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 副本

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 副本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学的创立 ❖ 美国教育技术学科成立
▪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 ▪ 1972年,教育技术定义 ❖ 中国教育技术学成立 ▪ 20世纪90年代
Click to edit company slogan .
▪ 《心理与社会测量》
教育技术导论
❖ 博比特和查特斯 ❖“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
▪ 1918年,博比特《课程》 ▪ 1923年,查特斯《课程编制》 ▪ 1924年,博比特《怎样编制课程》
教育技术导论
(二)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一项分析学习任务的技术。它从特定的工作要 求出发,逐步剖析达到该要求所需具备的从属 (先决)技能, 为测定训练(或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系统设计教学的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设计 和改进教学 的一种经验主义方法(实验方 法)。
(一)系统设计教学法的起源
教育技术导论
❖ 赫尔巴特
▪ 1806年著《普通教育》 ,在教学 的心理学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 教师中心说
❖ 桑代克
▪ 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联结 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 体系的创始人 。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
教育技术导论
TIMELINES
教育技术导论
视听教学
1918
程序教学
1925
系统化设计教学
1960s
视觉教学
视听教学初期
“二战”及期后视听教学
视听教学发展 视听教学原理
程序教学产生 计算机辅助教学 程序教学原理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起源 系统设计教学方法中的概念 早期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和教学开发运动
戴尔“经验之塔”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四)视听教学发展
背景
苏联发射第一颗卫星 美国教育改革运动
新技术
50年代,教学电视得到发展 语言实验室,电视,教学机,多媒体组合系统、计算机
辅助教学系统问世
1953年,视听传播
传播理论、早期系统观以及学习理论
教育技术导论
❖ 传播的概念和原理引入视听教学领域后,帮助人们 把研究的视野从静态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 教学过程方面,也就是从仅仅重视教具、教材的使 用,转为十分关注教学信息从发送者,经过各种媒 体通道,传递到接受者的整个传播过程。同时由于 教育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汇合, 有力地影响了“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的过渡。
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特征:
教学系统方法将行为主义、传播理论、学习理论、 系统方法等有机地结合到一个过程论的构架中, 构成一个新的知识体系。
70年代是教学设计形成的年代
典型事件:
“ 教学技术的第二个定义鲜为人知,它不是任何特定的媒体或设备。从
这个意义 上1来97说0,年教教学技学术技整术体大委于员其会部分给之美和国。它国是会一递种根交据的具报体目告标来设 计、实施和中评关价整于个教学学与教技过术程的的系定统义方法,它以人类学习和传播理论为基础,
(二)视听教学初期阶段
教育技术导论
❖无线电广播
❖ 1920年,英国马可尼公司剑佛电台播音教育 ❖ 1920年,美国匹兹堡KDKA电台 ❖ 1923年,教育播音咨询委员会
❖有声电影
❖ 1931年,美国辛克斯公司教育电影
❖视觉教学——视听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三)二战及战后十年视听教学
❖ 二次大战期间,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 得到大力发展。
❖上面这些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可 以归结 为: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 人们把这种主要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作为 辅助的教学活动称作视觉教育。
❖ 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NEA)成立了“视觉教学 部”(Division of Visual Instructionn,简称DVl)。 AECT前身。
1972年杨伯翰大学研制的分时、交互、 计算机控制的信息电视(TICCIT)系统 是最早出现的大规模通讯网络。
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七十年代微机的发展又推 动了CAI运动 。
到了八十年代,学校里微 机的使用迅速增长 。
程序教学基本原理
❖ 1.强化理论
❖ 2.程序教学原则
▪ 1)小步子原则 ▪ 2)积极反应原则 ▪ 3)即时强化原则 ▪ 4)自定步调原则 ▪ 5)低错误率原则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技术的理解 (一) 广 义 的 技 术 (二) 狭 义 的 技 术
教育技术导论
广义的技术
教育技术导论
主要内容
教育技术导论
(一)视觉教学运动的起源
❖最早源自17-18世纪 ❖夸美纽斯:直观性原则 ❖裴斯泰洛齐:直观教学 ❖福禄贝尔:实物教具 ❖杜威:直接经验
教育技术导论
夸美纽斯——直观教学之父
(五)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视听教学论 ❖视听传播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埃博克“ 视听与教育传播过程的关系”的理论模型
视听传播设计
信息 媒体-工具
人员 方法 环境
教学情境
显示 接收
信息 选择
学习- 受传者 系统
目标 具体化
反馈分析
反应 评价
二、程序教学的发展
(一)程序教学的产生
教育技术导论
❖普莱西 自动教学机
斯金纳:程序教学法
教育技术导论
斯金纳箱
程序教学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用于教学和训练始于五十年代末。 六十年代早期的CAI系统主要用于模仿传统的课
堂教学,代替教师Biblioteka 部分重复性劳动,未能充分 发挥计算机的潜在能力。 六十年代末,伊利诺大学开发出的自动操作的程 序逻辑系统(PLATO)向大规模计算机网络发展。
福禄贝尔
教育技术导论
福禄培尔认为使用称为恩物(实质是玩具)的实物作教具,帮助 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数目、颜色等,为以后的观察和认识活动打 下基础。
教育技术导论
约翰.杜威
教育技术导论
❖杜威认为,教育活动唯有在儿童积极参与 的基础上才能展开。他强调儿童自身的生 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教育技术导论
教育技术导论
1928年,第一本有关视觉 教学的书《公立学校中的视 觉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1937年, 霍本 (C. F. Hoban)等人在《课程的视觉化》一书中提 出了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这个模式主要以教具为基 准,按其所提供的教材的具体 -抽象程度排列成示意图:从 完全实景开始,它提供的教材 最具体;越向上,具体性逐渐 减少而抽象性逐渐增加;相对 来说,词语最抽象。
必须为学习者个体而设计; 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许多阶段,既有即时的, 也有长期的; 教学设计应该极大地影响学习者个体的发展; 教学设计必须以人是如何学习的知识
为基础。
布朗:系统化教学模型
选择方法 选择经验
解释目标
学生
选择教材
分配任务
教育技术导论
调整教学 评价结果 实施教学
教育技术导论
(四)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和教学开发运动
教育技术导论
❖ 夸美纽斯主张,“让一切学校布满图像”、“让 一切教学用书充满图像”,并于1658年编写了专 为儿童教学而设计、附有插图的教科书《世界图 解》,其中150幅木刻画是学与教的手段
裴斯泰洛齐
教育技术导论
❖ 裴斯泰洛齐认为教学中语 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 相配合,而实际经验则是 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而获 得的,学习应该由具体到 抽象来进行。他提倡一种 众所周知的直观教学 (object teaching)的教 学方法。
❖ “战争培训视觉教具部”生产工业培训电影457部; ❖ 政府购买5.5万部电影放映机,影片投资达10亿美元; ❖ 6个月培训1200万陆海空士兵,800万技术工人。
❖ 战后十年是视听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
❖ 戴尔“经验之塔” ❖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将“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为
“视听教学部” (Division of Audi-Visual Instruction)。
行为目标
为传播、交流和教学评价的需要,对具有能被观察和可操作 的教学目标的较明确的陈述,即对人们所希望的通过教学过程 使学生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描述。
标准参照测试
根据预先明确说明的行为来衡量学习者的学习成绩。
形成性评价
教学过程中的评价
教育技术导论
(三)早期的系统设计教学方法模型 加涅、格拉泽
程序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8
11
1
2
3
n
9
12
分支式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设计模式
1 1.1
1.1.1 1.1.n
1.2 1.3
1.2.n
1.2.1
❖ 分支式程序设计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2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
教育技术导论
❖ 系统化设计教学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学 与教全过程的方法,亦称作为教学系统方法。
结合应用人力和物力资源,来促进更有效的教学。”
教学开发运动
教育技术导论
视听教 学方法 的发展
程序教 学方法 的发展
系统化设 计教学方 法的发展
利用更丰富 的教学资源
强调个别化、 个性化的学习
利用系统 方法
三种概念整合形成一个总的促进学习的方法,创 造了教育技术领域
分析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综合技术
教育技术导论
程序教学模式
教育技术导论
1
2
3
4
直线式程序教学
以“电流”教学内容为例,可以设计成如下小步子: ①电灯泡发亮的原因是灯丝( 发热 ); ②电灯灯丝发热的原因是灯丝通过( 电流 ); ③电灯变亮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增大 ); ④电灯变暗的原因是电流强度( 减小 ); ⑤当电压增大时,电流强度就( 增大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