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生理学汇总.
特点: ①平静呼吸时胸内 压始终为负压; ②用力呼吸时负压 变动更大;
③有时可为正压 ( 如 紧闭声门用力呼吸)。
22
(4)成因: 前提条件: ①有少量浆液的密闭腔; ②肺和胸廓是弹性组织; ③胸廓自然容积>肺容积; ④壁层胸膜紧贴于胸廓内壁, 大 气压对其影响极小。 形成因素:
肺 内 压 (大 气 压 )
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使腔静脉和胸导管扩张)。
24
二、肺通气阻力
呼吸运动产生的动力 , 在克服肺通气所遇到的阻 力后 , 方能实现肺通气。阻力增高是临床肺通气障碍 的常见原因。 弹 胸廓弹性阻力:与胸廓所处的位臵有关 性 阻 肺 力 肺弹性阻力 肺泡表面张力:2/3 通 肺弹性回缩力: 1/3 气 阻 非 气道阻力:与气体流动形式+气道半径有关 力 弹 性 粘滞阻力 阻 常态下可忽略不计 力 惯性阻力
4
第一节 呼吸器官的功能结构
一、胸廓与肺:
胸廓: 胸膜腔:密闭的腔,内仅有少量浆液 肺表面的脏层 胸廓壁的壁层 肺:支气thorax)
胸廓由肋骨、胸骨和胸椎 形成的骨架以及附着的软 组织构成其四壁、由膈肌 封闭其底部而形成的。
6
胸膜腔(pleural cavity):
25
1.呼吸器官的弹性阻力: (1)肺的弹性阻力 ①度量法:=顺应性 =(1/弹性阻力)
顺应性:指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空腔器官变形的难易程度。 顺应性大= 易扩张 =弹性阻力小 顺应性小=不易扩张=弹性阻力大
肺容积变化(△V) 肺顺应性(CL)= ─────── = 0.2L/cmH2O 跨肺压变化(△P)
20
(三)胸膜腔内压(intrapleural pressure)
(1)概念: 胸内压是指胸膜腔内的压力。 (2)测定方法: 间接法:气囊测定食管内压以间接反映胸内压 直接法:
21
(3)压力: 平静吸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0.7~1.3kPa 呼气时:胸内压 < 大气压=0.4~0.7kPa
吸
气
呼
气
18
19
(二)肺内压(intrapulmonary pressure):
肺内压是指肺泡内气体的压力。 平静吸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1~2mmHg →气入肺 平静吸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平静呼气初:肺内压 > 大气压 1~2mmHg →气出肺 平静呼气末:肺内压 = 大气压──────→气流停 用力呼吸时:肺内压的升降变化有所增加。 如:故意闭住声门而作剧烈呼吸运动。
‖ 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因肺顺应性还受肺总量的影响,所以应测单位肺容量下 的顺应性,即比顺应性。
测得的肺顺应性(L/cmH2O) 比顺应性= ———————————————————— 功能余气量(L)
肺 回 缩 力 (肺弹性组织回缩力和肺泡表面张力)
迫使脏层胸膜外移使肺扩张 迫使脏层胸膜回位
两种方向相反作用力的代数和 胸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胸内压=0-肺回缩力
23
结论: 胸膜腔内负压是脏层胸膜受到两个相反作用力相 互抵消的代数和 , 经脏层胸膜间接反映在胸膜腔的压 力。
(5)生理意义:
肺通气与呼吸运动纽带; 维持肺处于扩张状态;
第五章 呼 吸
1
概
呼吸全过程:
述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
呼吸器官的功能结构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呼吸运动的调节
呼吸
肺通气的原理
气体交换
3
呼吸系统功能
1. 2. 3. 4. 气体交换,并辅助体内酸碱平衡。 防卫, 排除异物, 加温加湿,过滤清洁。 内分泌功能(AngI AngII)。 传送气体, 说话、唱歌。
16
(一)呼吸运动
形式:
按呼吸深度分: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按动作部位分: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混合式呼吸。 混合呼吸: 正常成人。 •腹式呼吸: 婴儿、胸膜炎、胸腔积液。 胸式呼吸: 严重腹水、腹腔有巨大肿块、 妊娠、肥胖。
频率:
成人:12~18次/分 婴儿:60~70次/分
17
呼吸过程:平静呼吸
膈肌收缩使膈顶下移, 增大胸廓的上下径 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上提,扩大胸廓前 后、左右径 胸廓容积扩大, 肺在胸膜腔负压作用下被动扩张 (因肺无主动扩缩的组织结构)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入肺 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 肋骨和膈肌弹性回位 缩小胸廓上下、前后、左右径
胸廓容积缩小, 肺被动缩小
肺内压>大气压, 气体经呼吸道出肺
两种肺泡上皮细胞
13
呼吸膜 呼吸膜
表面活性物质层
肺泡上皮层
上皮基底膜层
组织间隙层
毛细血管基底膜层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
14
第二节 肺通气原理
15
一、肺通气动力
收 缩
呼 胸
扩 张 肺 扩 张
吸 廓
肌 舒 张
缩 小
脏 缩 小
原动力:呼吸运动 肺内压<大气压 肺内压>大气压 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直接动力:肺内压 吸 气 呼 气 与外界大气压间的压 力差。
舒张:肾上腺素、PGE2 收缩: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PGF2 、内皮素
体液调节
12
肺泡
吸入气体与血液进行交换的场所
双肺共三亿多个肺泡 肺泡大小不一,平均0.25mm 70m2气体交换面积
I型肺泡上皮细胞 扁平状上皮细胞,覆盖95%肺泡表层 呼吸膜基本部分 II型肺泡上皮细胞 分泌上皮细胞,覆盖5%肺泡表层 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left primary bronchus left lung
8
气管树
9
呼吸道 呼吸道
上呼吸道: 鼻、咽、喉
下呼吸道: 气管 支气管 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等
10
肺泡(alveoli)
Transmit zone
Respiratory zone
11
呼吸道口径的控制
神经调节
迷走N→乙酰胆碱+M受体→收缩→气道阻力↑ (故哮喘病人夜间发作较多) 交感N→去甲肾上腺素+β2受体→舒张→气道阻力↓ (拟交感药物治疗哮喘)
覆盖于肺表面的脏层胸膜与紧贴于胸廓内面的 壁层胸膜形成的密闭的间隙。
脏层胸膜
壁层胸膜
7
呼吸道和肺(respiratory track and lungs)
Nasal cavity
pharynx External nares (nostrils) larynx Trachea
right primary bronchus right lung diaphrag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