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文本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实现儋州市新州镇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镇域城镇建设与资源合理配置,确保新州镇区的快速健康发展,达到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城镇发展目标,特制定《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调控新州镇城镇化进程与指导新州镇规划区内各项建设活动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指导新州镇区详细规划。
规划区内各项专业规划的编制工作,必须符合本规划。
第1.0.3条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的个人或单位,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相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并服从主管部门的规划管理。
第1.0.4条本规划的调整与修改,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有关条款执行。
第1.0.5条规划期限儋州市新州镇总体规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
第1.0.6条规划范围本次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新州镇镇域范围,总面积79平方公里。
镇区规划范围包括新州原镇区和新英、荣上等村,以及盐田和新地的部分范围,总面积为6.46平方公里。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第2.0.1条总体发展战略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总量,增强经济活力。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和体育等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达到现代化城镇的标准;生态环境和城镇形象塑造成就显著,逐步使新州发展成为儋州湾的一个重要港口城镇。
第2.0.2条产业发展策略(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渔业,注重林业的发展和保护,并保护基础种植业。
鼓励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 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促进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
(2)第二产业: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以新英或新州的品牌来发展特产渔业。
在鼓励树立品牌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现有名牌,特别是新英红鱼粽,加强监督管理。
(3)第三产业:为自身以及区域服务的休闲型旅游度假产业将是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所在。
生产性服务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体系;消费性服务业则鼓励发展所有制形式和经营业态多样化、诚信便民的零售、餐饮等商贸服务。
第2.0.3条产业布局规划充分考虑新州镇的现状,基于其发展条件与产业发展研究,对镇域的产业进行总体布局:(1)新州组团: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2)新英组团:主要发展渔业和养殖业。
(3)西南部英均片区:由于交通条件较好,用地条件比较优越,是新州镇通往白马井和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重要通道,规划建议英均片区发展以虾田养殖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与养殖业,带动西南部各村的发展。
(4)南部的腾阳片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作为速生林产业和种植业基地;(5)东部的大屯片区:发展作为甘蔗种植业基地;(6)东北部的宝山片区:发展成为新州的花生和蔬菜种植区,为镇区以及洋浦提供优良的蔬果和粮食。
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第3.0.1条城镇性质作为洋浦开发区的生活服务基地,发展成为集港口、海洋渔业、生态居住、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滨海城镇.第3.0.2条城镇职能(1)儋州湾的港口城镇、为洋浦服务的生活基地(2)休闲型旅游度假基地(3)特色农业、养殖业基第3.0.3条镇域人口规模预测规划预测到2010年镇域总人口为78290人,到2015年镇域总人口为81391,到2020年镇域总人口为84070人。
第3.0.5条镇区人口预测规划预测到2010年镇区总人口为28400人,到2015年镇区总人口为30300,到2020年镇区总人口为32000人。
第3.0.6条城镇化水平预测新州镇的城市化水平近期2010年、中期2015年和远期2020年分别为39%、46%和53%。
第3.0.7条村镇体系规模结构表3-2 村镇人口规模结构表第3.0.8条村镇体系职能结构表3-3 新州村镇体系职能结构第3.0.9条村镇空间结构随着农村人口向镇区、向发达地区城镇的集聚,一些发展条件较差、或人口规模较小的村,人口外流现象将更为明显。
遵从“调整布局,完善体系,集约发展”的原则,规划形成了“两心两轴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
两心:规划重点发展新州和新英,培育其为镇域经济增长重心。
新州辐射敦教管理区和新州村委会;新英辐射攀步、荣上、蓝田、新地、黄玉等管理区。
两轴:以规划的联系新州和新英的新州路以及新州和东成镇的公路作为镇域主发展主轴,以春马公路作为镇域的发展次轴。
四点:英均管理区作为镇域西部的中心村,带动镇域西部的发展;辐射英进、英均、英隆、南岸、宣泮等管理区。
腾阳管理区作为镇域南部的中心村,带动镇域南部的发展;辐射腾阳、黄村等管理区。
大屯管理区作为镇域东南部的中心村,带动镇域东南部的发展;辐射大屯管理区。
宝山管理区作为镇域东部的中心村,带动镇域东部的发展。
辐射盐场、宝山、泮山、西边、长塘等管理区的发展。
第3.0.10条镇域基础设施规划公路:规划重点加强中心村的道路建设,建设三条乡级公路,在规划期内形成以镇区为中心,以县道、乡道为骨架的便利交通网络。
长途客运站:在县道和城南一路的交汇处规划设置三级汽车客运站一处。
港口:改造、扩建新英港,进一步完善港口设施的配套。
给水设施:规划镇区采取集中供水模式,规划水源主要选择松涛水库,铺设管道引水到新州,以原新州水厂为基础,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升级,扩大其供水能力。
排水设施:规划于镇区设置一座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为新州镇镇区。
污水厂厂址位于春马大桥引桥的西南侧在新州路北段的西侧。
电力设施:规划时充分利用原有的变电站进行就地扩容,满足城镇发展的电力需求。
第四章镇域空间管制第4. 0.1条镇域分区管治1禁止建设区(1)包括用地范围:具有特殊生态价值的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地、湿地、山地、农田、重要的防护绿地以及国道、省道两侧划定的禁止建设控制区。
红树林保护区,大面积的山林绿地、农田、高速公路两侧的控制范围。
(2)不准建设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明确标出、并在现场设立明确的地界标志线或告示牌。
规划期内不准建设区必须保持土地的原有用途,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和服务设施外,严禁在区内进行城市建设开发活动。
2适宜建设区(1)包括范围:镇区、乡村居民点、区域性交通通道、水利设施、防洪设施建设区等。
(2)适宜建设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图上明确标出,并在规划建设中具体落实其界限坐标。
在适宜建设区内进行开发建设必须依法审批。
3控制建设区(1)包括范围:控制建设区包括镇区规划区外的控制区域,为规划期内不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域或作为远景发展建设备用地。
新州镇控制建设区主要包括镇区东部规划建设区周边发展备用地。
(2)非农建设需占用控制建设区用地的,必须同时从适宜建设区中划出同样数量土地还于控制建设区;国家或省市重点项目需要征用的建设用地,可根据具体情况,优先在适宜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内解决。
占用不准建设区和控制建设区用地须按照总体规划修编程序重新报原规划审批部门批准。
第4.0.2条用地利用“六线”控制六线指黄线、红线、绿线、蓝线、紫线、黑线。
“六线”规划控制要求:1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黄线导控要点:●城市开发建设活动不得越出黄线控制范围;●黄线范围内原则上按照相关开发强度指标进行控制:●建筑密度:老城区改建和新区开发不应大于30%;●建筑间距:正向间距按不小于南向建筑高度的0.8倍退缩,最小不得小于9米;侧向间距低层为6米。
多层为8米以上,高层为13米以上,低层与多层之间侧向间距6米以上,多层与高层之间侧向间距9米以上。
●绿地率:老城区改建不应小于25%,新区开发不应小于30%。
2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道路红线导控要点:●严格控制道路及其设施用地,红线内土地不得进行任何与道路功能不相符合的使用。
●新建道路应实行统一的城市道路断面、道路退缩距离,保障城市道路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特殊道路的断面形式,可根据交通流量或按城市规划要求另行确定。
●道路红线两侧建(构)筑物应根据相应规划管理要求由规划红线两侧分别向外退缩,退缩范围内属道路防护绿地,不得建设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
●本次规划主要控制南丰镇域的道路红线、广场红线和客运站场红线范围,其中道路红线是规划的主要控制线。
3生态建设区规划控制绿线绿线导控要点:●绿线范围内严格新建、扩建各类建设项目。
除国家和省的重点建设项目、管理与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外。
●本次规划主要控制南丰镇域的主要道路及河岸沿线等防护绿地的绿线范围。
4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蓝线导控要点:●划定镇区和镇域内较大面积的海域及其岸线一定范围陆域地区等作为保护区的控制线。
原则上不得改变其原有水域形态,不得减少水域面积5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黑线导控要点:●黑线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之不相关的其它建设,以保证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
●黑线范围的划定应满足市政设施以及交通设施设置的有关规范的要求。
●本次规划主要本次规划主要控制南丰镇域的供水、供电、电信、雨水污水、燃气、环卫等公用工程设施的位置以及各类重要交通设施的黑线范围。
6历史文物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紫线导控要点:●紫线范围内应严格保护,不得进行与之不相关的其它建设。
●严格控制紫线周边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开发强度,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时,应当与保护区的传统风貌或地方特色相协的紫色范围。
第五章镇区总体规划第6.0.1条镇区规模1、人口规模2010年镇区人口规模为2.84万人,2015年人口规模为3.03万人, 2020年人口规模为3.20万人。
2、用地规模依据前面的镇区人口预测结果,按人均建设用地110m2/人计算,新州镇镇区到规划期末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为:3.52 km2。
第6.0.2条镇区发展方向镇区主要发展方向是新州组团往西北发展与新英组团往东南发展。
镇区新州组团(新镇区南部)作为全镇的行政、商业、文化和体育中心,主要发展第三产业。
新英组团(新镇区北部)主要以新英港为依托,加强配套设施,发展水产品专业市场以及超市、特色购物商业街等。
第6.0.3条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区规划形成了“一轴两组团两中心”的城镇空间结构。
“一轴”:是指沿新州二路连接新英中心和新州中心的经济发展主轴。
“两组团”:其中一组团指春马公路西侧的新英组团,包括新州港口区与旧新英镇,主要是要以新英港为依托,发展水产品专业市场。
另一组团是春马公路东侧的新州组团,主要是发展为生活和生产服务的第三产业以及结合红树林发展休闲旅游业,将发展成为新州的行政中心、商业服务中心、体育中心、娱乐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