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素类抗凝药物

肝素类抗凝药物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1、分类(见表1)
肝素是机体自身存在的物质。

临床使用的肝素是由猪肠粘膜或牛肺组织纯化制得的一种多功能的酸性黏多糖,体内、体外均有强大的抗凝作用,口服无效,常用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分为三类。

第一代普通肝素,平均分子量较大;第二代为将普通肝素经化学或酶裂解制得的低分子肝素,平均分子量较第一代小;第三代为合成的肝素戊糖,分子量最小,仅1728道尔顿。

2、作用特点
3、常用药物
我院现有的肝素类药物有:肝素钠、低分子肝素钙(万脉舒)、依诺肝素钠(克赛)、达肝素钠(法安明)、磺达肝癸钠(安卓)。

肝素钠为普通肝素的钠盐,低分子肝素钙、依诺肝素钠、达肝素钠则为低分子肝素的钙盐或钠盐。

不同的低分子肝素是不同的药物。

(见表3)
4 、药代动力学
由于普通肝素和LMWH相对分子量的不同,使两者的抗凝作用靶点和强度有所不同。

不同的LMWH制备工艺不同,因此化学结构上,它们虽有相同的主链,但末端侧链都不相同,低分子肝素钙和达肝素钠均为5元环,而依诺肝素钠为6元环。

因此肝素类抗凝药物有着不同的药代动力学特性。

(见表4)
5 、适应症、用法用量和禁忌症
5.1 肝素钠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
适应症: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DIC;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本或器械的抗凝。

用法用量:①深部ih:首次5000~10000U,以后每8h 8000~10000U或每12h 15000~20000U;24h总量30000~40000U;② iv:首次5000~10000U后,或每4h100U/kg,NS 稀释;③ ivgtt:20000~40000U/d,加至NS1000ml持续滴注;滴注前先iv5000U作为初始剂;
④预防性治疗:防止腹部术后深部静脉血栓,术前2h先5000U皮下注射,但应避免硬膜外麻醉,然后每隔8~12h 5000U,共约7日。

禁忌症:对本品过敏、有自发出血倾向、血液凝固迟缓、活动性出血及严重肝功能不全者禁用。

5.2低分子肝素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见表5)
5.3磺达肝癸钠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
适应症:
用于进行下肢重大骨科手术如髋关节骨折、重大膝关节手术或者髋关节置换术等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用于无指征进行紧急(<120分钟)侵入性治疗(PCI)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患者的治疗
用于使用溶栓或初始不接受其它形式再灌注治疗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

用法用量:
接受重大骨科手术的患者
磺达肝癸钠的推荐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手术后皮下注射给药。

假设手术后已经止血,初始剂量应在手术结束6小时后给予。

治疗应持续直至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已减少,通常直至患者起床走动,至少术后5至9天。

经验显示:在接受髋关节骨折手术的患者中,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持续至术后9天以上。

在这些患者中,应延长预防使用磺达肝癸钠的时间,需再增加24天(见【药理毒理】部分)。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的治疗
磺达肝癸钠的推荐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给药。

作出诊断后应尽早开始治疗,治疗持续最长为8天,如果不到8天出院则直至出院为止。

如果患者将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应根据当地临床实践,并考虑到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及距最后一次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在术中使用普通肝素(见【注意事项】部分)。

应基于临床判断来确定拔除鞘管后再次皮下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

在主要的UA/NSTEMI临床试验中,再次开始使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均不早于鞘管拔除后2小时。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治疗(STEMI)
磺达肝癸钠推荐剂量为2.5mg每日一次。

磺达肝癸钠首剂应静脉内给药,随后剂量通过皮、下注射给药。

治疗应在诊断确立后尽早给药,治疗持续最长为8天,如果不到8天出院则直至出院为止。

如果患者将接受非直接PCI术,应根据当地临床实践,并考虑到患者潜在的出血风险,及距最后一次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在术中使用普通肝素(见【注意事项】部分)。

应基于临床判断来确定拔除鞘管后再次皮下给予磺达肝癸钠的时间。

在主要的STEMI临床试验中,再次开始使用磺达肝癸钠治疗均不早于鞘管拔除后3小时。

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或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那些将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患者中,如果可能的话,在手术前的24小时内不应该给予横达肝癸钠,可以在手术后48小时再次开始给药。

特殊人群
预防外科手术后的静脉血栓栓塞
在接受重大骨科手术的患者中,年龄≥75岁和/或体重[50kg和/或肾功能损害即肌酐清除率范围为20至50ml/min的患者应严格遵守首次注射磺达肝癸钠的时间。

磺达肝癸钠首剂给药应不早于手术结束后的6小时内。

该时间内不应注射给药,除非已经确定止血(见【注意事项】部分)。

肾功能损害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磺达肝癸钠不应该用于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患者(见【禁忌】部分)。

肌酐清除率为20至50ml/min的患者中,给药剂量应减少至1.5mg,每日一次(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部分)。

轻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50ml/min)患者不需要减少给药剂量。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UA/NSTEMI和STEMI)
的治疗-磺达肝癸钠不应该用于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患者(见【禁忌】部分)。

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患者不需要减少给药剂量。

肝脏损害-不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谨慎使用磺达肝癸钠(见【注意事项】部分)。

儿科患者-由于缺乏安全性和疗效的有关资料,磺达肝癸钠不建议使用于17岁以下的儿童。

给药方法
•皮下给药
磺达肝癸钠通过皮下注射给药,患者取卧位。

给药部位应在腹壁左右前外侧位和左右后外侧位交替。

为了避免药品的损失,在使用预灌式注射器时,注射前不要排出其中的气泡。

注射针的全长应垂直插入由拇指和食指提起的皮肤皱折中,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折的存在。

•静脉内给药(只有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首剂使用)
静脉内给药应通过现有的静脉内通道直接给予或使用小容量(25或50ml)0.9%生理盐水袋。

为了避免药品的损失,在使用预灌式注射器时,注射前不要排出其中的气泡。

静脉通道在注射后应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以保证所有药品的给予。

如果通过小容量输液袋给药,输注时间应在1至2分钟内。

其他的使用、处置指导见【注意事项】部分。

禁忌症:
下列情况禁用本品:
-已知对磺达肝癸钠或本品中任何赋形剂成分过敏;
-具有临床意义的活动性出血;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肌酐清除率[20ml/min的严重肾脏损害。

6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6.1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见表6)
6.2 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比较(见表7)
低分子肝素的不良反应较普通肝素少,血小板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较普通肝素低,其不需要常规监测抗凝活性,但必须在治疗前和治疗中监测血小板计数,而普通肝素用药期间均应定时测定凝血时间和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

那屈肝素钙的血小板减少发生较其它两种低分子肝素少。

由于低分子肝素和蛋白的结合力弱,因此抗Xa活性不能被鱼精蛋白完全中和,药物过量的解毒一般在紧急情况下考虑。

6.3 “钙盐”和“钠盐”的区别
“钙盐”与“钠盐”在体内代谢过程基本相似,抗凝作用相似,不良反应基本相似,但“钙盐”不会减少细胞间毛细血管的钙胶质,也不改变血管通透性,可减少“钠盐”易致出血的副作用,较少出现皮肤瘀斑。

“钙盐”的注射局部疼痛刺激也较“钠盐”轻。

7 药物相互作用
7.1 加重出血危险而不宜合用的药物
①解热镇痛剂量的乙酰水杨酸类药物及其他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全身性),能抑制血小板功能和对胃十二指肠粘膜有侵蚀作用。

②右旋糖酐40(胃肠外途径)、噻氯吡啶能抑制血小板功能,不建议合用。

③皮质类固醇(糖皮质激素,全身性运用),能增加肝素使用后的出血危险(胃肠道粘膜,血管脆性),尤其是在大剂量或治疗时间超过10日以上。

联合使用时必须调整用量并加强监测。

④华法令等香豆素类药物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因子Ⅸ缺乏而致出血。

⑤抗血小板凝集剂量的乙酰水杨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塞),潜在出血危险,常规临床监测。

⑥其它尚有依他尼酸、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尿激酶、链激酶等。

7.2 肝素的配伍禁忌
阿米卡星、柔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硫酸庆大霉素、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万古霉素、头孢哌酮、氯丙嗪、异丙嗪、麻醉性镇痛药等。

7.3 其它
①肝素合用碳酸氢钠、乳酸钠等纠正酸中毒的药物可促进肝素的抗凝作用。

②肝素可与胰岛素受体作用,从而改变胰岛素的结合和作用,已有肝素致低血糖的报道。

③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与肝素有协同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