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背景1992年编制的《珙泉-巡场城市总体规划》至今已十多年,规划指导了珙县作为宜宾地区二级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的行政中心已由珙泉转移到了巡场,川南水泥厂正在建设中,旧城改造、新区建设使房地产逐步兴起,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

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已完成初步编制,《宜宾市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2003—2020)已编制完成。

为了突出珙县在川渝经济带和川南城镇群密集区中的城市地位,完善城市功能,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针,建设工业大县,特色农业县、特色旅游县,实现撤县建市的目标。

2004年3月受珙县人民政府委托,我院承担了《珙县县城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进行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二条编制重点1、突出珙县在川南城镇群密集区的城市地位,完善城市功能。

2、集约用地,确定城市用地可持续拓展的结构模式。

3、确定城市交通发展布局结构。

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5、突出城市地方风貌特色。

第三条规划依据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四川省中小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规定》、《宜宾市珙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珙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

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年限为2004—2020年,其中: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到2050年,城市规模拓展到相对的稳定时期,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

规划成果以远期2020年为主,充分考虑远景2050年。

第五条规划层次及规划范围1、由于《宜宾市珙城镇体系规划》已单独进行规划编制。

在1149平方公里县域范围内,城镇体系规划确定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生产力布局、城镇化与城镇发展战略、城镇体系结构和区域性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等内容作为本次规划的依据。

2、本次规划为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层次,主要为规划城市控制区和规划城市建设区3、规划城市控制区,即规划区范围,在珙泉、巡场镇行政辖区范围内,包括南井、新桥、龙祥、安民、桂花坳、杉木树、南城、新华、北城、西胜等10个社区居委会和余家、双河、箐林、白家、金沙、河口、天池、汾洞、溪尾、鞍子、金龙、营盘、茨梨、新林、中坝、德窝、兴太、塘坎、丰村、塘坝、芙蓉、白岩、下坝、坝底、荷花、官沱、三江、凤天、德袜、金山、高桥等31村委会,以及珙县七角山国有林场的辖区范围,幅员面积123.75平方公里。

4、规划城市建设区范围北到巡场镇余家村,南到珙泉镇凤天村。

包括南井社区居委会、新桥社区居委会、龙祥社区居委会、安民社区居委会、桂花坳社区居委会、杉木树社区居委会、南城社区居委会、新华社区居委会、北城社区居委会、西胜社区居委会、余家、双河、箐林、白家、金沙、河口、天池、汾洞、溪尾、金龙、营盘、茨梨、新林、中坝、兴太、丰村、塘坝、芙蓉、白岩、下坝、坝底、荷花、官沱、三江和凤天等村辖区的大部分或部分用地。

建设用地呈带状分布,面积18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成果及其法律效力范围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是对珙县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划要求的法规性文件,规划图纸和规划文本具有法律效力,附件是规划文本和图纸的技术支撑。

第七条强制性规划条款本规划文本中的黑体字内容为强制性规划条款。

第八条法律效力力度规定本规划一经批准,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从事各项规划编制、进行城市规划管理和开展各项建设活动,包括乡镇企业、农村居民点和开发区建设等,均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同时,本规划对县域范围内的城镇体系发展布局、文物古迹的保护、风景区建设及各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具有深化和补充完善作用。

第九条组织实施机构和执法部门本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后,由珙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珙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管理。

第二章城市规划目标第十条城市发展目标力争在2020年把珙县建设成为经济发达、具有“僰人”文化内涵及良好生态环境的工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市。

第十一条经济发展目标全县国内生产总值(GDP)2002年为13.3834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预测2010年达到54亿元,人均12000元/人。

2020年达到153亿元,人均30000元/人。

预测到2010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为15:40:45,到2020年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为15:50:35。

第十二条社会发展目标1、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配套的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城乡商贸、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会服务、科教文化和医疗卫生等。

2、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控制总人口增长。

全县总人口2002年为41.19万人,预测到2010年人口达46万人,2020年达到51万人。

3、城镇化水平预测:到2010年,规划总人口46万人,城镇人口21万人,城镇化水平45%; 2020规划总人口51万人,城镇人口33万人,城镇化水平64%。

第十三条产业发展目标川南城市经济区的建材、能源、化工基地,绿色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宜宾南部地区商贸物流中心,川南旅游环线上的二级服务基地。

第三章城市性质及规模第十四条城市性质宜宾市二级中心城市,宜宾市南部地区交通枢纽,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型的工业城市。

第十五条城市规模1、2002年,现状城镇人口8.6万人,建设用地6.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77.3平方米/人。

2、到2010年,城镇人口发展到14万人,建设用地12.6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按90平方米/人控制。

3、到2020年,城镇人口发展到20万人,建设用地18平方公里。

人均建设用地按90平方米/人控制。

第四章县域城镇发展建设第十六条城镇等级及规模全县城镇等级规划为五级:一级中心城市为珙县县城,包括巡场和珙泉镇,城镇人口20万人。

二级城镇为孝儿镇、上罗镇、观斗苗族镇和沐滩镇,城镇总人口7.0万人。

三级城镇为底洞镇、洛表镇、石碑镇和王家镇,城镇总人口3.6万人。

四级为宝山、恒丰、仁义、观斗、陈胜、玉和、中山、下罗、保平、石碑和罗渡场,城镇总人口2.55万人。

五级为重点中心村。

第十七条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级中心城市为全县中心,二级城镇为各片区中心,三级城镇为各地区中心,四级场镇为各乡中心。

城镇经济职能包括综合型、工业型、工贸型、旅游型和商贸型。

第十八条生产力总体布局1、全县规划为二大经济区,即北部粮、油、建材、能源、工业、旅游、商服和南部林、牧、茶、烟、土特产、矿产、旅游综合经济区。

并在县域重点地区形成横向经济走廊——能源工业走廊城镇经济带和纵向经济走廊——生态工业及传统工业走廊城镇经济带。

2、全县生产力布局以“巡场、珙泉”为中心,以巡观(巡场——观斗)路为主要发展带;以上罗、孝儿、沐滩、观斗(洛亥场)为支撑;金筠铁路、兴筠路(兴文周家——底洞——孝儿——沐滩——筠连腾达)以及罗石路(罗渡——石碑)、洛王路(洛表——王家)公路为发展轴,形成“一核、一带、两轴、三极”的构架形式和“扇形带状”格局,并以此辐射和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有机发展。

第十九条城镇空间结构规划以县城(巡场---珙泉)为核心,上罗、孝儿、沐滩、观斗苗族镇为支撑,三级镇(地区性城镇)为骨干,四级集镇(地方性城镇)为基础,重点中心村为补充,以各县道形成放射轴,构成全县“一心、三轴、三极”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

第二十条交通规划1、全县交通规划一要加强与周边县市的联系,二要全面提高道路等级;三是接通断头路,形成全县公路网和干线;四是扩大出口通道,提高通行能力。

2、规划宜威路、省道309两条一级干线,形成兴筠路、罗石路、洛王路、上付路等二级干线。

最终形成以珙县县城为中心,以S308、S309及两级干线为放射轴,以县域环线(珙泉镇-恒丰场-孝儿镇-沐滩镇-中山场-上罗镇-玉和场-底洞镇-珙泉镇)为纽带,其它县内道路为补充的“点轴环放射”交通网络体系。

第二十一条能源和电力设施规划1.在国家和宜宾市有关能源政策的指导下,将珙县能源的开发、输配、调度纳入宜宾市域统一规划、建设,并使能源建设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

2.城镇居民生活用能源和第三产业用能源,以天燃气和电力为主,煤气为辅,适当用石油液化气和成品油加以补充,农村居民生活用能源以燃煤和电力为主。

3.珙县县域总用电量:2020年为18.92亿千瓦小时/年。

为适应现代化城镇建设发展,供电网须建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较强输送能力的完善网络。

4.规划区内保留现有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3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6座;扩建110千伏变电站2座;5.城区架空高压电力线走廊控制宽度:220千伏—36米,110千伏—24米,35千伏—15米,10千伏—6米。

第二十二条天然气设施规划1.珙县城镇和主要乡镇规划使用天然气作为居民生活用气和公建用气,至2020年,普及率为90%。

2.建立安全、可靠、完善的燃气设施和管网系统设施。

3.自泸州川南气矿0.4Mpa中压天然气输气管道引入县域燃气配气站,保留现有配气站,拟规划布置配气站7座。

第二十三条给水设施规划1.至2020年,建成一个水质优良、水量充足、普及率高的综合供水体系。

2.预测至2020年珙县县域城镇总用水量为14.4万立方米/天。

3.规划考虑新建珙县水厂1座,其它城镇规划0.2-1.5万立方米/天水厂各一座。

加强对水源及水源流域范围的全面保护,对水源所在地及流域范围内严格控制污染物任意排入自然水体。

4.消防供水与城镇供水共用一套管网系统,并沿道路按不大于120米的间距设置市政消火栓。

第二十四条排水设施规划1.根据县域体系规划,拟规划巡场城市污水处理厂1座。

县域内各镇根据规划规模设置污水处理厂或污水处理站。

2.在污水处理厂实施之前,生活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达标后排放,远期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工业生产污(废)水原则上自行处理达标排放。

第二十五条电信设施规划1.预测至2020年,市话普及率为80%,农话率为40%,实现村村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县域话机需用量达40.5万门左右。

2.电信线路在珙县城区全部埋地敷设。

3.大力发展移动通信,至2020年,移动通信网络应覆盖95%以上的村。

4.统一规划,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考虑多家通信系统的进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