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咨询心理学复习提纲

咨询心理学复习提纲

1、心理咨询基本特征:一种助人自助的帮助过程;借由心理问题而达成人生指导过程;一项专业性的服务2、适应:心理的安定和协调状态3、咨询的目标:人的发展和成长45●相同:两者基本一致,运用相同的诊断方法和技术;两者的相似之处在于理论、方法、目的;核心原则都是相信来访者的自主权●异:最大的差异在于:心理咨询很多是由非专业的志愿者所实施的,而心理治疗则必须由专业人员来担当。

而且心理咨询很多是在教育领域开展的6、心理咨询的对象: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它有别于极健康人群,也和心理治疗的主要对象有所不同。

7、心理咨询的任务:●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如成长之路)●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如择友标准)●学会面对现实和应对现实:感性、理性、悟性●使求助者学会理解他人(如各种冲突)●使求助者增强自知之明(如不卑不亢)●协助求助者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学会真实表达)8、现代的专业咨询服务最早是由“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F.Parsons)于1908年率先开展起来的。

9、比尔斯(C. M. Beers)在1908年出版了自传体著作《我寻回了自己》(A Mind That Found itself),标志着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10、在30年代,最为有影响力的事件是由威廉森(E. G. Williamson)所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咨询理论的诞生,即“以咨询者为中心”的咨询模式11、20世纪40年代被称为“心理治疗年代”12、心理咨询的服务领域13、团体咨询●定义: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与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形式:1-2名指导者;3-5人到十几或几十人;最佳8人左右●作用:为个人提供一面镜子成员可从其他参加者和指导者的反馈中获得益处成员接受其他参加者的协助,并给予帮助团体提供考验实际行为和尝试新行为的机会团体情境鼓励成员作出承诺并用实际行动来改善生活团体中的互动行为,帮助成员了解他们在工作上,家庭上的功能,并显示出如何追求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团体的结构方式可以使成员得到归属的满足●团体咨询中常用技术:团体的凝聚力:凝聚力是指一种向心的、将各个成员联络、维系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力量。

传递信息:治疗小组是信念传递的媒体,成员之间的坦诚交往、信任沟通和亲密的气氛会促进特殊儿童的自我理解、交往能力、情绪改善和内省。

利他性:在治疗过程善于抓住帮助他人的机会,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感受和自我发现的重要性。

情绪宣泄:营造一种把内心的苦楚或怨气想别人诉述、发泄的气氛,能把自己长久积蓄的负性情绪向小组成员表露出来,而不会被批评、嘲笑,并可获得适当的关心、安慰和支持。

相互作用:治疗时的互谈经验、相互讨论,很容易发现其他小组成员会有与自己相同的心理感受、自卑感和负疚感。

14、个体咨询●方式:咨询师与求助者两者发生的单一交往,而与求助者的社会、集体及家庭毫无关系●内容:着重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优点:1 求助者可以进行充分详尽的倾诉,形式直接、自然2 咨询师可以对求助者进行直接观察●个体咨询中常用技术:解释:要用通俗,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图,让被治疗者明白无误。

指导:目的在于帮助被治疗者正确认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调整自己固有的认知观点,掌握处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和必要能力。

鼓励:当被治疗者因为疾病本身或者在康复中遇到困难等情况而表现为情绪低落、灰心丧气、悲观失望时,积极鼓励是一种良好的治疗策略。

支持:无论你在治疗过程中崇尚何种心理治疗理论,施以什么样的治疗模式,支持都是不可少的。

保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的保证是解除被治疗者面对疑虑和难以决断所表现出的多虑、紧张、束手无策等症状的一种方法。

15、各流派认为的心理问题的来源:精神分析:压抑行为主义:不良强化认知心理学:非理性观念人本主义:价值条件化16、精神分析疗法(奥地利哲学家、精神病学家Freud创立)——心理学第一势力:●心理病理观点:人格结构异常和童年期心理创伤●目标:潜意识意识化和人格重建●方法:催眠、自由联想、梦的分析17、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桑代克;巴甫洛夫;班都拉)——心理学第二势力行为主义疗法特点:●行为疗法的实施,首先应通过选择,明确认定想更改、除去或养成的行为,然后就其治疗目标的行为性质,选择一套可描述的事先拟定的治疗策略与方法进行治疗;●不关心所谓“潜意识”或“内在精神的症结”,也不管病情发生的动态和因果关系,而是把着眼点放在当前可观察的非适应性行为上,相信只要“行为”改变,所谓“态度”及“情感”也就会相应改变;●对治疗过程关心得较少,更关心设立特定的治疗目标,特定的治疗目标是治疗者通过对来访者的行为的观察,对其行为进行功能分析后,帮助来访者制定的;行为主义疗法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厌恶疗法、模仿学习、自我管理技术、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等。

19、ABC理论ABC理论是RET的核心。

这是艾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理论。

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 (古希腊)埃皮克迪特斯ABC理论:A:指诱发性事件。

B:指个体对事物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指这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及行动结果。

所以A不是引起C的原因。

重要在B这一中间环节。

20、倾听的技巧五要素:1、面对来访者(Squarely) 并非正面对正面2、开放的身体姿势(Open)3、身体稍向前倾(Lean)4、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Eye)5、身体姿势放松自然(Relax)★倾听并非仅仅是用耳朵听,更重要的要用头脑、用眼睛、用心灵去听21、倾听中易范的错误1、轻视来访者的问题。

认为对方是大惊小怪、无事生非,有轻视、不耐烦的态度。

2、干扰、转移来访者的话题。

不时打断来访者的叙述而转移话题,使来访者无所适从。

3、作道德或正确性的评判。

按照自己的标准或价值观,对来访者的言行举止和价值观念发表评论。

4、急于下结论。

22、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心理素质–品格–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A、能营造和谐的咨询关系B、提供安全自由的咨询气氛C、接纳求助者的各类问题–有强烈的责任心–自知之明23、关于咨询师的中立性态度●咨询师就象看日落一样去听求助者的谈话,既无权表示赞同,也无权表示反对——理解。

●意义:有利于客观分析来访者的情况,并有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可以增强求助者对自己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

中立性态度:对涉及的各类事件均应尽可能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理解的态度。

一些关系如果可能影响中立的态度,则应回避,包括价值取向的明显差异在内。

(如咨询中的“小三”问题)24、移情—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

(正、负移情两种类型;直接、间接两种表现形式)(1)负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视为过去经历中某个给他带来挫折、不快、痛苦或压抑情绪的对象,在咨询情境中,原有的情绪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从而在行动上表现出不满、拒绝、敌对、被动、抵抗、不配合等。

(2)正移情●求助者把咨询师当作以往生活中某个重要的人物,他们逐渐对咨询师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感情,表现出十分友好、敬仰、爱慕甚至对异性咨询师表现出性爱的成分,对咨询师十分依恋、顺从。

反移情—指治疗者自己以不适当的行为来对待来访者在治疗中的某些行为表现。

这种反移情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移情与依赖的区别:•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依赖–主要是一种信任;–寻求现实的帮助;–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寻求心理依靠;–对象是现实的目标;–依赖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淡。

•移情–更是一种好感;–弥补过去的感情;–时常想见到咨询师;–寻求感情依靠;–寻找替代物。

–移情者对咨询师的感情色彩浓。

25、咨询员需要向当事人说明的事项●简洁地说明咨询目标;●咨询员对当事人应负的责任;●当事人自己的责任;●咨询员的专业背景和经历;●保密与解密的情况;●收费标准及治疗时间;●咨询的好处与风险;●咨询员可能与同事及督导讨论个案的情况;●是否录音、录像、记录等。

26、咨询理论的意义和作用●满足心理咨询师对观念结构的需要●为来访者提供一种生活有意义的方式●保障咨询师职业身份的建立●促进知识团体的创造27、潜意识理论(弗洛伊德)●意识:个体能够直接感知到的那部分心理活动,即我们表现在外的思想和行为。

●前意识:此时此刻意识不到,但可在集中注意、努力思索后回忆起来的那部分经验。

●潜意识:个体不能感知、不能意识到的精神生活,包括大量的与人的本能欲望、非道德的冲动相联系的观念或经验。

28、人格结构观点:本我(快乐原则):•本我:精神结构中直接与人的生理机体相联系的部分,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易把握的部分。

源于灵魂深处的爱是模糊的:糊涂的爱。

•本我的内容:包含了个体的一切原始的冲动和本能欲望,其中最重要的是性欲望、攻击欲望。

•本我的作用: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活动的方式,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现实原则):•自我:在现实的反复教训之下,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

自我把世界分成主观的内部的世界和客观的外部的世界。

自我的任务是协调两者关系。

•自我的内容:自我的活动一部分是意识,一部分是潜意识。

•自我的作用:在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性,对本我起监督作用;自我活动方式,按“现实原则”行事。

超我(至善原则):超我: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后形成而且是最文明的部分。

是一定社会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内化的结果。

超我的内容: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

超我的作用:对个体行为作道德、价值判断,活动方式,按照“道德原则” 行事。

其突出特点:追求真善美,不顾及现实,任何与自我理想和良心相背离、相冲突的经验和行为倾向都不被超我所容忍。

29、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0~1岁左右),其快乐来源为,唇、口、手指头指头。

在长牙以后,快乐来自咬牙。

口腔性人格特征:只对自己感兴趣,而对他人不感兴趣。

对他人的看法则完全从“他能给(喂)我什么”着眼,总要求别人给他什么东西(物质或精神)不论是采取乞求还是索取,总离不开口腔期“允吸”的本质。

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追求安全感,扮演被动和依赖的角色。

他们是退缩的、依赖的,猜疑和苛求别人,遇到挫折易悲观、易怒和仇视别人。

弗洛伊德的看法,咬和吮手指、吸烟、酗酒、贪吃和接吻等行为多与口腔期停滞有关。

2)肛欲期(l-3岁),其快乐来源为:忍受和排粪便,肌紧张的控制。

肛门型人格特征:肛门期儿童的主要冲突是粪便的累积和排泄,父母对他们的大小便训练和他们对训练的抵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