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岩坡稳定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露天采矿的人工边坡已高
达300—500m,而水电工程中遇到的天然 边坡高度已达500—1000米,其中涉及的工 程地质问题极为复杂,特别是在西南山区, 边坡的变形、破坏极为普遍,滑坡灾害已 成为一种常见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及 工程正常运营的地质灾害。
9.1.2
岩坡的破坏类型
9.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
静水压力
1 Pw HL w 2
式中:H - 裂隙水的水头; L - 裂隙充水的长度; γ - 水的块体密度。
1
裂隙静水压力
裂隙静水压力分布的不同情况 1—出口节理敞开;2—出口节理闭合
9.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2)浮托力
处于水下的透水边坡,承受浮托力的作用,
9.1 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岩滑
岩滑是指一部分岩体 沿着岩体较深处某种 面的滑动。
岩滑可分为平面滑动、 楔形滑动以及旋转滑 动。
岩坡的滑动过程一般 为三个阶段。
初期蠕动变形阶段 滑动破坏阶段 逐渐稳定阶段
平面滑动:部分岩体,重力作用,沿某软
面(层面、断层、裂隙)的滑动,滑动面的倾 角必大于该平面的内摩擦角;而在硬岩中, 如果不连续面横切坡顶,边坡上岩石两侧 分离,则也能发生平面滑动。 楔形滑动:岩体沿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软弱 面滑动的现象。在挖方工程中,如果两个 不连续面的交线出露,则楔形岩体失去下 部支撑作用而滑动。法国马尔帕塞坝 旋转滑动:滑动面常呈弧形状,一般产生 于非成层的均质岩体中。
使坡体的有效重量减轻,这对边坡的稳定 不利。不少水库周围松散堆积层边坡,在 水库蓄水时发生变形,浮托力的影响是原 因之一。 对处于极限稳定状态,依靠坡脚岩体重量 保持暂时稳定的边坡,坡脚被水淹没后, 浮托力对边坡稳定的影响就更加显著。
9.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动水压力
D V w I
第九章 岩坡稳定分析
1 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学习指导
本章介绍了边坡的破坏类型,即:岩崩和
岩滑;着重介绍了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基本方法,包括圆弧法岩坡稳定分析、平
面滑动法岩坡稳定分析、双平面滑动岩坡
稳定分析、力多边形法岩坡稳定分析及近
代理论计算法;介绍了岩坡处理的措施。
蠕动变形阶段,坡面和坡顶出现拉张裂缝
并逐渐加长和加宽,滑坡前缘有时出现挤 出现象,地下水位发生变化,有时会发出 响声。 滑动破坏阶段,滑坡后缘迅速下陷,岩体 以极大的速度向下滑动,此一阶段往往造 成极大的危害。 逐渐稳定阶段,疏松的滑体逐渐压密,滑 体上的草木逐渐生长,地下水渗出由浑变 清等。
(4)计算方法的选择 方法的选择等都要建立在深入查明原型特征和作 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演化机制分析的基础之上
9.4 边坡的处理措施
9.4.1
边坡的防治措施
1)防治原则
边坡的治理应根据工程措施的技术可能性和 必要性、工程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工程措施 的社会环境特征与效应,并考虑工程的重要 性及社会效应来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防治 原则应以防为主,及时治理。
(2)改变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提高边坡的抗滑力、减小滑动力以改善 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①削坡及减重反压:开挖卸荷、降低坡高
或在坡脚抗滑地段加荷反压等措施 ②边坡加固:修建支挡建筑物(如抗滑片石 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护面、锚固及 灌浆处理等。支护结构对山体的破坏较小, 且能有效地改善滑体的力学平衡条件,是 目前加固滑坡的有效措施之一。
9.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5)地震作用
地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表现为累积和触发(诱发) 等两方面效应。 总位移量的大小不仅与震动强度有关,也与经历 的震动次数有关,频繁的小震对斜坡的累进性破 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累积效果使影响范围 内岩体结构松动,结构面强度降低。 触发效应有多种表现形式。在强震区,地震触发 的崩塌、滑坡往往与断裂活动相联系。高陡的陡 倾层状边坡,震动可促进陡倾结构面(裂缝)的扩 展,并引起陡立岩层的晃动。不仅可引发裂缝中 的空隙水压力(尤其是在暴雨期)激增而导致破坏, 也可因晃动造成岩层根部岩体破碎而失稳。
(3)计算参数的选取 坡体各种强度参数和物理、水理性质等参数, 都是随边坡演化而变化的变量,因而只有判明边 坡的演化机制和发展阶段,才能正确选定。例如 进入滑移面贯通阶段的变形体,滑移面强度已接 近残余值;缓慢变形的蠕变体,可采用流变试验 确定有关参数。此外在采用反演分析推定参数时, 也必须对变形破坏机制和(或)破坏后运动学特征 作出正确判断。
部因素起诱发破坏作用。
9.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1)岩土性质和类型
岩性对边坡的稳定及其边坡的坡高和坡角起重要 的控制作用。 坚硬完整的块状或厚层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 砾岩等可以形成数百米的陡坡,如长江三峡峡谷。 而在淤泥或淤泥质软土地段,由于淤泥的塑性流 动,几乎难以开挖渠道,边坡随挖随塌,难以成 形。黄土边坡在干旱时,可以直立陡峻,但一经 水浸土的强度大减,变形急剧,滑动速度快,规 模和动能巨大,破坏力强且有崩塌性。松散地层 边坡的坡度较缓。
9.3 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的目的:
一是对与工程有关的天然边坡稳定性作出定性 和定量评价; 二是要为合理地设计人工边坡和边坡变形破坏 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9.3 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地质分析法(历史成因分析法) 力学计算法 工程地质类比法 过程机制分析法 等等
9.3 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2)平面滑动分析
U 1 Z L 2
α β
H Z L sin
V
1 2 Z 2
Fs
ci L W cos U V sin tg j W sin V cos
9.3 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9.3.4 双平面滑动岩坡稳定分析
9.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2)地质构造和岩体结构的影响
在区域构造比较复杂,褶皱比较强烈,新
构造运动比较活动的地区,边坡稳定性差。 断层带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又是地下水 最丰富和活动的地区极易发生滑坡。ຫໍສະໝຸດ 9.2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3)水的作用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
因素。 处于水下的透水边坡将承受水的浮托力的 作用,而不透水的边坡,将承受静水压力; 充水的张开裂隙将承受裂隙水静水压力的 作用;地下水的渗流,将对边坡岩土体产 生动水压力。水对边坡岩体还产生软化或 泥化作用,使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大为降低; 地表水的冲刷,地下水的溶蚀和潜蚀也直 接对边坡产生破坏作用。
(1)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 (2)主导因素和敏感因素 (3)计算参数的选取 (4)计算方法的选择
(1)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 必须根据地质和演化机制模式建模。潜 在破坏面的位置和形态特征、坡体中的变 形破裂迹象,以及水动力学模式等,均要 通过变形破坏机制分析加以确定。 (2)主导因素和敏感因素 根据边坡形成演化全过程与各环境动力 因素的相关分析加以确定的主导因素和敏 感因素,不仅是单体斜坡稳定性计算中建 立动力作用模型的依据,而且也是群体边 坡稳定性评价时确定权值和隶属度等有关 参数的重要信息。
α
1
θ α
2
W1 sin 1 1 cos 2 2 3 W2 sin 1 1 3 Fb cos 2 2 cos 1 1 3
9.3 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9.3.5 力多边形法岩坡稳定分析
岩崩 岩滑
岩崩:边坡过陡,大块的岩体与岩坡分离
而向前倾倒;坡顶岩体因某种原因脱落而 在坡脚下堆积,常产生于坡顶裂隙发育的 地方。
其起因或由于风化等原因减弱了节理面的
凝聚力,或由于雨水进入裂隙产生水压力 所致;也可能由于气温变化、冻融松动岩 石的结果;其它如植物根造成膨胀压力、 地震、雷击等都可造成岩崩现象。
9.3 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9.3.2 圆弧法岩坡稳定分析
抗滑力矩 M R Fs 滑动力矩 M S
如果,Fs>1则沿着这个计算滑动面是稳定的; 如果Fs≤1,则是不稳定的;如果,则说明这个 计算滑动面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9.3 边坡稳定分析与评价
9.3.3 平面滑动稳定分析方法
1)平面滑动的一般条件 • (1)滑动面的走向必须与坡面平行或接 近平行(约在的范围内); • (2)滑动面必须在边坡面露出,即滑动 面的倾角必小于坡面的倾角,即; • (3)滑动面的倾角必大于该平面的摩擦 角,即; • (4)岩体中必须存在对于滑动阻力很小 的分离面,以定出滑动的侧面边界。
9.1 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9.1.1 概述 典型的多发的地质灾害 在水电、交通、采矿等诸多的领域,边坡工程都 是整体工程不可分割的部分 为保证工程运行安全及节约经费,广大学者对边 坡的演化规律、边坡稳定性及滑坡预测预报等进 行了广泛研究。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扩大及经济建设
的急剧发展,边坡工程中普遍出现了高陡 边坡稳定性及大型灾害性滑坡预测问题。
9.1 边坡的变形与破坏类型
岩滑的典型案例
意大利瓦依昂(Vajont)水库岩坡 滑动而造成的事故是闻名于全 世界的。 1963年10月9日夜晚,岸坡发生 骤然的崩坍,在一分多钟时间 内大约有2.5亿立方米的岩石崩 入水库,顿时造成高达150米到 250米的水浪,洪水漫过270米 高的拱坝,致使下游的郎加朗 市镇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400多人死亡。 右图为山坡的两个断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