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前心态调整与应试技巧
第6讲
5.正确定位 进入考场时,最忌有侥幸心理和对困难估计不足.这样的考生在考场上总会遇 到“意外”.特别是当有几个题不会做时,幻想破灭了,心就慌了.“完了!”的 想法一出现,心就乱了,难以正常地做题,成绩必然大受影响,这叫“发挥失常”.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每个考生以近期各次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为基数,参考 自己考前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情况,再征求一下任课老师的意见,对自己的水平有一 个大致估计,即在今年高考中某科大致能考多少分. 对自己的水平有了正确的定位,心里有了底,就没有了过高的期望值,就没有 了侥幸心理,对考场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就有了精神准备.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才能 镇定自若、从容应对. 对自己的水平有了正确的定位,就能大致预料到考场上可能遇到的情况,知道 自己能顺利做出的题大致有多少,与自己无缘的题(应当舍弃的题)大致多少分,可能 得到也可能得不到的分数(要努力争取的题)大致有多少.有了这个“底儿”,心就踏 实了.几个题做起来很顺利时不会得意忘形;遇到几个不会做的题,也不会因“意 外的困难”而心慌.考场上的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心情自然就镇定了,自然能 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 心中有了“底儿”,还要定出相应的考试策略,舍去一定量的题,把时间用在 能得分的题上.
对会做的题目,做对、做全得满分,对不会做的题目分段得分更是高考
第6讲
(4)退步解答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 特殊(如用特殊法解选择题),化抽象为具体,化整体为局部,化参量为常量, 化较弱条件为较强条件,等等.总之,退到一个你能够解决的程序上,通过 对“特殊”的思考与解决启发思维,达到对“一般”的解决. 秘籍 8 微笑面对意外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无论考场内外,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 要沉着冷静,积极乐观,考试中出现难题是正常的,不会做可以跳过,考试 中出现情绪紧张,思维中断的情况,可尝试闭上双眼,深呼吸等自我调整, 实在不行可向老师求助.一门考试考砸,也要保证其他科目正常发挥.
第6讲
2.优化情绪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学习生活中,情绪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像染色 剂,使人的学习生活染上各种各样的色彩.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老婆婆非常 疼爱她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均为小贩,一个卖雨伞,一个卖布鞋.这个婆 婆晴天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 整天哭泣, 雨天又担心小女儿的布鞋卖不出 去,又整天泪流,街邻都叫她哭婆婆.后来一位先生开导她说:“我为你感到 高兴.雨天您的大女儿的伞卖得好,晴天小女儿的鞋卖得俏.”婆婆听后,脸 色马上转阴为晴,由哭到笑,街邻又叫她笑婆婆.哭婆婆变为笑婆婆的故事说 明:同一件事,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情绪就不同,结果就两样.变换角度看问 题,情绪自然调整过来了.在迎考复习和高考中,要学会转移情绪,将自己的 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在情绪紧张的时候, 听听轻音乐、 哼哼小调, 或伸伸手、 弯弯腰、摇摇脖子、扭扭屁股,或漫步户外、看看云霞、听听蛙声,或与同学 聊聊天、讲讲趣事、幽默幽默.考场上可做做深呼吸、望望窗外.通过这些, 调节心理,优化情绪.
第6讲
二、活用考场 8 秘籍,高考你会获全胜 秘籍 1 通览全卷,确保旗开得胜 拿到试卷, 先浏览一下, 看看考卷一共几页, 有多少道题, 了解试卷结构. 通 览全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 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 也从根本 上防止了“漏做题”;铃响后快速突破一两个容易题或熟题 (以选择、填空为 主),“旗开得胜”,尽快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秘籍 2 立足中下题目,力争高水平 在答卷中要立足中下题目.中下题目通常占全卷的 80%以上,是试题的 主要构成,是考生得分的主要来源.学生能拿下这些题目,实际上就是数学科 打了个胜仗,有了胜利在握的心理,对攻克高档题会更放得开. 秘籍 3 “五先五后”,因人因卷制宜 先做简单题,再做综合题,一般从卷首开始依次做题,不 在通览全卷的基础上,可以实施先熟后生的战略,先做内 (1)先易后难 (2)先熟后生
第6讲
3.潜心每一步 淡化对高考的神圣感与高不可攀感,集中注意力关注如何扎扎实实地走 好每一步.瓦伦达是美国著名的钢索杂技演员,人在离地几十米的高空走钢 索,没任何安全保护措施,险象可想而知,但瓦伦达毫不畏惧,每战必胜.有 人问他成功的决窍,他说:“我走钢索时,从不想到目的地,只想走钢索这 一件事,专心致志走好每一步,不管得失.”后来心理学把这种专注于做自 己的事,不为其他杂念所动的心理现象称为“瓦伦达心态”.考生要想获得 成功,就应有这种瓦伦达心态.在应对高考时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太困 难了,不要无端地给自己预设困难,让自己还没开始就先怯场了.只要别把 高考看得那样神圣,那样高不可攀,这样你学习起来、应对起来就会轻松多 了.其实,每一位考生从入学开始都是在为高考做准备,每天都在一步步地 走近高考.六月的高考只是一次比较大一点的检测而已.
会做、啃不动的题目果断放过; 容掌握到位,题型结构熟悉,解题思路清晰的题目.
第6讲
(3)先同后异 是指先做同知识类型的题目,这样思考比较集中,知识和方法的 沟通比较容易,有利于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益.高考试题的一般要求较快地进行“兴 奋灶”的转移,而“先同后异”,可以避免“兴奋灶”过急、过频的跳跃,从而减 轻大脑负担,保持有效精力. (4)先小后大 (5)先高后低 小题一般信息量少、运算量小,易于把握,不要轻易放过,应争 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要注重时间效益,如估计两题都会做, 取在做大题之前尽快解决,从而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 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以争取在时间 不足的前提下得分. 秘籍 4 一“慢”一“快”相得益彰 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要一味地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 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 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 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 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
第6讲
4.正常作息 考前保证充足睡眠,养精蓄锐去迎接高考是非常必要的.挑灯夜战,以 牺牲睡眠时间去进行题海战术是得不偿失的.殊不知题目浩如烟海,你再做 一年、两年也做不完.前天睡眠不足,第二天大脑处于半休眠状态,思维就 处于抑制状态,结果复习无效率,考试就发呆;但也不能走另一极端,认为 考前要松手大休一周,停止复习,专调心态,这也会适得其反.心理学家认 为,人们如长期处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紧张思维运 作模式,使人能适应紧张的工作学习,如果突然停下无事可干,原来的生物 钟就会打乱,心理模式就无从所适,考生会产生失落、不安和心慌等不适的 心理现象,所以考生在考前还是按原来正常的作息时间作息.
第6讲
秘籍 7 制胜法宝. (1)缺步解答 如遇到一个不会做的问题,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 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写 几步就写几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每一步演算到得分点时都 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 (2)跳步解答 解题过程中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 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若题目有两问,第(1)问想不 出来,可把第(1)问作“已知”,先做第(2)问,跳一步再解答. (3)逆向解答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 接证有困难就反证. 难题也能得分
第6讲
第6讲
一、考前排忧,轻松进场 高考对每个考生来说都是一道关口, 因此考生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 段时间, 考前的紧张气氛几乎对每个考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一部分考生因为心 理素质好一点, 能自觉地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 而另一些考生则因为受考前心理 因素的影响,有的紧张失眠,有的焦虑不安,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一想到所剩 无几的时间,一想到气氛庄严的考场,他们会手心冒汗、心跳加速,因此良好的心 态是高考取胜的重要法宝. 然而怎样去调整考前心态呢, 考生可以参考以下几种技 巧: 1.强化自信 不管你现在是成绩拔尖,还是跟别人有一定差距, 千万别忘了每天都带着信心 起床,要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同学基础扎实根底深,不论高考 如何变, 都能游刃有余; 有的同学思维灵活敏捷, 有一定的创新思维, 理解能力强, 对考创新的活题尤为适应;有的同学阅读面广,视野开拓,心理素质好,抗挫能力 强,善于超水平发挥.无论怎样,高考前夕,千万别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进行过多 自我责备,要多看、多想、多忆自己的长处和潜力,激发自信心.
第6讲
6.笑对考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情与人内心体验是相互促进的.笑与自信的体验是 一致的,相互促进的,充满信心使人微笑,微笑使人增强信心.考前与考中 微笑,内心就会自然滋长自信,考场遇到同学面带微笑,打打招呼自然向考生问好,这样在 不经意中考生就会消失对考场的陌生感、紧张感,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第6讲
秘籍 5 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 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 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基础上的, 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 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面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 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性,甚至丢掉 重要的得分步骤.同时,高考试卷的长度没有给我们留再做检验的时间,一次 成功是考试时必须树立的思想意识. 秘籍 6 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 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 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 对且 全,全且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 迹不工整, 又是造成高考数学试卷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 因为字迹潦草, 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 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 基本功 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 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