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2、古诗三首示儿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祭、乃”等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1、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播放图片,情境导入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资料。
齐读诗题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默读古诗,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作批注。
2、学生交流、讨论。
3、检查了解。
说说你对第一行诗句的意思。
引导理解“元”通“原”指原本的意思。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把这些词的意思放到诗句中,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说)5、你能用一字字来表示自己读完古诗后的感受(板书:悲)(三)品读古诗,感情诗情。
1、诗人为什么而悲(为祖国不能统一而悲)2、出示诗人68岁时写的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3、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4、拓展延伸,体会爱国情怀(四)教师小结,升华情感题临安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生字,启发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及诗中蕴含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宋朝诗人林升写了一首诗(板书:题临安邸)读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学生字,熟读诗文。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1、自学“邸、熏、杭、汴、”四个生字,注意生字的音、形、义;2、自己反复读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去自学,学完后再跟同桌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
(二)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情况。
2、检查朗读诗句情况。
指名读、分组读、全班齐读。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a、借助资料,自主学习理解“休、醉、直、作”等词语的意思。
b、结合注释,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同学相互交流。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检查。
(二)小组交流自学情况,相互检查、补充。
学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检查学习交流情况。
1、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其它组补充。
2、每位同学自己试着串说整首诗的意思。
3、指名完整地说诗意。
四、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一)了解作者林升。
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林升。
教师相机补充。
(二)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1、学生介绍。
介绍了南宋、北宋的相关资料2、课件出示遗民战乱图和权贵寻欢作乐图,学生说看到什么,想到什么?3、课件出示北宋和南宋版图,教师激情小结。
(三)品读诗句,悟情悟境。
看到此情此景,你们的心情怎样(愤怒、责问)1、学生齐读古诗。
课件出示合作探究:讨论:王师、权贵、皇帝,他们干什么去了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2、自主学习思考。
3、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4、小组汇报自学交流情况。
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
五、拓展,升华诗情。
①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②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你想说些什么③师: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位位爱国志士站出来了,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一个个民族英雄诞生了,岳飞就是南宋历史上一位最著名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一同流芳百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课件播放《满江红》)师:让我们在激昂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这一课吧!板书设计:题临安邸权贵醉生梦死林升忧国忧民己亥杂诗教学目标⒈朗读背诵并默写《己亥杂诗》。
联系作者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初步感知本诗的表达特点。
⒉读好诗句,整体把握,诵读赏析,领悟情感,拓展延伸。
⒊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课题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龚自珍写的诗《己亥杂诗》。
齐读课题。
二、释诗题读了课题你们知道诗题的意思吗谁来说一说师小结。
三、读诗韵1、请自由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师指导范读2、男女合作读。
师生合作读。
全班读。
四、释诗意请你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意吧!学生小组自由交流,解决以下内容:(1)九州生气恃风雷:你读懂了哪里你是怎么读懂的板书:九州生气(我看了下面的注释)嗯,借助注释是我们理解古诗的常用方法。
请你连下来说说。
(2)万马齐喑究可哀:①为什么需要“暴风雷雨般的变格”呢?也许第二行会告诉你答案。
②这一行你又读懂了哪一个词语(板书:万马齐喑)③正是因为社会政治毫无生气,让人觉得可悲,所以要变革!(3)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①那么该怎么“改革”呢?三四两行也许会告诉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们组合起来呢(板书:不拘一格)五、悟诗情全班读全诗六、诵全诗,明情感1学生交流汇报。
想改变万马齐喑的社会政治,让九州充满生气,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ppt出示《己亥杂诗》第5首3、作业:龚自珍还写了很多这样的诗,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找来读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八荒、矞矞皇皇”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3、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读通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
难点:四字韵文比喻的手法以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图片、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八荒、矞矞皇皇”等词语。
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少年中国说》是当时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著名文章。
此文章影响颇大,被公认为梁启超著作中思想意义最积极、情感色彩最激越的篇章。
二、初读课文1.播放本课的朗读视频。
要求学生注意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
3.学生汇报朗读。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1.学生分组合作疏通文意,要求会哪句说那句,不懂得提出来全班解决。
2.学生分组汇报。
3.检查预习,疏通文义,学生汇报。
四、走进历史,悟情诵读:1.播放《圆明园》视频,谈感受。
梁启超面对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自己又流亡国外,有家不能回所以他把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引读2.读书,要为我所用,要从中获得感悟,获得启示。
大家齐读,找出梁启超先生怎么描述心目中的中国(学生齐读)请同学们用作者的语言来回答。
3.从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教师相机板书: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4.这组句子在表达上有那些特点?每个句子都用了“少年✘则国✘”的句式、结构相同、排比手法、意思步步推进……排比作用:气势磅礴,热情奔放,层层推进,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五、课后作业背诵第一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句式整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
2、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全班齐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读通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自由读文,朗读时注意一下几点(出示课件:朱熹语)听同学们读得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音韵铿锵。
三、分组合作,疏通文意1.面对我大好河山遭践踏,百姓处于极端痛苦之境地,他痛心!他希望少年中国在中国少年的努力下是什么样呢?课件出示。
2.请大家先各自自由地读一读,体会一下,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押韵、四言韵文、象征、比喻和排比手法。
逐句讲解。
3.梁启超在这个文段中写到了哪些事物(注意标点)自然景物(红日,黄河)动物(潜龙、乳虎、鹰隼)静物(奇花、干将)作者合理布排,思路真是一步不乱,井井有条。
4.作者写了这一连串的事物的目的何在?“红日初升”比作少年中国前程灿烂。
“河出伏流”比喻少年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潜龙腾渊”表示少年中国的突然崛起。
“乳虎啸谷”、“鹰隼试翼”比作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奇花初胎”比作少年中国的幸福美好生活。
“干将发硎”比作少年中国的奋发有为,展望了中国的美好前途。
(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齐读: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5.今非昔比,激发情感。
那么梁启超期待的少年中国现在是什么样呢(播放阅兵视频)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列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我们不负众望,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使命。
天地苍苍,乾坤茫茫,中华少年顶天立地当自强。
全体起立,举起右拳,齐呼:我们是中国少年!配乐朗诵。
四、课堂小结。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五、作业:中国梦——我的梦结合自己理想,谈谈自己的中国梦。
13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
3.读课题,想象画面。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历史。
2.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圈画生字、词语,与同桌交流学习。
4.教师检测学生字词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教师适时点拨。
(2)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①“玲珑剔透、众星拱月、金碧辉煌”三个词可出示图片进行理解。
②以李白的“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加深对蓬岛、瑶台这些仙境的理解。
5.学生掌握字词后,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教师提出要求,学生交流。
(1)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有哪些内容不懂(3)试着梳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