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幼儿园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幼儿园儿童不良饮食习惯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物质
条件不断充裕给人们的饮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目前很多大人都存在挑食等不良
饮食现象存在,而缺乏自控能力的幼儿在这方面显得更加严重。不良的饮食习惯
影响幼儿身心发育。本文重点分析目前幼儿不良饮食的现状,并给出应对措施,
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不良饮食;现状;应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
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营养是决定幼
儿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缺乏营养、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
三大主要表现,直接影响健康,只有吃得合理才能活得健康,因此要保证幼儿的
健康,就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儿童多为3到6岁,该阶段
幼儿各种行为正处于易引导阶段,所以要在幼儿园时期就加强对幼儿不良饮食习
惯的纠正。

一、当前幼儿饮食习惯现状
当今社会,多数家庭还是独生子女。父母对独子的爱护程度不言而喻。很多
家长由于教育方式的不科学,使得很多幼儿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不良
饮食习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把一些不合胃口的饭菜挑出
来不吃,甚至将饭食扔到饭桌下面。而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阶段十分关键。研究证明,三至四岁幼儿的偏
食、挑食行为较为容易纠正,适合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说,需要在
这个关键时间点,对克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使幼儿自主养
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部分家长对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知
识的匮乏,对于儿童的均衡发展重视程度也不够,对于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给予了
过度的满足,长期的娇惯使得孩子在进食时恣意妄为,由着孩子的性格来,而不
会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在家庭中形成这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后,孩子在进入幼儿
园时就会出现各种挑食的情况。更为不妥的是,当教师在跟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
不合理饮食情况时,部分家长甚至会说:不想吃就不吃了,在家里也是不爱吃这
些东西。有的家长其实想给孩子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但是孩子的挑食情况已经形
成,习惯不容易改变。这成为了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面对的一大难题。
2、幼儿对食物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缺乏,所以对于各种事情的看法非常容易受到成
年人的影响。成年人无意识的行为可能对幼儿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幼儿
园中的食物,有一些可能是孩子在入园之前没有吃过的,当教师在幼儿园给幼儿
吃这些食物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幼儿会夸张性的描述自己不愿意
吃的东西,比如说鸡蛋是臭的,说鱼太腥又有刺,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事物的初
步认识来决定对事物的喜好,但是缺乏对于食物作用的正确认知。如果家长缺乏
有效的引导,使幼儿认识到食物对于自己的益处,幼儿就容易借机有恃无恐,强
化对于偏食的意识。

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教师能够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到自身能力以及现实情况的
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也较为局限,同时,自身掌握的
健康知识贫乏,无力开展适应现实情况的健康教育,很多时候只能照本宣科。当
出现幼儿偏食的情况时,教师往往无从下手,只能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
教育,而幼儿在家受到过多溺爱,当遭遇教师的批评时,往往以哭闹来应对。很
多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向幼儿灌输某种蔬菜含有某
种营养物质,对于成长有益,这种程式化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让幼儿理解为何
要吃,吃了有什么好处。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教师多本着完成任
务的心态在开展健康教育,有些活动在选择、设计上有困难时,只好选择放弃。

三、如何改变幼儿的不良健康饮食习惯
1、利用有效手段提升幼儿对于健康饮食重要性的认知
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是做好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
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和认知,可以利用蔬菜和瓜果的卡通形象先引起幼儿
的兴趣,然后在开展相应的教育。引起幼儿对于各类食物的兴趣,是健康教育开
展的基础。可以利用卡通的形象吸引他们,增强儿童对天然食物的唯美的感官认
识,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欣赏和表达,让他们感受到各种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
使抽象的营养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幼儿认识到,这些宝贝都能帮助小朋友长身
体,离开了他们就会生病、感到不舒服,通过品尝各种食物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改
变了原有的态度。

2、增强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长的两大环境。所以说单纯的在一处环境中开展健康
教育都是缺乏连贯性的。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他们在开展健
康教育时往往较为被动,甚至采取错误的方式和方法。幼儿在幼儿园内获得的知
识无法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使得幼儿园健康教育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
说,家园合作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保障。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同时,
幼儿园也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指导工作。要定期给家长发放一些关于健康知识的
材料,进行健康教育讲座,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健康教育阶段目标,指导他们配
合幼儿园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的良性互动和沟通,家长
和教师及时沟通幼儿在两处环境中的日常表现,双方共同制定适合儿童的健康教
育方案,实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应对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结语
幼儿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画出怎样的图画,是家长和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
只有家园双方开展有效合作,集思广益,沉下心,用更灵活的方式和更耐心的引
导使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教育才能做到位,幼儿的健康发展才更
有保障。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反思自身健康教育的不到位之处。实现良性互动,共
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明月.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科教导刊(下旬),
2015,01:133-134.

[2]惠景. 帮助小班幼儿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报告[J]. 新作文(教育教学
研究),2012,01:81.

[3]顾荣芳. 舌尖上的大学问——幼儿饮食行为特点与改进策略[J]. 幼儿教
育,2013,26:4-7.

[4]包如萍. 221名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与幼儿饮食行为现状调查[J]. 海
峡科学,2007,03:94-96.

[5]李依濛. 幼儿生活与卫生行为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黄师菊,邹园园,彭碧秀,秦秀群. 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与个体化干
预[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32.

[7]顾丽苗. 浅谈小班幼儿不良午餐习惯的成因及对策[J]. 科普童话,2014,
08:26-27.

[8]秦海燕. 我园在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J]. 山东教育,
2013,26:44-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