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经济学第二章

网络经济学第二章


0
Q
信息产品种类的供给曲线
(4)信息产品的外部性与供给
信息产品具有外部性,即具有类似公共产品的属性。
非消耗性=非竞争性
可共享性=非排他性
问题:是否导致市场失灵?
科斯:只要产权能够明晰,就能使外部性内化,通 过市场得到补偿,供给就不会不足。 公共产品的产权无法界定,或界定成本太高,因此 产权不明晰。信息产品的产权可以界定,而且界定成 本很低,因此使外部性得到内化,市场不会失灵。
2.1.1数字产品的定义
信息产品的定义:包括软件、所谓的“教育”和 “娱乐”产品以及其他的知识产品。 网络时代出现之后,这些信息产品明显的出现了 两大发展趋势:

①大量信息产品得以实现数字化。 ②信息产品的范畴不断扩大,非信息产品也可以数字化。

数字化过程可归纳为“两化”、“两性” 安全性、增值性 标准化、个性化
第二章 网络经济下的产 品与需求
2.1信息与数字产品
本节逻辑结构图
2.1.1数字产品定义 数字产品与 信息产品的区别 和联系 数字产品定 义 2.1.2数字产品分类 以数字产品 的形式和内容作 为划分依据 以用户与产 品交互为基础来 划分数字化产品 的方法 2.1.3数字产品特点 数字产品的 物理特性 数字产品的 经济特性
1、终端型网络产品与内容性网络产品共同组成了 一个“硬件——软件范式” 2、不同终端型网络产品的生产者可能会独立使用 不同的技术,这样它们的产品因为不能相互兼容而 形成了不同的网络。
特点
2.3.3提供共同生产条件与流通条件的网络基础 设施
提供共同生产条件与流通条件的网络基础设施
网络经济下,基础设施主要指为网络产品提供 传送和交互服务的物理载体,是网络经济中的 共同生产条件和共同流通条件。 如果我们将终端产品理解为网络的节点,那么 网络基础设施就是连结这些节点的连线。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网络基础设施属于自然 垄断这一命题也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2)供给曲线
将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提供产品的数量在 坐标图是标出,再将其连在一起,就可以得到一条 曲线,即供给曲线(S)。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价格 越高,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数量越多。
P
S
0
Q
供给曲线
(3)供给曲线右上倾斜的原因
原因:边际成本递增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而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在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 而递增的情况下,要求有更高的边际收益(价格)来 弥补成本。
网络是由互补的节点和链构成
“网络中的产品不一定是网络产品 ,而网络在网络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及其物理与经济特性, 可将网络中的产品大致分为三类: 作为网络中传播的内容
信息与载体一起构成网络,将可在网络上传播的数 字产品确定为网络经济中的核心产品 。然而,不 仅仅局限于以数字的形式通过互联网这一载体进行 ,例如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播的电视节目、在电影 院放映的电影、都属于这类内容性网络产品。
边际效用递增,用的人越多,效用越大,价格相应 也就越高。
(2)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
在网络经济下,不是价格决定供给,而是供给决定 价格。 用公式表示: PS=f(Q) 供给量越多,边际成本越接近于0,售价就可能越 低。 保罗· 克鲁格曼:在网络经济中,供给曲线下滑而不 是上扬。
P
S 0
Q
信息产品的供给曲线
数字产品:网络经济中交易的可以被数字化,即编码成 一段字节,并且可以通过网络来传播的事物。
2.1.1数字产品的定义
联系
从本质上,数字产品本 身就是信息,经数字化并 通过网络传播的信息; 而信息则包括任何可以被 数字化的事物。
区别
数 字 产 品 与 信 息 产 品 联 系 与 区 别
数字产品强调其数字化的 存在形式以及因此而引致的 一些特性 ; 而信息产品则侧重于讨论产 品的信息内容及其特点 。 数字产品必然要求具有信 息内容—因为具有信息内容 是一个产品成为数字产品的 前提条件; 而信息产品则未必是数字产 品—它也可以以实物的形式 存在。
(2)信息产品的次数和种类供给曲线
信息产品的次数供给曲线
在某一价格水平P0上,低于这一水平,供应次数为 0,大于、等于这一水平,供应次数无限大。
信息产品的种类供给曲线
价格越高,厂商越倾向于开发新产品,提供的产品 种类越多。反之,价格越低,提供的产品种类越少。
P
SN
0
Q
信息产品次数的供给曲线
P
SM
3.5
网络经济下的需求
3.5.1 一般产品的需求
(1)需求的概念
需求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愿意购买某种产品的 数量。同样,影响需求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偏好 等,但其中价格是关键因素。因此,一般将需求视 为价格的函数。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 于一定的价格水平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用公式表示:Qd=f(P)
概念界定
1、复制的生产方式 2、同一网络中内容产品之间的竞争与互补 3、内容产品的长尾市场
特点
2.3.2作为网络节点的终端
作为网络节点的终端
概念界定
作为终端构成网络节点的这类产品,它们在被用户 反复使用的过程中不断产生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需求 ,同时它们也是这些信息的聚合器
一类是数字类终端,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Office办公软 件、软件开发工具、杀毒软件、媒体播放工具等等 。另一类, 则是硬件终端,例如构成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构成互联网的各 种类型的计算机,构成电视游戏机用户网络的终端设备等等。
不可破坏性
在网络上传播不具有物理载体一经创生可永远 存在
可复制性
最大价值特点:大量低成本复制。 这个特性带来很多经济学问题,下一部分讨论
经济特性
非竞争性
消费上的非竞争性由其信息内容的特征决定的。也 可以是排他性,通过制度性或技术性的设计。如: 经过加密的数字产品 如果消费者必须先尝试一种产品才能对它进行评价 ,经济学家就把它称为“经验产品”。对于数字产 品来说,它每次被消费的时候都可能是经验产品 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外部性;同时具有第二章提到的 网络外部性,这点是它的特殊之处 数字产品所携带的内容本质是信息——人类思想、 知识、智力、资料等。从消费者角度来说,这些思 想和信息的作用是因人而异的。所以对数字产品的 需求似乎更容易随消费者个人的偏好不同而变化。
(3)公共产品的供给
公共产品实际上也就是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产品。在 有正的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 收益,因此,没有人愿意投资生产公共产品,而更愿 意从别人的生产中得到好处——“搭便车”。这样, 就会导致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 如图所示: 从社会收益看,均衡产量为Q1,此时为帕雷托最优。 但厂商的决策是这私人边际收益做出,均衡产量为 Q2, 偏离帕雷托均衡状态。

以用户与产品交互为基础来划分数字化产品的方法
着眼点为数字产品 形成时间,如各类 网上行情、广告、 资讯乃至新闻等 。这类产品的生产 特点。 一类为一次性使用。 另一类为反复使用, 如:软件程序和游戏 ,能够被反复使用的 产品的全部价值必定 随着使用而增加,但 其递增率可正可负。
被动传输式:用户一次 性或者断点续传以片段 方式下载后,直接使用 。 交互式模式,使用了实 时应用程序,需要在连 续的请求与回应之间交 谈和应用,具有互动性
所以,只有当价格上升的情况下,企业才会增加 产量,使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保持一致。 反过来,当价格下降,企业的边际收益无法再弥补 边际成本,企业就会减少产量,直至边际收益与边际 成本相等。
2.4.2、公共产品的供给
(1)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 私人产品归属于某个个体,只有他才能从这个产 品中获得利益。其他人要得到私人产品,必须为其 付出代价。
公共产品是归属于公众的产品,每个人都可以从 这个产品中获得利益,而且不需要为其付出代价。
(2)公共产品的性质
非竞争性
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 的消费。
非排他性
无法排除任何人对这个物品的消费,或者排除任何 人对此产品消费的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公共物品的性质决定了对公共产品不可能、也没有 必要去限制别人的使用,也正因为如此,使公共产品 成为公众消费的产品。
经验产品
外部性
对个人偏 好的依赖性
2.3网络产品的生产特性

“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生产”作为网络经济下生产的共同特 点可以得出一些笼统的结论,但远远不够,所以需要更进一 步,充分理解和把握研究的网络产品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
不论是何种网络产品,它们必然存在 于某个网络之中,或者它们直接构成 某个网络
网络的各节点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 必须存在某种形式的信息交流 网络间的信息交流能够驱动网络各节 点间的协同价值,使网络外部性发生 作用进而使整个网络中所有用户获益 “协同价值占产品价值的比重”是 区分网络产品与传统产品的标准。
产品的 传输模式
产品的 时效性

运行性使用表示一个产 品是可执行的程序或被 程序存取的文件。如, 交互式CD在一个由程序 设计人员设定的可控制 的环境下显示文件类素 材,这些素材很难在其 它环境中显示。
运行性 使用
同一产品需 求的数量和 使用的频繁 程度
2.1.3数字产品的特性
物理特性
可变性 随时可以被修改。修改表现形式:1订制;2 传输过程中;3到达用户手中;4升级
对于经济网络的研究
本质上,经济网 络的研究属于纯 粹的理论经济学 范畴。
将经济主体视 为网络中的节 点而将主体之 间的经济联系 视为网络的链
它的分析对象不 是经济体的某个 部分,而是整个 经济体系。 经济网络研究 把经济主体之 间的网络交互 作用引入模型。
从网络的视角透 视整个经济体。
与传统经济学的最 大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