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作业
时间段:早上
老年人是早上 时间段的主要 活动人群,主 要活动是健身。
时间段:早上
跳广场舞,带小孩 出来聊天,中年妇 女喜欢的活动方式。
时间段:早上
•小孩子人数少,多数在婴儿车里。 •在周一至周五有进行运动的中年人,青年人,但人数较少。而在周末时 人数会增加。 •大致在早上十一点左右,晨练的人会陆续离开公园。
活动人群类型及时间段
老年人:是公园里活动的主体人群,无论是周一到周五还是周 末,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中年人:在周一到周五的上班时间内较少人出来,但在下午时 出来运动的人增加,到傍晚时分则会有很多人吃完饭出来散步 ,周末则活动人数大量增加,多是带着小孩子出来的。 年轻人:在周末人数较多,热衷于游乐设施或者坐在角落里聊 天。 小孩子:在周末人数较多,多是由家长陪同,热衷于游乐设施 和探险活动。
调查时间:2016年4月28号
调查人群: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 调查研究方法: 现场调查以拍照的方式记录不同个体或群体在公园不同区域发 生的行为,考察游人活动后留下的痕迹并对行为发生场所的环 境进行分析,通过现场体会,结合对相关人员的访谈,对各类 行为的动机进行分析和评价。
调查目的
行为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的行为(包括经验、行 动等)与相应的环境(包括物质的、社会和文化的) 之间的相互关系,力图运用行为心理学的一些理论来 研究人在场所中的活动及人们对环境的反映,从而改 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行为心理的研究是设计师以人为 本的重要体现,公园设计者不仅要抽象地关怀人,更 应该关怀具体的人,依据不同特点的使用者,为他们 创造满意的环境。
公园内活动人群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20岁以下 B、20---30岁 C、30---45岁 D、45---60岁 E、60岁以上 3、您以何种方式到达公园? A、步行 B、自行车或电动车 C、公交 D、地铁 E、私家车 F、其他 4、您到达公园需要的时间? A、10分钟以内 B、10---30分钟 C、30分钟---1小时 D、1小时以上 5、您多久会来一次公园? A、一天多次 B、一天一次 C、两三天一次 D、一两周一次 E、不定期
时间段:中午至下午
打牌或群体歌会等自发 组织的活动,并且已经 形成小群体,活动者多 是老年人,活动的时间 持续整个下午。
时间段:中午至下午
公益英语角活动,老年太极活动
公园活动的人数增加。
新发现
• 靠近水边的亭子常会成为老年人歌会的聚集地,并且这些 歌会的成员都属于不同的自发组织的小团体。
• 公园可以成为附近学校课外活动的开展场所。 • 靠近水边且靠近主干道的设有休息石桌石凳的休息区成为 人们打牌的集中区域。
中外城市公园利用人群的差异
60岁以下人群为 35%
60岁以上人群为 65%
65%的中国城市公园的使用人群为60岁以上 的高龄人群。 而国外的城市公园使用人群为20-40岁人群 及其家庭。
国外城市公园Βιβλιοθήκη 要利用人群中国城市公园利用人群结构
美国加州伯克利市公园,主要 使用人群为20-40岁男性,他们 主要使用篮球场和网球场。
市民的行为规律 市民在公园里的行为活动按活动特征可分为独立性行为、群体性行为和公共 性行为。 独立性行为是指人作为个体,与社会中的其他人群不联系而发生的活动。在 公园中,主要体现为一个人单独在公园里进行的活动,如一个人散步、休息、 锻炼等。此类活动往往需要较安静、隐蔽的空间。 群体性行为是个人处于小团体中所产生的行为,是群体内部发生的活动,群 体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比较密切。在公园里经常出现的群体活动主要 有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团体自发开展的体育活动(如广场舞,打羽毛球、 踢毽子等活动),这类活动就需要有大面积的开场空间。还有的人会选择在 公园里举行生日聚会、野营野炊等活动。 公共性行为是人处于更广泛的群体内发生的活动,这类活动往往需要更大的 活动场地,如车展、集会等活动。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园里人群的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 求我们在进行公园设计时,结合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做到对人们公共性、 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舒适性的满足,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多层次、多样 化的空间组织模式,以适应人们活动行为的复杂性。
调查分析
市民的心理特征: 公园作为一个城市的公众开放场所,其容纳的人群具有大量性、复杂性 等特点,不同的人群又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要求我们对公园里的人 群进行分类,再对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 公园里的人群按其年龄可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和儿童。老年人 是公园使用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退休后有大量的可支配时间, 他们到公园里来可以进行一些日常锻炼,也可以参加一些针对老年人举 办的文艺活动;中年人平时忙于工作和家庭,所以会在闲暇时间和家人 到公园里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对 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心,又充满活力,对他们来说公园里优美的环境和开 放性的空间都对他们充满了吸引力;儿童由于年龄较小,多是由家长带 领着进行一些活动。 综合上述人群的不同心理需求,其共同点就是希望拥有一个令人愉快的、 放松的场所,而公园里优美的环境,健全的游憩场所及服务设施,都很 好地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加州沃尔纳特克里克区,拉基 公园,家长带着年幼的孩子和 青少年,多数人喜欢以家庭为 单位来公园。
总 结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环境创造人。”他高度概括了人与环境 的关系,强调了人对环境的主导作用,也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反作用,人的 介入,赋予了环境景观的灵魂。针对公园设计,就应该从公园使用者的角 度出发,反应公园环境景观空间和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的互动关系。 一个公园的活力取决于其对人群的吸引力, 也就是说公园的景观空间环境是否适宜 人群的活动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做出满 足人们行为心理需求的公园环境景观设 计。当然,改善环境景观,满足人的需 求,也需要高素质的环境使用者。因此 我们既要努力创造以人为本的环境,也 要努力去适应现存的环境,达到人与环 境的和谐共生。
调查小结
• 公园周边的地理环境会决定公园在不同的时间段的不同的使用人群及 人群的不同的行为特点。 • 在公园内靠近主干道的集中活动场地往往有更多人进行活动,并且是 进行更为动态的、气氛热烈的活动。 • 老年人常常是公园内的主体活动人群,在周末,带着小孩子出来活动 的家庭多。 • 人们观景常喜欢选择坐在面向水面的或是人流量较多的位置。
设施需求
果皮箱:在面积较大且有休息设施的场地需要多设置,在步道沿路上也 按一定的距离设置一个果皮箱。 护栏:靠近湖岸的场地边缘上多有设置。
休息设施:在人流量较集中的场地,如:游乐场、和专门规划出来的休 息空间都有设置,并且要考虑遮荫因素。
照明设施:设置于道路两边或是活动较集中的场地内。 停车棚 康乐设施
the end
云龙公园人群活动特点分析报告
目 录
1.调查地点 2.调查时间 3.调查目的 4.活动人群及时间段 5.设施分析 6.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地点:徐州云龙公园
简介:
云龙公园位于徐州市区王陵路南侧, 位于云龙山之西,苏 堤之北,原为收费公园,现已免费对游人开放。之前是基督教 和佛教的墓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将其改建 成公园。主要景点有知春岛、燕子楼、荷花厅水榭等。公园北 部曾设有游乐场,包括了电动游戏机、碰碰车、疯狂老鼠、空 中自行车等多种游艺设备,2007年9月再次大规模改造后,绝 大部分游艺设备被撤除,并改建成公共绿地。在解放前是耶稣 教和佛教墓地,1958年建成公园。东临云龙山,南靠苏堤,向北 楔入市区,面积460亩,其中水面面积120亩,是我市开发建成较早 ,紧靠市中心、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公园。年接待游客量170万次。
6、您通常几个人一行? A、独自一人 B、两个人 C、三个人 D、四个或四个以上 7、您一般什么时候来公园? A、早上 B、中午 C、下午 D、晚上 8、您一般会在公园停留多久? A、半小时以内 B、半小时到一小时 C、一小时到两小时 D、两小时以上 9、您一般来公园会进行哪些活动?(可多选) A、散步 B、约会 C、休憩、放松 D、锻炼 E、吃东西 F、群聚聊天等 G、打牌下棋 H、参观游览 I、仅穿过去另一地 J、其他________________ 10、您更喜欢公园中怎样的环境?(可多选) A、有阳光照射的 B、树荫下 C、靠近小吃摊 D、比较隐蔽的 E、水边 F、有休息设施的地方 G、开放的大铺装场地 H、开阔的草坪 I、其他 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