念
安全
• 无危则安,无损则全 • 安全:释放和安全脱险。 • 安全:一种安全状态。
安全:一些固定的保护。
灾害
• Disaster • 天灾:自然灾害—防灾减灾。 • 人祸:人类活动(行为)带来的灾难。 • 事故属于人祸。 • Accident:偶然发生的事件或突然和意外
作中的一切危险。发生伤亡事故后工人很难得 到赔偿。
保护劳动―工业安全的基本任务
• 恩格斯指出: 组织劳动,
保护劳动, 以使无产阶级利益不受资本势力的侵犯,
这是共产主义原则。
1,事故频发倾向论(Accident Prone)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 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认识事故发生机理十分困难
• 人类基本上是从事故学习事故 • 由于事故发生的随机性质 • 事故后残留的信息有限 • 人们知识、经验的局限性
对事故发生机理的错误认识
• 认为事故的发生是“ 天意”或 “ 命中注定”
• 相信“ 预感” • 生物节律说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Etiologies of Accident
事件造成的损失或伤害。
事故预防
• Accident prevention
• 防止事故发生。 • 防止事故造成损失。
• 事故预防=安全工程。 • 安全工程:运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等
手段预防事故。 • 安全科学:预防事故的科学。
毛主席语录
• 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 具有的矛盾特殊性。因此,对于某一现 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 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确定对象。
第一节 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
什么是事故? 事故为什么发生?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谁对事故负责?
事故致因理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 的产物
•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 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 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 全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反映安全观念变化的不 同的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 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 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 自物方面的危险。
• 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 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可以免遭伤害。
比例1:29:300
安全工程学
安全工程概述
•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 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 安全工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 生命、健康和设备、财产、环境等不受或少受损害, 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工程是一门理、工、文、 管、法、医等的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性综 合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 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并促进 安全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和具有长久生命力与创新力。
安全生产
• 《辞海》:安全生产是指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 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 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 《中国大百科全书》:安全生产旨在保护劳动 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 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 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 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 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 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 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 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 防止伤害应该从防止事故做起;防止事故应该 从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做起。
• 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客观原因。
• 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
• 产品安全与系统安全• 复杂社会-技术源自统理论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
• 1837年前后工业革命开始,1880年左右出现了 工业增长的高潮。动力机器广泛使用,带来空 前绝后的工人死亡和伤残事故时期。
• 蒸汽、电力机械设备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安全 防护措施;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 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 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 从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 也就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安全科学
• 安全科学是阐明事故发生、发 展和预防规律的科学。
• 它根生于事故预防工作实践, 并指导事故预防工作向更成功 的方向发展。
• 着重研究与生产有关的事故发 生、发展和预防规律。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2,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 理”
• 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 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 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