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中国建筑史》试卷答案
(第一套)
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一、填空(每题1分,共15分)
1、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
2、“艮岳”
3、《考工记》
4、抬梁式、穿斗式、干阑式、井干式
5、宋
6、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7、庐山草堂
8、水戗发戗
9、以材为祖
10、大木大式,大木小式
11、老子李耳
二、选择(每题1分,共15分)
1-5 CBACA;6-10 BCABA;11-15 AADDA
三、请写出下列城市建造朝代及城市名称(每题3分,共12分)
1.(隋唐洛阳) 2.(明代南京)
3.(唐代南禅寺大殿)
4. (辽代独乐寺山门)
四、绘图题(每题5分,共10分)
1、绘制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平面图、立面图
2、画出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正立面及地盘图
五、简答(每题5分,共30分)
1、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几种:
从建筑功能布局上看,石窟可以分为哪三种:
(1)塔院型,印度城支提窟,即以塔为窟的中心(将窟中支撑窟顶的中心柱刻成佛塔形象),和初期佛寺以塔为中心是同一概念,这种窟在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

(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相当于一般寺庙中的佛殿,这类石窟较普遍。

(3)僧院型,在印度称毗诃(he)罗,主要供僧众打坐修行只用,其布置为窟中置佛像,周围凿小窟若干,每小窟供一僧打坐,这种石窟数量较少,敦煌第285窟即属此类。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夏商周三代。

第二阶段是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

第三阶段是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

第四阶段是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的城市模式。

3、中国宫殿发展的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4、解释“黄肠题凑”
汉代帝王墓用短方木(方约30cm,长约90cm)叠成椁墙,墙内置棺椁,短方木端部均指向棺椁。

此法耗费木材数量巨大,东汉以后已不再使用。

5、解释园林里的“一池三山”?
答:汉武帝在修建秦时旧苑基础上林苑时,其中内部的太液池运用了山池结合的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

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称为“一池三山”法,被后人称为秦汉的典范。

6、汉唐明三代宫室发展趋势:
(1)规模减小
(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层次,门、殿增多。

(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局,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汉未央宫、唐大明宫台殿池沼错综布列,富有园林气氛,不似明清故宫森严刻板。

六、论述(每题9分,共18分)
1、绘制唐长安城,并论述其城市建设的特点。

因唐长安是直接利用隋大兴城发展而来的,故二者
通常并称为隋唐长安。

其城市建设的特点为:
(1)隋唐长安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古代规模最宏
大的城市,它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经典代
表.对当时国内地方政权(如黑龙江渤海国的上京
和东京)以至东亚邻国的都城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日本的平城京和平安京);
(2)长安城的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
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左右有祖庙及
社稷,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其规模尺度、
城市轮廓、布局形式、坊市布置都和洛阳很相似,
但更为规整;
(4)宫阙(在宫城内)、官府(在皇城内)与民居(在外城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民居“不复相参”;
(5)在布局上把皇城、宫城放在城市居中的北端,使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皇城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6)全城采用规整的棋盘式布局,形成规整的路网和里坊,道路十分宽阔;
(7)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坊内开门,实行宵禁;
(8)唐代在城北修建了大明宫,使城市增加了不对称的要素,并与城外北部的皇家苑囿遥相呼应;
(9)隋唐时期佛教兴盛.故城中佛教建筑颇多;
(10)城东南有曲江池、芙蓉苑,是著名的公共风景园林。

2、论述大明宫的建筑特点:
(1)选址良好:大明宫位于长安城东北龙首原高地,形势爽皑,俯临全城,具有良好的风水意境和景观视线。

(2)规模宏大。

如不计太液池以北的内苑地带,遗址范围即相当于明清故宫紫禁城总面积的三倍多。

(3)基本格局: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

全宫分为宫、省两部分,省(衙署)基本在宣政门一线之南,其北属于“禁中”,为帝王生活区域。

“前朝后寝”,朝会部分与西内太极宫相
似,在丹风门内顺置含元、宣政和紫宸3座大殿为三朝。

宣政门北面是围绕太液池布置灵活自由的园林化内廷居寝区。

(4)宏伟的单体建筑: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

如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积约5000平方米,相当于明清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三倍。

再如主殿含元殿用减去中间一列柱子的办法加大空间,使跨度达到10米,可证唐初宫殿中木架结构已具有与故宫太和殿约略相同的梁架跨度。

(5)完善的建筑群空间:空间组合处理趋于成熟,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衬手法,加强了主体建筑的表现。

全宫自南端丹风门起,北达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米的中轴线。

如不计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1200米。

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

轴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如含元殿利用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变化,造成威严壮丽的宫廷气氛。

建筑艺术风格:气魄宏伟、严整健朗、朴素真实,艺术加工和结构相统一,建筑物上没有纯粹为了装饰而加上去的构件,也没有歪曲建筑材料性能使之屈从于装饰要求的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