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文审题立意定稿一(市优质课一等奖)精讲

作文审题立意定稿一(市优质课一等奖)精讲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 报酬。”修船工说:“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
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为望什极了么,觉得他们
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 您救了他们。”
船主给了修船工工钱,又给他额外的报酬
给远行的人们带来温暖。 材料三上的灯塔总能为夜晚
远航的船只指引方向。
【求同法】
多组材料出现的时候,如果它 们在内涵上有共同性,相通性。审 读时,就是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 然后确定立意。
例2 材料一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 1000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 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2、引用一段或几段新闻报道或消息
(2012年课标卷)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 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 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 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 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 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 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3、名言警句
(2012福建卷)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 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 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 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抬起头来,往前看。”,告诉人们, 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了目标的导引, 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会少走弯路。
“低下头去,别朝前看。”告诉人们,要 专注于现实,踏踏实实的做好身边的事。
看似矛盾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统一的,无论 低头还是抬头,都是为了更好的前进。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2、心存高远与行于足下。
寻找规律和方法
【第一组】故事类
1、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钻石,他请专家检 验,专家大为赞赏,但为上面的裂纹表示惋惜并 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 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啦。”商人咨询了很多 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当着商 人的面,把钻石完美的切割成两块。老切割师感 慨地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说了一 句 话:“我的创作好比推一块石头 上山,石头不停地滚下来,我又推上去。”
寓意解读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名言名 句、诗歌等,应透过材料的表面文 字,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关的人生 哲理,挖掘其真正的涵义,从而确立 立意。
【第三组】漫画类
1、责任、使命重于天
2、居安思危、自立自强
3、不能为私欲和诱惑而放弃 自己的本职
3、材料一 小时候,我学骑自行车,总是低着 头,两眼死盯住前轮,结果老是歪歪扭扭, 还经常摔倒。父亲说:“抬起头来,往前 看。”于是,我抬起头来,目视前方,很 快就能自如的前进了。
材料二 小时候,我割稻子,总是频繁的 站起来看看还有多远才割到尽头。
每次看,总感觉还有好远。
父亲说:“低下头去,别朝前看。”真奇怪, 我不再抬起头往前看了,只一个劲的割, 不知不觉就割完了。
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正面的
材料二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 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 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三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
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反面的
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 人不少
是非取舍法
如果作文中给取的材料,有正面的, 也有反面的,我们在审读的时候找出 正反材料之间的对立点,做出正确的 判断,对反面的材料加以否定,正面 的 材料是我们立意的重心。
材料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 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 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 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 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 这一个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 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抓关键句法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 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认真揣 摩其含义,就能把握材料主旨,进而 正确立意。
【第二组】 名言警句类
精神
半个物多质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假使
你有两块面包,你应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这句话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说的。
(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 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惟 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 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 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 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 有最后成功之一日。——孙中山”
材料二 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 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 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三 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了不记 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 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 人不少
例2:材料一 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 到1千米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
准新
3、庭院中的一匹马在槽厩中引水,
几只蝴蝶绕着马马蹄蹄翩翩香起舞。

“意犹帅也,无帅之 兵,谓之乌合。”
——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
一轮摸底考试,作文审题存在的问题:
名称
类别
1、误解材料,

题型不清

审 2、断章取义,

因小失大
4
痼 疾
3、只见现象,
不见实质
4、忽视要求, 抛却材料
表现
或误把材料作文的材料当作话题作文的材料,或误 把材料作文的材料看作命题作文的提示。
走进高考
近两年来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2012年,
全国18道作文题中有17道是“材料作文”
(江西卷是以材料加命题的形式出材现料)作; 文
2013年,
18道作文题中,17道是材料作文, (天津卷是以材料加半命题的形式出现)
高考材料作文类型
1、讲述一段故事
(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完成了巴尔扎克塑像雕 塑之后,让他的学生们谈一下看法。学生们高度 赞扬了塑像的雕塑技巧。其中的一位学生说,老 师,这尊塑像雕塑的太好了,太完美了尤其是那 双手,太生动、太栩栩如生了,它简直都不属于 这整个雕像了,这双手真是雕塑史上的精华。
听了这些,罗丹仔细端详了一会雕像,然后拿 起斧头,毫不犹豫将塑像的那双手砍掉,并回过 头来对他的学生们说:“不属于整体的东西就不 应该存在,请同学们记住,没有任何部分比整体 更重要。”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 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 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 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 ‘明天见’。”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加强审题立意能力训练 。
相传宋徽宗年间,许多画 家云集京城举行绘画大赛, 考题是《踏花归来马蹄香》。
考生如何作画才能脱颖而出 呢?
你认为下面哪种画法比较跑好题?
1、百花盛开,鸟语花香
偏题 2、一个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少年
骑着骏马从花丛中奔来。
4、展示一幅漫画,根据漫画立意作文
5、一段或几段抒情性的文字
(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
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文体不限(不含诗歌),不少于800字。
联系现实法
漫画是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 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 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的图画。
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 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第四组】现实事件类
1、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
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 了。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 个大红包.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 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 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工人得救了为什么?来自结果:工人被救了原因
工人:
1、尊重他人善待生命 2、有爱的地方就充满
阳光和希望
保安: 1、细节决定成败
2、懂得回报
【第五组】多组材料类
材料一向日葵时刻面向着太阳而绽放。 材料二黑夜中哪怕一点儿的灯光都能
对立统一 辩证分析
有些材料从表面上看是对立的, 但仔细品读,它们是相辅相成缺 一不可的,在审读时我们不能顾 此失彼,应该找出它们之间的对 立点和统一点,辩证分析,然后 提炼观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法

1.抓关键句
组 材
2.寓意解读

3.联系实际
4.由果溯因


5.求同法、

6.是非取舍

7.对立统一辨证分析法
不能深入理解材料所包含的中心意思和命题者的意 图,随便以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词语或句子为立足点 就开始作文,造成偏题跑题。
对那些寓含着深刻哲理的材料,简单地从表面引发,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重视对材料之后的作文提示或要求的审读,忽视 题目限定的条件,甚至完全抛弃材料,任意发挥, 作文主旨与材料毫无关联甚至相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