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4.3城市中心区 4.3城市中心区
城市中心是指城市中供市民进行公共 活动的地方,在中心区内一般集中了 城市第三 产业的各种项目,如公共建 筑、政府的行 政办公建筑、商业建筑、 科研建筑和文化娱乐设施等等。 城市中心区的历史发展 古代城市中心多以政治。宗教活动为 主,附带有部分的商业活动,如前迷 古罗马广场群,意大利中世纪城镇中 的广场。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中心 区越来越多地趋向平民化。直到20世 纪初,城市中心区一直是城市社区和 社交生活的主要焦点所在。人们在此 交往,互通信息,游逛购物,休闲娱 乐或表现白我,足城市特定社区的象 征。
4.2城市广场空间
城市广场空间形态 1.平面型 2.空间型
城市广场空间围合 四面围合:当这种广场规模尺度较小里,封闭性 强,具有强烈的向心性和领域感。 三面围合:封闭感较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向 心性。 两面围合:领域感弱,空间有一定的流动性。 一面围合:封闭性差,规模较大时,可考虑组织 二次空间下沉式。
城市设计
1.城市设计概述 2.城市设计研究的对象层次、类型构成及价值判断 3.城市空间要素和景观构成的设计 4.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5.城市设计的空间分析方法和调研技艺
6.城市设计的实施操作
城市设计
4.城市典型空间要素和景观设计
4.1 城市街道空间 4.2 城市广场空间 4.3 城市中心区 4.4 城市空间轴线 4.5 城市滨水区的设计 4.6 历史地段 4.7 步行街(区) 4.8 城市建筑综合体
4.9 城市天际线
4.1城市街道空间
概述: 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开放空间。 它 道路多以交通为主 街道多以日常生活及出行方式有关
影响因素: 1.城市规模 2.用地布局形态 3.城市交通
4.1城市街道空间
中国城市街道的发展 1.宋以前 ---- 大街廓 2.宋以后 ---- 小街廓 3.新中国 ---- 大街廓 4.改革开放 ---- 大小街廓混杂
4.2城市广场空间
广场是一种经过精心规划设计的,由 建筑物、构筑物或绿化等围合而成的 开放空间。
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中最具有公 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是最能反映 现代都市文明和气氛的开放空间,在 城市中起着“起 居室”的重要作用。
4.2城市广场空间
中西方城市广场的发展
时期 古希腊 古罗马 中世纪
特征 集会、市场 审判、庆祝、竞技 较好的围合特性,规模尺度适合于 所在的城市社区,地点多位于城市 中心,
文艺复兴 对中世纪广场改造中体现人文主义 的价值,追求人为的视觉秩序和庄 时期 严雄伟的艺术效果。并运用了透视 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 巴洛克时 巴洛克广场空间最大程度上与城市 道路体系联成一个整体,并使城市 期 形态呈现为更加活泼和动态的格局。
4.5城市滨水区设计
水滨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空间地段, 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 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 体的部分”。水滨按其毗邻水体 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 湖滨和海滨。
城市滨水区建设大致可以分为 开放、保护和再开发三种类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城市滨水区设计 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把滨水区作为城市整体的 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功能安排、公共活 动组织、交通系统等方面与城市主体协调 一致。通过有效手段加强滨水区与城市腹 地、滨水区各开放空间之间的连接。 2.适配、制宜和特色原则,因地、因时、 因具体对象发挥规划设计和开发运作的主 观能动性,并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内在的特 质。应通过缜密的研究与分析,探索适宜 的方案,并使人能够区别场所间的差异, 唤起对一个地方的回忆。 3. 滚动渐进原则,滨水区城市规划和设计 应采用动态、循序渐进且具有一定弹性的 规划设计方法。 4. 岸线资源共享与社会公正原则,滨水区 设计必须合理处理和协调好不同投资主体 的权益分配问题。
4.3城市中心区
传统城市中心区之所以能成为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焦点,具备两个 基本条件,一是它位于城市交通网 络和系统的枢纽位置;二是复合化 和相对紧凑的土地使用方式,具有 对城市社区各种活动的吸引作用, 从而中心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多样 性和积聚性的特点。
城市中心区的设计开发原则: 1.促进土地使用种类的多样性 2.强调空间安排的紧密性 3.提高土地开发的强度 4.注重均衡的土地使用方式 5.提供便利的出入交通 6.创造方便有效的联系 7.建立一个正面的意向
4.4城市空间轴线 4.4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轴线通常是指一种在城市中起 空间结构驾驭作用的线形空间要素。 城市空间轴线作用 1.控制城市空间格局 2.组织城市空间序列 3.形成城市天际轮廓 城市空间轴线种类 1.存在形式 实轴与虚轴 2.轴线贯穿的区域 主轴与辅轴
4.4城市空间轴线
城市空间轴线设计要点 1.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的建设和发展需求 而设计,也可以结合城市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 确定建设。即便是采取几何轴线的城市结构控制 方式,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依然能够成为规 划建设可利用的重要素材,并使城市具有地域特 色。 2.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有助于在一 定规模层次上整合或建立城市的空间结构,体现 一个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 3.城市轴线的魅力和完美主要体现在轴向空间系统 与周边建筑规划建设的时空维度上的成长有序性、 形态整体性和场所意义。 4.就具体的城市设计手法而言,城市轴线所特有的 空间连续性及序列场景的考虑和创造是至关重要的。 5.设计者要有目的地在轴线的两边布置一些大小建 筑,从而产生空间上的关联和后退的感觉,或者在 场景中加入跨越轴线的建筑要素,从而建立起空间 尺度的序列感。
交通方式对街道的影响 以公共交通为为主 香港 以小汽车为主 深圳
唐长安
明清北京
4.1城市街道空间
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街道空间设计主要满足以下要求: 1.交通要求 a.处理好人、车交通的关系。 b.处理好步行道、车行道、绿带、停车带、 街道交结点、人行横道以及街道家具各部分关系。 c.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街道应按四维空间考虑, 但应注意要尽量使人们在同一层面上运动。 d.由于街道在不同地段中人流、车流的活动情况 不同,其横剖面宽窄应有所不同。所以最好是 将街道分成不同段落,并对其进行功能、人流 和车流疏密程度的研究,并相应决定其宽窄变化。 2.贯彻步行有限原则和生活功能要求。 a.能安心居住的街道。 b.有美好生活的街道。 c.被看作是自己故乡的街道。
4.1城市街道空间
城市街道空间景观设计: 街道景观空间设计主要满足以下要求: 1.街道景观设计中处理好使用、形体和空间环境 秩序的连续性是非常重要的。这一连续性包括了 建筑设施,乃至建筑的风格、尺度、用材和色彩 等内容。 2.许多历史城市不仅在街景艺术处理,如曲折、 进退、对景、框景、节律等方面,而且在街坊与 建筑及与步行空间的配合上做得很好。现在城市 中成功的街景设计并不多见,原因在于现代城市 中不少街与坊的布置和规划设计相互脱节。 3.街道上树木的栽植对于街道城市设计的成功是 非常重要的。沿街建筑由于是不同设计师设计, 设计水平、形体尺度、建筑风格常常变化有余, 统一不足,而整排连续的枝叶茂盛的行道树就能 提供视觉统一性的保证,乃至成为一种独特的街 景风格,如南京的林荫道、巴黎的香榭丽大道等。
4.2城市广场空间
现代城市广场 现代城市广场设计又有了突破性进展: 它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围合、视 觉美感问题,而且是城市有机组织中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规划建设时除运用传 统的规划学和建筑学科知识外,还必须 综合生态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的 成果,并充分考虑设计的时空有效性和 将来的维护管理要求。
4.2城市广场空间
广场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即是说一个广场应有其相 对明确的功能和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辅 之以相配合的次要功能,这样的广场才能 主次分明、特色突出, 2.尺度适配原则:即是广场不同使用功能 和主题要求,赋予广场合适的规模和尺度。 如政治性广场和一般的市民广场尺度上就 应有较大区别。 3.生态性原则:广场是整个城市开放空间 体系中的一部分,它与城市整体的生态环 境联系紧密。 4.多样性原则:当代城市广场虽应有一定 的主导功能,但却可以具有多样化的空间 表现形式和特点。 5.步行化原则:这是城市广场的主要特征 之一,也是城市广场的共享性和良好环境 形成的必要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