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重点]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重点]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中垂直线:经下颌骨髁
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大脑纵裂:相当于矢状线 位置。
§中央沟:在前垂直线和上 横线的交点与后垂直线和 矢状线交点的连线上,相 当于后垂直线与中垂直线 之间的一段,此段的下端 在颞下颌关节的上方5~ 5.5 cm处。
No Image
§顶枕沟:从人字点上方约 1.25cm处向外侧引一条 长1.25~2.25 cm的线, 此线即为顶枕沟的体表投 影。
§9、枕外隆凸external occipital protuberance:位 于枕骨外面中部的隆起,其内面为窦汇。枕外隆 凸的
§ 下方有枕骨导血管。颅 § 内压增高时此导血管常 § 扩张。颅后窝开颅术若 § 沿枕外隆凸作正中切口 § 时,注意勿伤及枕骨导 § 血管和窦汇,以免导致大出血。 §10、上项线superior nuchal line:是由枕外隆凸
§4、避开主要功能区: §
§ 尽量减少对运动、感觉、语言等重要 功能区的损伤
§5、切口损伤少:
§
§ 尽量减少切口线的长度,减
少
对病人的创伤
§ 避免切口损伤容貌,尽量位于发际内
§6、注意体位:
§ 设计切口前,摆好病人体位,总的 原则:利于脑保护,便于术者操作。
§
§ 注意:
§ 1)、避免过度扭曲颈部以避免静脉瘀 血;
§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投 影线的前1.5 cm的范围内 。左中央前回的前下方为 运动性语言中枢,其投影 位于前垂直线与上横线相 交点的稍上方。
No Image
§中央后回:位于 中央沟投影线的 后1.5 cm的范围 内。
§大脑下缘:自鼻 根上方约1.25 cm处开始向外, 沿眶上缘向后, 经颧弓上缘、外 耳门上缘至枕外 隆凸的连线上。
§6、矢状线 从枕处粗隆至鼻额点引一直线, 称为矢状线,相当于大脑镰和上矢状窦所在 部位。大脑纵裂沿此线
§ 将大脑分为左、右两
§ 半球。
§7、顶结节 耳廓尖上方5cm处顶骨外面的隆 凸部,其下方2cm适对大脑外侧沟后支的末端 。
Pterion
§8、翼点pterion:位颧弓中点上方约3.8 cm处 ,为额、顶、蝶、颞四骨相汇合处,多数呈 "H"型,少数呈"N"型。翼点内面有脑膜中动脉 前支经过,此处遭受暴力打击时,骨折碎片可 伤及此动脉,形成硬膜外血肿。
向两侧延伸的弓形骨峰,其深面为横窦。
§ 颅缝和脑沟、回的定位关系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掉颅骨的脑侧面沟回的定位关系
二、颅内重要结构的体表投影
§主要标志线:
§下横线:自眶下缘至外 耳门上缘的连线。
§上横线:自眶上缘向后 画一与下横线相平行的 线。
No
§矢状线:眉间至枕外隆 凸的连线。
Image
§前垂直线:经颧弓中点 做与上、下横线相垂直 的线。
§ 7)、尽量考虑美容,在发际内固定。
§神经导航的应用
§ 定位精确,皮瓣小,损伤小,但费时 、费力、费钱。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 1、适应症: § 1)桥小脑角肿瘤; § 2)三叉神经痛; § 3)面肌痉挛;
§ 2、体位:可采用坐位、侧俯卧位、侧 卧位。无论选哪一种体位,都要用 Mayfield头架固定头部。侧俯卧位、侧卧 位头顶部稍向下屈曲,同侧肩部下拉,使 肩与头距离加大。
No Image
切口设计
一、切口设计原则
§1、最佳途径: § 将病变包括在内 § 离病变距离最近 § 利用自然解剖间隙 § 尽量减少对神经、血管和 § 脑组织的损伤
2、病变精确定位
§ 1)、颅底病变或靠近颅底病变可利用 CT、MRI显示的解剖标志做到较精确定位 ;
§
§3、注意皮瓣血运:
§ 长度不应超过基底宽度的1.5 § 倍至2倍; § 皮瓣基底部有一定宽度 § 且朝向供血动脉处 § 皮瓣应包括一组动静脉
§ 2)、最大限度发挥重力作用以减少脑 的人为牵拉;
§ 3)、考虑所有体位对脑灌注压和脑血 液的影响。研究显示头位抬高20°~30° 时,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而不影响脑灌注 压和脑血流量。
Mayfield头架固定脚放置遵循原 则:
No Image
§
Mayfield头架
§ 1)避免放置在覆盖于气房的骨质和菲 薄的骨质,如颞骨鳞部;
§ 2)避免放置在颞肌或枕下区肌群内,因 不能良好受力而无法提供足够的稳定性;
§ 3)固定脚不应放置于横窦和矢状窦上、 已存在的分流设备或以往的颅骨缺损处;
§ 4)、固定脚应距离头皮切口至少 §2~3cm,以保证充分暴露术野; § 5)、3个固定脚应放置在不同的三维平面
上;
§ 6)、固定脚压力应适中,应避免过紧穿 透内板;
神经外科手术入路设计
乙状窦后入路
头皮、颅骨解剖知识
一、颅脑重要骨性标志
§1、鼻额点 为鼻根中央的凹陷 §处,相当于额骨鼻突与鼻骨的 §相接处。 §2、眉间 位于鼻额点上方约 §2cm处,在两眉之间。 §3、额结节 位于眉弓上方约5cm §的最突出部,其深面正对额中回。
§4、冠矢点 又称额顶点,为冠状缝 §矢状缝相交点,位于鼻额点 §与枕处粗隆连线的前、 §中1/3交界处,距眉间 §约13cm,是新生儿的前 §囱所在处。 §5、顶枕点 为人字缝与 §矢状缝相交点,位于枕 §外粗隆上方约6cm,是新 §生儿的后囱所在处。
§ 2)位于面神经和前庭神经区域的病变 ,应显露出横窦与乙状窦,根据病变决定 是否打开枕大池。
§
§ 3、切口:皮肤切口呈直线形。
§
§乙状窦后入 路切口
No Image
§
乙状窦后入路所见到的结构
§ 1. 三叉神经 2. 面听神经 3. 后组颅神经
No Image
§ 乙状窦后入 路浅层所见 结构
No Image
§乙状窦后入 路深层所见 结构
§ 注意:
§ 1)位于三叉神经和小脑幕的病变,开 颅应显露出现横窦与乙状窦的交汇区,不 需要打开枕大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