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服饰配件艺术研究

服饰配件艺术研究

服饰配件艺术研究石海清(威海职业学院山东威海264210)[摘要]服饰配件艺术在服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通过论述服饰配件的作用、特性、起源、发展、概况等方面,对服饰配件艺术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阐述了其在服装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服饰配件艺术特性起源发展服饰配件艺术是服装艺术门类中一个重要的分支。

配饰之于服装,好比绣花之于锦缎。

在世界各民族服饰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服饰配件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服”和“饰”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是相关而不相同的两个方面。

服饰配件是指与服装配套装饰的部件。

在一般情况下,服装配件如果脱离了服装这一基础,就不能发出迷人的光彩;而服装如果离开了配件,也会显得黯淡无光。

在中外服装史中,服饰配件伴随着服装共同发展进步,他们之间相互依赖、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在色彩纷呈的服装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服饰艺术与一般空间艺术的差别都决定于他们和生活中的人的关系。

服饰艺术由于从创作到作品完成,与生活中的人的关系由分而合,遂使它的意义具有了由抽象向具体转化的特点。

它具有空间性,但不同于空间艺术;它又有时间性,却也不同于时间艺术。

因此它应属于综合艺术的范围。

服和饰之间相互依赖而发展,他们不是孤立存在的,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社会环境、时尚、风格、审美等诸多因素,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才形成了今天多种多样的形式。

在服饰史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配件艺术品,如精美华贵的首饰、夸张潇洒的帽饰、典雅大方的包袋、时髦别致的鞋饰以及形形色色的手套、扇子、花饰、领带等。

它们的造型、用材、图案、色彩,无一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形成并演进的。

它们有着时代、地域、民族风情及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留下的印记。

一、服饰配件的特性(一)从属性与整体性一个人的仪表要通过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内在因素包括个人气质、文化修养、道德标准等,而外在条件则是通过服装饰物、发型、化妆等方面体现出来,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才能更加完美。

在一般情况下,服饰中服装应占主导地位,而配件、化妆、发型等都要围绕服装来考虑,通过配件、化妆、发型突出服饰这个主题和重点,由此体现着装者和设计者的审美水平和艺术品味。

服装和配件是相互依赖的有机整体,配件又是从属于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因此,配件与配件之间就需要有一种协调关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体性。

它是服饰配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如从材料、款式、色彩、工艺以及服饰配件的种类等方面看,每一个配件的类别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它们之间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是从服饰的装扮效果看,它们之间又有着必然的联系。

无论是首饰、包袋还是鞋帽,每一个局部如果配合不当都会引起整体上的不协调。

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服饰作品的完成过程具有整体性。

诚如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说:“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添加一个独立的饰物。

‘装饰’(decoration)与‘得体’(decorum)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

”美和好既是装饰的尺度,又是装饰的目的。

(二)社会性与民族性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工艺水平、政治、宗教及各方面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必然反映为艺术性、审美性、工艺性、装饰性等各方面的变化。

例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中国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使用配件受“礼制”的严格限制,君子玉不离身,不同等级用不同的玉饰和组缨,使玉饰的种类和加工技艺得到高度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无论其地域大小,也无论其历史长短,都由它自己的文化传统。

这种文化传统的形成取决于它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和多年积淀而成的审美意识。

共同的生产和消费活动构成了民族生活和物质基础,每个民族都在不同程度上有着独特的服饰配件。

在画家霍尔贝因的一幅肖像画上,我们得以见到佛兰德妇女的配饰。

这幅画的主人安尼穿着长外衣,胸前有用金丝绒制作的遮胸罗纱,低领口的周边也镶着金丝和珍珠宝石。

项间一个玉石项圈,鲜红耀眼的天鹅绒长外衣都镶着黄金饰边,上面同样布满了颗颗宝石或珍珠。

其他如袖子、腰带和小帽上全镶满了金边和红绿宝石,甚至用黄金垂饰组成一簇流苏,一片金碧辉煌令人目眩。

当我们再看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些部落中的服饰时,与此大不相同。

女子婚前全裸体,重饰而不重衣,即戴满了配饰品,却仅以赤裸的躯体为衬托。

印裔毛里求斯妇女以数串银链缀挂在面颊和嘴唇上组成唇饰。

二、服饰配件的起源在那人类的童年时期,无法解释的现象都笼罩着神秘的色彩。

人们慑于大自然的威力,只得向其祈祷以求得到施舍和宽恕,于是产生了原始的巫术观念。

巫师把自己打扮成接近人们幻想的神界的形象,把羽毛插在头上,把草枝裹在腰间,手里再举着一支藤条……很难设想,服饰的雏形可能就产生在如此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人们祈祷之后纷纷以此为服饰,也就促成了服饰的诞生。

服饰配件的起源与人类劳动生活和文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是民族文化、艺术起源的一个部分。

它反映出文化艺术与社会经济、精神生活之间密切的联系。

服饰配件的起源有众多说法,但从本质上看有两大类型,一是从装饰到装饰的类型,而是从实用转化为装饰的类型。

从装饰到装饰是指始终以装饰为目的的配件。

如以野花编织而成的花环、花冠饰物,用碎石或骨头穿凿后形成的颈饰等物,都满足了人们装饰的欲望,使服饰配件从原始装饰形式一步步走向了纯粹的、更高层次的装饰形式,但最终没有离开装饰这一目的。

从实用转化为装饰是指有些服饰配件在原始的实用基础上发展为一种实用与装饰相兼顾的配件。

由于气候条件、劳动生活需要、卫生状况等因素,原始人将一些材料绑扎在身体的某部位,形成了某种具有实用性、保护性的装束。

渐渐地,人们不满足于单纯的实用性,而将这些装束越做越精美,形成了以实用为基础、以装饰为目的的双重结合体。

千万年前的服装已经化为尘埃,他们不会像彩陶那样从土壤深层重新出现。

那些赤裸的人群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穿上衣服,戴上配饰,我们永远不得而知。

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最早服饰的发明,一定会使原始人兴奋异常。

三、配饰艺术在西欧的普及对于这些光泽怡人的配饰,中国人和西欧人都表现出了同样的兴趣和装饰的心理。

人们早就懂得以小饰品来点缀自己的服装,或者应该说还没有衣服时,人们就以兽骨、羽管、贝壳等来装饰自己。

在欧洲,5000余年前的克里特人的金属工艺水平就已经相当高超,能打制出很多动、植物形象的臂环与脚镯。

古罗马2400年前,高阶层的贵妇即佩戴着镶有琥珀的金项链。

尼禄大帝戴一顶金光闪闪的珠宝桂冠,以欲和日月争辉,与天地同在。

平常百姓人家虽不能与此相比,但新婚寿诞之日互赠富有寓意的金属制品也是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拜占庭帝国皇帝奈斯佛雷斯·波塔尼亚特有一件庄重典雅的紧身衣,周身全用金银珠宝按图案构成装饰起来,可以想见其挥霍奢侈的程度是何等惊人!再加上金光闪闪的罗马饰针、各种宝石的衣带纽扣,这些都是文艺复兴时期配饰工艺的先声。

当我们翻看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时,几乎男女都佩戴着项饰、头饰和胸针、衣链等物。

在鲜红或深蓝的天鹅绒外衣上镶有黄金饰边,上面布满了交相生辉的宝石与珍珠,在以受东方影响而兴起的刺绣绣满图案,真是豪华至极,美不胜收。

这一系列的配饰件主要是由金属制成,上面再镶有珍珠、宝石,以其加工精致、璀璨夺目而闻名于世。

当他们觉得金银珠宝已经堆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便又将兴趣转移到动物的皮毛上,如山猫皮、貂皮和美丽的飞禽羽毛等。

四、服饰配件在中国的发展与西欧贵族相比,中国男子远没有如此金碧辉煌。

尽管皇帝冕服上珠旒成串,大臣腰带上以金银玉石区分等级,但士庶男子一般仅在腰带端部包玉,被称作貂尾,另佩上些小型玉制品,从腰带沿一侧垂下。

可是中国女子在佩饰乃至面妆上的煞费苦心与独特艺术效果却实在是令西欧女子望尘莫及。

秦汉时期女装中以饰物和发式的变化更为突出。

如头饰中的步摇簪珥,造型别致精巧。

步摇以金银为首,以桂枝相缠,下垂以珠,用各种禽兽形象点翠作为花胜,将其插于发髻之上,步则动摇。

簪的造型也比前代更为夸张,簪长一尺有余,一端饰以花胜,加上以翡翠于羽毛、嘴垂白珠的凤鸟。

妇女流行梳理高髻,如大手髻、瑶台髻等髻式。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有地位的女性佩戴建华冠、五良冠或芙蓉关灯,这些冠下大上小,冠中有柱将其撑起。

唐朝妇女服饰更为丰富,而且造型别致,制作精细,装饰华丽,为唐代服饰增添了艺术气息。

冠饰中,妇女所用的有“朝天凤翘幞头”,展角于幞头两边并向上翘起;帷帽位妇女出门时必用的帽式。

在唐代的绘画作品中还可看到妇女在肩背间所披的披帛。

簪、钗和鲜花是清代妇女、甚至男子不可缺少的发饰品。

材料有金银、玉石、翡翠等,造型也多种多样,多取吉祥的含义。

五、配饰——装点靓丽的风景线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的这些佩饰大多已销声匿迹,或演变为另一种装饰形式。

一些新的饰物正悄然兴起。

首饰---财富与华美的象征。

在古代,首饰一般通指男女头上的饰物,俗称“头面”。

以后按民间约定俗成的概念,首饰除头饰、冠饰外,尚包括耳饰、项饰、手饰、足饰等,逐渐成为人体全身装饰品的总称。

它是在人类追求美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首饰工艺品的种类及造型日益繁多,所采用的加工工艺也各不相同。

地处欧洲的意大利素有“首饰王国”之称,设计总是趋向于简洁,富有时代感。

而美国新颖、独到的设计和做工考究的首饰款式在全球一直是潮流的导向。

首饰多用金银、仿金银、珠宝玉器等材料制作。

佩戴得体,能使女性增添妩媚、优雅、高贵的风韵。

发饰,作为人类自身修饰文化的一种,其变化历程是一个审美观念逐渐明确,审美能力逐步完善的过程。

各种各样的发饰都以其独特的功能和效果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成为一种时刻反映时代变革和潮流的标志。

无论发型怎样的变化多端,每一种创造都要受到社会环境、地理气候、宗教信仰、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对发型的装饰是人类自觉意识的突出表现,它所宣示和张扬的女性的修理、优雅、柔和的个性美以及男子的刚毅、强健、潇洒的阳刚之气,都是对人类文化内涵的提示。

发饰是时代变革和潮流的标志。

在人类的形体中,头部是处于最高、最显眼的部位,因而帽子的装饰便在服装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在远古时代,男子以动物的皮作为帽子,他们迷信戴上它能够有强大的力量,可以猎取更多的动物。

在欧洲国家,帽子在女士心目中的地位和服装一样重要。

对于巴黎的高级时装来说,帽饰的设计是不可掉以轻心的。

一顶设计独特的帽饰,往往能使一套纵然是设计剪裁简单无奇的服装顿然生色。

值得一提的是舞会上用的装饰面具,造型特异,以突出面部的神秘感。

作为时装的重要配饰,包袋是女性每季不离的时髦标志。

包的款式、色彩多种多样,形状大小也各有千秋。

有双肩背式、手提式、肩挎式,还有透明包、大软包、大背包等等。

包除具有实用功能外,审美功能是很重要的。

有了包才使得女性的心情得以真切的流露,表现出女性潇洒而时尚的艺术情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