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古琴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 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 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一首抒发离 别之情的诗篇,在唐代已成为广为流 传的歌曲。琴曲《阳关三叠》最早见 于明代《浙音释字琴谱》,作者及形 成年代不详。全曲因一个曲调变化重 复三遍,故得名“三叠”。歌词则在 王维原诗的基础上,每一叠后半部分 又加入新词,进一步深化了原诗的意 境,表达出依依惜别、两地相思的伤 感情怀。
就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困难而 言,主要体现在
(1)人才的组织与培养 (2)曲目的整理 (3)录音资料的保存 (4)乐器的保存与修复
水仙操:
汉唐以来流传着伯牙学琴的故事:老师 成连为使伯牙能够更好的体会琴曲的精神, 于是带他到东海边,让他独自一人去领略海 水汹涌、山林寂静的大自然的气氛。伯牙在 这个环境里刻苦练琴,终于学成。并作了《 水仙》一曲。 至于目前流传的《水仙》, 很多琴家并不认为它是表现上述题材,而是 表现了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因而名之为《 秋塞吟》。
古琴与中国文人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 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 释手的器物。 《尚书》载: “舜弹五弦之古琴,歌南国之 诗,而天下治。 ”将治国与弹琴相提并论, 可见古琴的地位之高。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 、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 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为其音色浑厚,悠长 深远,具有清,和,淡,雅的因为品格,被 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 ,因而琴局于“四艺”之首。
瑶琴有六忌,七不弹
六忌
一忌大寒, 二忌大暑, 三忌大风, 四忌大雨, 五忌迅雷, 六忌大雪
七不弹
闻丧者不弹 奏乐不弹 事冗不弹 不净身不弹 衣冠不整不弹 不焚香不弹 不遇知音者不弹
古代古琴名家
1.孔子 曲中绘文王 2.司马相如 《凤求凰》 3.嵇康 《广陵散》 4.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5.伯牙《高山流水》 诸葛亮,周瑜,苏轼等
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约120—125公分), 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 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象征吉祥安泰
古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 共有十三徽位,象征着12个月和一个闰月
有山有水,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物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 五行,金、木、水、火、土; 外合五音,宫、商、角、徵、 羽。后来周文王思念其死去的 儿子,加弦一根,是为文弦; 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 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潇湘水云》
南宋著名琴师郭沔的作品。郭沔,字楚望,浙江永 嘉人,浙派古琴的创始人。一生创作了许多琴曲, 《潇湘水云》是其代表性作品,也是近代最受欢迎的 古琴曲目之一。潇、湘是古代湖南境内的两条河流, 同在湖南的九嶷山相传是舜的葬处,被视为民族圣地 所在。南宋抗金失败后,郭沔隐居于湖南衡山附近, 常常泛舟于潇、湘二水汇合之处,遥望远处为云雾所 遮蔽的九嶷山,引发出对国破家亡、时势飘零的感 伤情绪,因而创作出《潇湘水云》一曲,以抒发心中 凄凉、伤感之情。《神奇秘谱》中原谱为十段,标 题依次为:一、洞庭烟雨;二、江汉舒情;三、天光 云影;四、水接天隅;五、浪卷云飞;六、风起水 涌;七、水天一碧;八、寒江月冷;九、万里澄波; 十、影涵万象。
秋岭鸣鹤 明琴,号钟式。螺钿(dià n)徽,岳山、承露、冠 角、龙龈、琴轸、雁足均为紫檀木材质。髹黑漆, 发牛毛断纹。龙池凤沼皆为圆形。此琴面板由多块 桐木胶合而成,称“百衲琴”,底板则由两段木板 拼成。
万壑松风 明琴,仲尼式,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底漆髹黑漆,表层 为薄栗色漆。小蛇腹断,紫玉徽,额部镶有一块方形钧瓷 。背面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龙池上方刻有篆书“万壑松 风”字样,轸池下有“云谷老人”印,龙池下有“水晶子 ”印,腹内题款“大通元年钟山沈约监制”。
简介
古琴,亦称瑶琴 、玉琴、七弦琴 ,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 ,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据 《史记》载 ,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 时期。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 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 称作“古琴”。
古 琴 与 中 国 文 化
构造
征琴 着身 上 天圆 圆下 地方 方, 象
古琴形致小巧,音量不大,弹奏起 来,有如人与人之间的促膝谈心,琴在 古代基本不在大庭广众演奏。 在先秦,古琴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利, 用于自娱自乐,修生养性,秦朝后,古 琴虽作为一种独奏乐器进入了老百姓中, 但弹琴仍然多用于修身养性追求的,应 是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的“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
曹法与中。 字谱个 柔 左国宝 ,面情电 。 右古玉 宝对节视 减手琴所 玉密:剧 字演常说 道密贾《 谱奏用的 麻宝红 ,技的“ 林麻玉楼 其法一天 妹从翻梦 创为种书 妹未看》 制特以” 在见林中 者征记其 看过黛有 是的写实 天的玉这 唐记指就 书文的样 人谱位是 ” 琴一 —— , :“
”古 琴 曲 谱 “ 减 字 谱
古琴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在巴黎总部宣布了世界第二批“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中国的古琴名列其中。 2006年5月20日,古琴艺术经国务 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 类。
伏羲造琴
公元三四千年前,天帝伏羲见凤凰降落在梧 桐树上,而百鸟则聚集在其他树上向凤凰朝 拜,后来得知凤凰乃百鸟之王,伏羲就伐梧 桐,依照凤凰的 身形造了一把五弦乐器,并将它命名为瑶琴
《梅花三弄》
“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盛开
于万花凋零时节的梅花,那一尘不染、傲 骨凌霜的品格历来为文人所敬爱与赏识。 琴曲《梅花三弄》便是人们将对梅花的喜 爱与赞美寄托于琴曲之中的一首作品。相 传,乐曲最初是一首笛曲,为东晋桓伊所 作,后来唐代琴人颜师古将其改编成琴曲 ,流传至今。曲名“三弄”的由来是由泛 音演奏的主旋律在低、中、高不同徽位上 重复出现三次,故而得名。由于作品旋律 优美流畅、格调清丽高雅,因此深得琴家 喜爱,并广为人们所熟知。
古琴与古筝的区别
1.七弦 2.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 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 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 奏出许多的泛音和按音 3.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 而典雅 4.直接用手弹奏 5.独奏乐器
1.二十一弦 2.一弦1-2个音 3.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 耳 4 需要带义甲 5.可独奏,也可与别的乐 器合奏
相关乐器
的的 是 古宰 由据 琴相 高《 加王 句三 以岳 丽国 更山 第史 改根 记 创据 任》 制中 君记 而国 主载 成晋 阳, 。人 原, 传 王玄 入 琴
统 弹玄 拨琴 乐又 器名 。玄 鹤 琴 , 是 朝 鲜 族 传
朝 鲜 玄 琴
24
发展历程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陈雷激 古琴独奏“太古遗音”
古琴名家
古代名家:
春秋:伯牙、师旷、 师襄、 师文、 孔子。 西汉:司马相如 、扬雄) 。 东汉:蔡邕、蔡文姬 三国:诸葛亮、周瑜、姜维、嵇康、阮籍。 唐代:赵耶利、薛易简、董庭兰。 宋代:苏轼(北)、郭楚望(南)、毛敏仲(南)。 明代:严天驰、徐青山。 清代:祝桐君、张孔山、杨宗稷(清末民国)。
九霄环佩 唐琴,伏羲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杉木材质。外表呈紫栗 壳色,小蛇腹断纹间杂细密牛毛断。龙池、凤沼系扁长圆形 ,龙池上方刻有篆书“九霄环佩”四字,右侧刻有行书“超 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十字。整张古琴宽阔厚重,造型 古朴典雅,发音苍松透润,具有唐代古琴的典型特征。经郑 珉中先生鉴定为盛唐雷氏琴之标准器,以“仙品”之称倍受 琴家仰慕。
近代名家 徐元白 (新浙派)管平湖(九嶷派) 吴景略(虞山派) 王燕卿(梅庵派) 徐立孙(梅庵派)吴兰荪(虞山派) 张子谦(广陵派) 刘少椿(广陵派) 梅曰强(广陵派) 顾梅羹(泛川派) 夏一峰(泛川派)査阜西(泛川派)
《流水》
是古琴的经典曲目。相传为伯牙所作,言其志在高山 ,仁者之乐也;志在流水,智者之乐也。 最初《高山》、 《流水》本为一曲,至唐代才分作两 曲,至宋代又分有若干段数。后世各种传谱虽然段数 不尽相同,但是乐曲意境大致相同。 清代川派著名琴 家张孔山对《流水》一曲进行了技法上的加工,大量 使用滚、拂手法,细腻、形象地刻画出从涓涓细流到 瀑布飞流的景象,后人称其为“大流水”,也是现代 琴人经常演奏的版本。1977年8月20日,美国国家宇航 局向太空发射了“旅行者”号宇宙飞船,船上载有一 个保存上亿年也不会损坏的唱片,其中就收录有管平 湖先生演奏的《流水》一曲,它作为中国音乐之精髓 ,日夜响彻在渺茫的太空之中。
玉壶冰 宋琴,神农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朱漆、玉徽、玉 轸。发蛇腹间冰裂断。背面龙池凤沼均为长方形。龙池上 方刻草书“玉壶冰”三字,下为“绍兴”双连印。
鸣 凤 南宋琴,变体连珠式,中国艺术研究院藏。面宽而扁 ,项、腰部连续四弧,整体造型端庄浑厚。原髹栗壳色 漆,后以朱漆修补,有蛇腹间牛毛与小冰裂断纹。龙池凤 沼为三连弧形。龙池上方刻楷书“凤鸣”二字。此琴最为 引人注目之处在于琴首正中镶嵌着一块椭圆形的玉雕“翔 凤”,做工精美,活灵活现。
一弦属土为宫。土星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金星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 三弦属木为角。木星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 故曰为臣。 故曰为民。
四弦属火为徵。火星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水星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六弦文声主少宫,文星柔以应刚。乃文王之所加也。 七弦武声主少商。武星刚以应柔。乃武王之所加也
壑雷 明琴,落霞式。底漆为黑色,修复时修以朱漆。蛇腹断间 牛毛断,椭圆形龙池凤沼。龙池上方刻篆书“壑雷”二字 。
蕉叶琴 明琴,蕉叶式,中国艺术研究院藏。外观别具一格、惟妙 惟肖。琴首高约三厘米的叶柄造型取代一般琴首部位的护 轸,起到保护琴首的作用。琴首与琴身中央有一长条浅沟 ,背部对应部位则为一条凸棱,以模仿叶茎的效果。琴体 两侧边缘有轻微起伏,似叶边参差。原髹黄栗壳色,修补 时改髹朱漆,琴首保留原色。发小蛇腹断,龙池凤沼均为 扁圆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