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科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教科版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艾欣1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教材简析《太阳,你是粉刷匠吗》是第1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篇儿童散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太阳粉刷世界的美丽景象,充溢着童趣的诗意。

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提出问题,接着从物到人写粉刷色彩的变化,最后情不自禁地发出对太阳的赞美之情。

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一定会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好文本。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告诉”,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强烈的“实践”意识。

本课设计着力通过读、议、背、说、写等活动,让学生在亲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感悟、积累、运用语言,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进自主发展。

教学目标1 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 认识双线格内的12个生字,学习偏旁部首“米”“山”,学会田字格内的11个字。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比喻的贴切。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写好11个字。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乐曲磁带或再现课文情境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板书“太阳”,谁来介绍一个关于太阳的知识?2 板书“粉刷匠”,粉刷匠是干什么的?3 把题目补充完整。

齐读课题,说说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启动原有认知导入,将毫不相干的“太阳”“粉刷匠”联系起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激发了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1 自读课文。

借助拼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同桌分节互读。

相互听读、正音,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3 指名朗读。

要求学生相互评价指导。

4 读后交流。

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通过多层次地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1 齐读首尾段,前后联系,说说自己的理解。

2 自由读第2、3自然段,读熟、读流利,达到熟读成诵,为下面重点理解、体会作铺垫。

3 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

4 引读、接读第2、3自然段,感受、体会特点。

如:师:你把沙滩粉刷得……就像是……5 删减、改动词句后与原文比较读,凸现特点。

(1)请同学读读下面的句子,与课文中的原句比较比较,你觉得哪个好?小组交流一下。

电脑或投影出示①你把沙滩粉刷得金黄金黄;你把大海粉刷得碧蓝碧蓝;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你瞧,沙滩上的两位小朋友,原先他们是那样的白,可你把他们粉刷得黝黑黝黑。

②……你把大海粉刷得碧蓝碧蓝,就像一块蓝水晶;你把天空中的云彩,粉刷得那么洁白,就像一条白纱巾……(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明确:删掉修饰的词语,句子表达意思就不那么具体了,也没有了美感;删掉修饰的词语,原句就不那么准确、生动了。

(语感具有经验性,要从低年级开始反复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化、自能化。

通过“删减”或“改动”语句与原句比较、品味,给学生提供语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感受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体会语言间的细微差别,培养语感,从而积淀语言。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了解这类句子的特点和作用,不需要告诉学生“比喻”类的术语及理性方面的知识。

)四、拓展练习,发展语言1 太阳只是粉刷了沙滩、大海、云彩这三种景物吗?你怎么知道的?(书上用了一个省略号)2 太阳还能粉刷什么?想一想,试着模仿课文的说法给大家说说。

(巧妙的设问,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学生思维呈持续状态。

通过仿说,把所学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实现知识的迁移,一举多得。

)第2课时一、进入意境,借读赏美1 播放多媒体课件。

通过声、光、形、色,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意境和形象。

2 教师范读课文。

要把握好音调、节奏和抑扬顿挫,使学生听后感受到语言的准确性、条理性和生动性,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3 自由朗读。

你能比老师读得还好吗?请试试好吗?4 给好朋友读。

自我感觉怎么样?现在可以找自己的好朋友,把自认为读得最好的或最喜欢的部分读给朋友听,并请朋友评价。

5 朋友推荐读。

你的好朋友读得好吗?请推荐推荐。

(通过画、声的同步刺激及范读、自读、推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使传统的“要我读”变为“我要读”,使朗读变成一种个人需要和欲望,易于入情入境,加深审美感受。

同时,达到了积累、内化语言的目的。

)二、积累内化,迁移运用1 指导学生照样说或填空。

金黄金黄2 背诵课文。

(1)词语提示法。

沙滩(金黄金黄)大海(碧蓝碧蓝)云彩(洁白)小朋友(黝黑黝黑)(2)图文结合法。

沙滩→大海→云彩→小朋友\/|景人3 练习写话用课文的开头加结尾,展开想象,仿照课文2、3自然段写法写几句话。

(让学生动笔永远没错,它不仅是高效的语言训练,更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创造性。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1 采用歌诀法识记“黄”“原”。

黄:共字两分开,由字钻进来。

原:小白在厂里。

2 引导学生用熟字作比较说字形或部件说字形。

如,粉(米+分)、样(木+羊)、岩(山+石)等。

3 运用电脑或投影、板书演示“海”的笔顺。

“母”的第3笔是点,用红色强调关键笔;“黄”中“由”的竖笔在竖中线上;“友”的第2笔是撇;“岩”的第4笔从横线起笔,稍斜。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此设计注意利用汉字造字原理进行教学,注意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

)四、布置作业,引向课外1 搜集有关太阳的名言、谜语、故事等。

看谁了解得多,在班上说一说。

2 你听说过《小巴掌童话百篇》吗?它就是写《太阳,你是粉刷匠》的作家伯伯写的。

到图书馆借来读一读,或在家长帮助下上网阅读,把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将语文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课外通过搜集资料、阅读、讲述等活动,进行更为丰富的语言实践。

)反思:2古诗两首教材简析《古朗月行》(节选)和《静夜思》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两首古诗,其中《古朗月行》写出儿童眼中对月亮的认识,《静夜思》则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遵循“互动、开放”的阅读模式,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出富有诗意的课堂意境,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诵读古诗,了解古诗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2 背诵两首古诗,体会古诗的奥妙。

3 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和意境,陶冶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 同学们,在寂静的夜晚,深蓝的夜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老师一抬头,看到这可爱的月亮,真想对它说点什么。

你们猜一猜,老师想对月亮说些什么呀?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师相机引入。

2 古时候,有个著名的诗人也和我们一样,喜欢这明亮皎洁的月亮,他写了许多关于月亮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月亮的诗。

3 板书课题:2古诗两首(联系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导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带入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课件出示《古朗月行》和《静夜思》教学图片,学生依次看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2 借助拼音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3 同桌互读正音,检查是否读正确。

4 听录音范读,学生自由跟读。

5 说一说,通过读古诗,你都知道了什么?(通过学生自由读文,对古诗内容初步感知,为下面进行精读体会和感情朗读奠定基础。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意1 默读古诗,画出不理解的诗句。

2 师生互动,提出不懂的地方;生生互动,解答疑难。

3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联系上文中“小时”“地上霜”“低头”等诗句,理解意思,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看法。

4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师适当点拨。

(通过个性化阅读,加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

)四、个性品读,熟读成诵1 自由读古诗,和同桌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为什么?你准备怎样读出喜爱之情。

2 师范读,引导学生读诗,注意诗句停顿和节奏,读中感悟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和韵律美。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先自由读,再指名读、领读、齐读,通过不同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加深记忆。

(通过重点词句与重音相结合的不同读法,感受古诗用词的精确,使学生由不同方式的品读上升到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古诗的魅力。

)第2课时一、朗读、背诵古诗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强化积累。

二、激发想象,拓展延伸1 除了诗中描绘的景色,你认为月亮还像什么呢?展开想象,先在小组内讨论,再说给老师和同学听。

2 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吧!用上《静夜思》的词句,表达你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要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思考空间,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识字指导1 认读生字,重点检查“瑶”“疑”“霜”。

2 指导书写。

静:左右结构,左边“争”的第4笔横出头,最后一笔竖稍长,与左边不对齐。

故:右边是“反文旁”,不是“文”字。

四、总结全文1 齐读古诗。

2 说说古诗体现作者李白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实践活动1 查找一至两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读一读。

2 完成填空,在小组内订成一本小诗集在班级内展示交流。

如: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

又疑,飞在青云端。

(这一环节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以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引导学生在练笔,搜集资料中感受中华诗文的博大精深,提高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2、古诗两首古朗月行静夜思小…………不识(童真)举头…………明月呼作思乡疑…………飞在(童趣)低头…………清霜反思:快乐读书屋一月?牙?儿教材简析《月牙儿》是第1单元“快乐读书屋”的一篇课文。

以“月牙儿像什么”这句富有情趣的话3次设问,记述了妈妈、爸爸、“我”对月牙儿形象的感悟,语言琅琅上口,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快乐读书屋”课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张扬,释放每个个性世界的潜能。

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 认识8个生字。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字卡、根据生字编写的语段《兔爸爸割草》和儿童诗《云》的投影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自读感知1 自读课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