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

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篇一:运城婚俗运城婚俗:抹黑与抹红在运城地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儿子结婚时,要给父母抹红和抹黑。

在儿子生下小孩以后,也要给小孩的爷爷、奶奶抹红或者抹黑。

这种抹红或者抹黑,带有一种喜庆色彩。

一般抹红或抹黑时,都由同辈人去完成,而不是由下辈、晚辈去给抹。

同辈人抹时,男子给男子的同辈抹,女子给女子的同辈抹。

这种红的或者是黑的颜色,一般都比较随意。

比如黑色,常常是用手在黑烟熏成的黑锅底上抹一把,为了避免被抹者马上洗掉,还常常要在手上沾些油,在黑锅底抹一把,再给同辈的脸上抹上去。

这种抹,常常是对方不太防备的时候进行的。

比方说,张大爷的儿子结婚,李大叔前来贺喜,李大叔对张大爷说:“大哥,添喜了,你们家添人进口,喜事喜事。

”就在说话中间,李大叔已经伸出带着黑的掺了油污的手,给张大爷抹了上去,趁张大爷不防备时已经完成了任务。

无论是抹红和抹黑,都有着开玩笑、添彩、增加喜庆的意味。

这种民情风俗,也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结婚的时候,少不了要找许多小孩子来当仪仗队。

新娘进门前必须要有专人点上一把柴火绕着转几圈,据说这是为了驱散小鬼,为新人祝福。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是世界上各个民族中最强烈的,天大地大祖宗最大,结婚这等人生大事,怎么敢把祖宗忘记了呢。

在当地,人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时如果待客没有“面面儿”那是很没面子的事!放一点儿白色的“面面儿”在锡纸上,卷成一支像香烟一般粗的中空纸筒,随着打火机的来回烘烤,一股白烟被吸进嘴里,整个屋子里都能闻到一股刺鼻的药片味。

面面儿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旧时,举凡育子、做寿、成年、婚嫁、升迁、新居落成等喜庆宴集,多有戏剧演出。

有的是主人借演戏铺排场面,酬宾宴客,以示庆贺,有的则是乡邻亲友延请戏班,以之为贺礼。

富豪之家每逢喜庆多有戏剧演出,家境艰难者,有时为习惯所囿,也不得不为近几年,虽然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社会习俗的变化却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些本已绝迹的旧风俗、旧习惯、旧传统又纷纷卷土重来,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刹是盛行,尤其是在婚丧嫁娶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婚丧嫁娶时大操大办,乱发请贴、乱发丧讣,风水先生、算命先生生意火爆,有的家里死了人,还大摆宴席,请道士做法场,请吹鼓手大吹大擂,请吊孝者哭唱吊孝。

有的家庭“与时俱进”即已搞了非常隆重的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遗体告别仪式,而又转过头来按旧俗出大殡,整个丧事大办达一周之久;办婚事的年轻人,从订婚起就索要一两万元的彩礼,要三金,结婚时还要重金聘礼,要老人置办高档家俱,要豪华住房,并扬言现在不要结婚以后就晚了,说话也不算数了。

结婚办喜宴,宴请亲朋好友,甚者长达半月。

一些人说,现在是婚结不起,连死人也死不起了。

不但当事人有这种感叹,亲朋好友也是一样,谁家办事都要送礼,“人情”成了许多家庭的经济上的沉重包袱,有的家庭一个人一年的份子钱达4000—5000元之多,占工资—半;人们戏称“喜宴请柬”为红色罚款单。

纵观大操大办者有三类,一是“专心谋财”类,即借此创收型。

这类人多为当政者、有权者,以办婚丧事作为谋财手段,借手中权力的威慑力赚取钱财,君不见,有的干部父母已早逝,现在又认干爹干妈,等干爹干妈死后又为干爹干妈出大殡,办丧事。

第二类,为附和类。

是“收回成本型”。

这些人从心理上讲不喜欢大操大办,但是看见别人婚丧事都办,一怕栽面,二者他们也随了不少份子,付出了一定的成本,自己不能亏本,便借此机会给已随过份子的或即要随的发贴子,收回成本,于是也大操大办起来。

第三类,为打肿脸充胖子类。

多为平民百姓,自己没有条件办,也知道办事会花钱,会亏本,但是别人办事,怕自己不办事被人笑话,看不起,于是也就大操大办起来,结果办完事赔了一些钱,自己干认肚子痛。

这种不良风尚的形成有其社会背景,即(1)社会物质财富增多,经济发展使一些家庭有了经济基础;(2)餐饮业的发展为办事者提供了便利的条件;(3)社会上的一些干部带头办婚丧,群众照着干部的影子去做,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社会道德评价失衡;(4)攀比风盛行。

这种风气是与我们建树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背道而驰的,人人深感其苦,深受其害。

婚丧事大操大办是封建、腐朽的遗毒,这种封建旧习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反而会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它往往在老规矩风俗人情的外衣下,形成—种束缚和控制人们思想行为的无形力量,似如魔网罩在我们头上。

我们提倡勤俭办一切事情。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历来有“成由节俭,败由奢”的看法。

勤俭要求人们合理的安排开支,朴素节约,珍惜财富,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同时也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反对挥霍浪费行为。

经济是家庭的命脉,勤俭直接涉及到家庭的幸福,勤俭不仅是一个家庭的经济法则,而且是一个维护家庭发展和处理好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进步和不断繁荣有着重要作用。

我们要大力提倡勤俭办婚丧事,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努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性的认识,从而以健康的文明新风代替旧风俗。

勤俭办婚丧事,就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倡导文明消费观,绝不盲目攀比,追求婚丧事中的高消费,要逐步引导人们增加精神消费的比例,如办婚事时旅游结婚,购买书籍,植育新婚纪念林等等。

篇二:河南婚丧嫁娶风俗定亲通常由男方请媒人提媒,备礼传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

女方接帖后,将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

若相和即回简应允,名为允帖,视为正式定亲。

定亲后,男方或男女双方设宴谢媒,备礼相送,谓之喝定亲酒。

婚约既定,不能更改,遇节日和红白大事还要相互往来。

择吉俗称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请求婚期。

先请阴阳先生算出吉日,忌单日、晦日,尚双月双日,以花朝节和腊八节的日子最多。

选好后,用红纸写上喜日,备礼由媒人送至女方。

女方若无异议,双方着手各项婚事的准备。

备婚男方修建新房,装饰室内,女方购置嫁妆。

嫁妆有全嫁、半嫁之分。

全嫁者箱柜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兴旺之意;半嫁则各样两套,象征成双成对。

中等人家多置全嫁,农户以半嫁者居多。

豪富置超全嫁妆,极尽奢华。

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备大礼送至女方家中,内有大肉、鸡、鹅、衣物等。

潢川县南部在迎亲前两日,过礼必有1只公鸡,女方须回1只母鸡,而在县北部则分别为公鹅、母鹅。

商城县在迎亲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进行暖轿仪式,晚上宾客满坐,喝暖房酒。

新县等地,新婚前夜由牵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迎娶:迎亲的时间,淮滨、固始、息县等地均在凌晨或清晨,潢川、商城县城关在午夜。

是日,男家洞房、中堂、门、窗及树干张贴大红“囍”字,有正贴和倒贴,倒贴者取“喜到”之意。

迎亲时,男方备彩轿至女家接亲。

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开脸”,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穿戴整齐,头顶褡头后入轿。

入轿方式各地略有不同,商城县新娘入轿前,先在准备好的清水桶上略坐片刻,再由叔或兄抱上轿;罗山县由新娘兄长背上轿;潢川有些地方由亲属抱上轿,轿中另坐一男童压轿。

启轿后,鼓乐先导,一路吹吹打打,不时鸣放鞭炮。

新郎由鼓乐相伴迎至中途。

轿至男家,红毡铺地,新娘由牵娘相扶出轿,沿红毡至中堂行礼。

新县、息县、潢川等地有新娘哭嫁习惯,即从入轿到男家,新娘一直哭啼哽咽。

在潢川,花轿行程中若遇其他花轿,新娘须互换裤带;入婆家门时,新娘要跨过马鞍,并授以宝瓶抱子,意味着日后生活稳定、平安。

光山县迎亲时,新郎坐轿至女家搬亲。

女家摆席,新郎坐首席,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后,新郎喝“龙汤”(1条整鱼或鸡肉烧制),用筷子一拨,喝口水后放下,掏出“封子”赏钱。

稍坐后,新郎辞去。

片刻,新娘启轿,轿门上用红线系1块精肉疙瘩(为的是打发邪恶)。

到男家后,由男家迎亲、牵亲的妇女各2名和1名递锡壶的少女(俗称伴姑)等人打开轿门,新娘接锡壶后下轿,意即承当媳妇。

新娘进喜堂的步子越慢越好。

拜堂后入洞房,先由新娘略吮一口枣子汤(子孙汤),接着端来一碗用鸡制作的凤汤,新娘只用筷子拨动一下,夹块肉掷于床下,为的是喂虎狼怪物,使生子好养。

成亲成亲礼在正厅设香案进行,由司礼主持。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次拜祖宗,再拜父母,然后对拜。

拜毕,新郎揭去新娘褡头布。

随之摆席,大宴宾客。

篇三:定襄民俗禁忌杂谈定襄民俗禁忌杂谈禁忌,在本地民间称为忌讳,老百姓往往表示为“不该??”的形式。

如“七不出八不入”,就是表示正月初七不该出门,正月初八不该从外面回家。

“金鸡见犬泪长流”指男女相亲时属鸡的和属狗的不该结婚,即不合婚。

如果比较科学点解释,禁忌就是禁止同“神圣”或“不法”的事物相接近,以避免招致惩罚,也就是对于某种神秘力量产生恐惧而采取的消极防范措施,是在对神灵崇拜和巫术信仰的基础上,流传于民间用以规范自己言行的一种信仰行为。

禁忌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民间道德标准,它通过口头传承和行为示范流传于民间,达数千年之久。

禁忌的事项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甚至千奇百怪,渗透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一些古籍曾经有专门的记载。

不过,有许多民间禁忌随着时间的流逝已经不存在了,但也有不少尚有残留。

这些内容大多都是迷信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也有一些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科学规律不谋而合。

既然是民间禁忌,作为民间风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便有很大的地域差距,本文主要就定襄境内的一些禁忌活动展开论述,力求比较全面地作一番介绍。

一、节日禁忌定襄的岁时节日民俗讲究甚多,其中以春节为中心的节日最多,民俗讲究也最多,涉及的禁忌内容也最为丰富。

例如,在正月初一,最忌说不吉利的话。

凡是“破”“死”“杀”“病”“输”“穷”等都禁忌说出口。

这一天小孩惹了祸,也忌讳打他或呵斥他。

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都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

倘若不慎打坏,要马上说两句吉祥的话来弥补。

这一天忌洒水、扫地、倒垃圾,认为这样便是把“财气”和“肥水”扫走、倒掉。

另外,这一天一般不在日出之前开箱开柜。

如遇“逢九年”①,比较讲究的人整天不出门,还有一些人家这一天忌讳吃荤。

大年初一重要的民俗是接神,在接神时,忌讳人们乱说话,忌讳婴儿啼哭,忌讳闭门窗,还忌讳从里往外烧纸,因为请神应该从街门口接到室内。

大年(:山西的婚丧嫁娶习俗)初三之前,忌讳锅里空了,所以连续三天不洗锅,要留着锅里的饭菜。

这几天祭祀时,供品、糖果等忌用“单数”。

在整个正月期间,除十一、十二、二十一这三日可以用针外,其余时间都忌讳用针、剪等物。

如果该忌而不忌,不仅会祸触本人,也可能会殃及家人。

例如,初一使针会生对口疮,初二使针养二衣子娃娃②,正月十五使针害双瞎子,正月二十九使针走路走到尽头沟,也就是人生要走到尽头。

另外,还有一些日子忌讳洗衣服。

所以,本地民间有“懒婆娘盼正月”的说法,就是说正月忌讳太多,可以不做许多平日做的家务。

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旧社会妇女地位低下,平时都忙这忙那,只有在正月这几天可以闲一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