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1 目的基因的分离和鉴定
◆ 对已知序列进行分子克隆
PCR扩增 扩增
◆与已知基因紧密连锁基因的分离
◆ 根据植株或细胞表型变异进行基因分离
转座子导入细胞 野生型 细胞核 DNA
转座子标签法
目的形状突变NA同源的序列 同源的序列 加入与植物中特定 为了实现将目的基因和植物基因组有效整合, 为了实现将目的基因和植物基因组有效整合,植物基因 工程中常在目的基因两端接上能和植物特定基因能整合的 DNA序列,一方面可以提高外源基因的插入效率;另一方 序列,一方面可以提高外源基因的插入效率; 序列 面也可以结合植物基因组表达调控规律, 面也可以结合植物基因组表达调控规律,通过调整所加同 源序列的碱基序列有效地控制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和表达 时间,使目的基因更便于操作以及整合后更好地发挥作用。 时间,使目的基因更便于操作以及整合后更好地发挥作用。 加入报道基因 常用的报道基因: 常用的报道基因:lacZ、ocs、cat、nptⅡ、lux和gus 、 、 、 Ⅱ 和
第六章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对植物病 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病害) 害(病毒、细菌、真菌、线虫等病害)具有一定抗性的转基 因植株。 因植株。
► 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 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 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 ► 1994年首批转基因作物如延熟西红柿和抗除草剂棉花等获得批准 年首批转基因作物如延熟西红柿和抗除草剂棉花等获得批准
2.4 转化植物细胞的筛选及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 植物外植体经过农杆菌或 植物外植体经过农杆菌或DNA直接转化后,大部分 直接转化后, 直接转化后
细胞是没有转化的,只有极少数是转化的, 细胞是没有转化的,只有极少数是转化的,这就需要采用 特定的的方式将未转化细胞与转化细胞区分开来, 特定的的方式将未转化细胞与转化细胞区分开来,淘汰未 转化的细胞, 转化的细胞,然后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在适宜的环境条 件下使转化的细胞再生成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件下使转化的细胞再生成可育的转基因植株。
加入翻译起始密码子 由于植物中mRNA的翻译起始密码子多数也是 的翻译起始密码子多数也是AUG, 由于植物中 的翻译起始密码子多数也是 , 因此, 因此,要在目的基因功能蛋白的编码序列前加上适当的 核苷酸序列。 核苷酸序列。 加入终止密码子 植物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mRNA翻译终止密码子有 翻译终止密码子有 植物基因工程中所使用的 UAA、UAG、UGA三种。一般在目的基因功能蛋白的 三种。 、 、 三种 编码序列后直接加上对应的碱基序列。 编码序列后直接加上对应的碱基序列。实验中通常采用 的是Ti质粒中的 质粒中的Nos终止子。 终止子。 的是 质粒中的 终止子 加入增强序列
加入转录的加尾序列 真核生物为保证一个结构基因表达完全末端需要有 一个加尾序列。其功能一方面保证转录的终止; 一个加尾序列。其功能一方面保证转录的终止;另一 方面保证形成有活性的mRNA链。植物基因工程中常 方面保证形成有活性的 链 用的加尾序列是AATAAA。 用的加尾序列是 。 插入内含子 内含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之一。 内含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的特点之一。在基因 工程中, 工程中,多数不用在目的基因中插入这种片段就能得到 有效的表达,因此,认为它是基因产物功能非必需的。 有效的表达,因此,认为它是基因产物功能非必需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在目的基因适当的位置插入这 种序列,其表达量可以提高几十到几百倍。因此, 种序列,其表达量可以提高几十到几百倍。因此,有人 推测,内含子可能在基因翻译中起增强子的作用。 推测,内含子可能子基因
◆ H. Anzai(1989),et al.分离到了抗烟毒素(tabtoxin) 分离到了抗烟毒素( 分离到了抗烟毒素 ) 的基因ttr,将基因ttr与 的基因 ,将基因 与CaMV 35S启动子融合成嵌合基 启动子融合成嵌合基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转入烟草,获得ttr高表达 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转入烟草,获得 高表达 量的转基因植株, 量的转基因植株,对烟毒素和病原菌的侵染均表现出良 好的抗性。 好的抗性。 ◆ 菜豆毒素(phaseolotoxin)是一种非寄主专化性毒 菜豆毒素( ) 产菜豆毒素的P.s.pv.phaseolicola菌株通过 菌株通过argK基因 素,产菜豆毒素的 菌株通过 基因 合成一种不被菜豆毒素抑制的OCTaseR酶,从而对该毒 合成一种不被菜豆毒素抑制的 酶 素不敏感。 基因导入烟草和菜豆, 素不敏感。将argK基因导入烟草和菜豆,获得的转基因 基因导入烟草和菜豆 烟草和菜豆对P.s.pv.phaseolicola有较高的抗性。 有较高的抗性。 烟草和菜豆对 有较高的抗性
►目前,已经商品化的转基因作物所转入的外源基因主要是抗性基 目前,
因,只有少数是改良作物品种性状的。 只有少数是改良作物品种性状的。
1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策略
1.1 导入植物抗病相关基因和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 在植物抗性基因的利用方面 根据已有的R基因结构特征 设计新的R基因 基因结构特征, 基因。 ◆ 根据已有的 基因结构特征,设计新的 基因。 ◆ 异源表达 基因。 异源表达R基因 基因。 向同一株植物中导入多个R基因 基因。 ◆ 向同一株植物中导入多个 基因。 在病原菌无毒基因的利用方面 转病原菌无毒基因。 ◇ 转病原菌无毒基因。 将病原菌无毒基因和相应的R基因一起导入植物 基因一起导入植物。 ◇ 将病原菌无毒基因和相应的 基因一起导入植物。 导入与植物抗病信号有关的基因。 ◇ 导入与植物抗病信号有关的基因。
第七章 转基因作物及其外源 抗性基因检测技术
概况
世界上已批准 进行商品化转基因 作物:大豆、玉米、棉花、 西红柿、马铃薯、甜椒、 作物:大豆、玉米、棉花、 西红柿、马铃薯、甜椒、西 葫芦、木瓜、甜菜、矮牵牛、亚麻、烟草、西瓜等, 葫芦、木瓜、甜菜、矮牵牛、亚麻、烟草、西瓜等,其中 前四种超过了99%,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转基因大豆,种植 前四种超过了 %,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转基因大豆, %,种植面积最大的是转基因大豆 面积为3650万公顷,占62%,其次是转基因玉米,种植面 万公顷, %,其次是转基因玉米 面积为 万公顷 %,其次是转基因玉米, 积为1240万公顷,占21%,第三是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 万公顷, %,第三是转基因棉花 积为 万公顷 %,第三是转基因棉花, 万公顷, %,第四是转基因油菜 为680万公顷,占12%,第四是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 万公顷 %,第四是转基因油菜,种植面积300 万公顷, 万公顷,占5%。 %。
进行商品化生产。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转基因作物有 种 多个品系 多个品系。 进行商品化生产。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转基因作物有1 6种70多个品系。
►自1986年3月以后,我国已研究的转基因作物 类,涉及的转基因 月以后, 年 月以后 我国已研究的转基因作物47类
103种。正式公布的转基因作物:棉花、大豆、西红柿、青椒和矮牵牛。 种 正式公布的转基因作物:棉花、大豆、西红柿、青椒和矮牵牛。
2 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技术环节
◆ 至今已分离的供植物基因工程应用的目的
基因有100多个,其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抗病毒、 多个,其中研究得比较多的是抗病毒、 基因有 多个 细菌和真菌的基因, 细菌和真菌的基因,能杀死害虫或使害虫拒食的 基因,能抵抗各种除草剂的基因,能抗逆境如干 基因,能抵抗各种除草剂的基因, 高寒、高温盐碱等的基因, 旱、高寒、高温盐碱等的基因,能提高植物体中 蛋白质含量或蛋白质品质的基因等等。 蛋白质含量或蛋白质品质的基因等等。这些基因 中有些是来自植物本身,有些来自微生物, 中有些是来自植物本身,有些来自微生物,还有 少数是人工合成的。 少数是人工合成的。
◆ 目前,转化细胞与非转化细胞的区分及非转化细胞 目前,
的淘汰常采用抗菌素抗性基因及抗除草剂基因, 的淘汰常采用抗菌素抗性基因及抗除草剂基因,总称筛选 标记。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筛选标记是nptⅡ 标记。植物基因工程中常用的筛选标记是 Ⅱ(neomycin phosphotransferase)基因和 (chloramphenicol acetyltr)基因和cat( ansferase )基因
基因挽救技术 基因组相减法 cDNA差式显示 差式显示
用转座子序列
完整的目的 性状基因 转座子标签法流程图
2.2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目的基因分离后,往往需要经过修饰才能应用于 目的基因分离后, 植物基因工程。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就是在目的基因的5’ 植物基因工程。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就是在目的基因的 端加上启动子,在基因的3’端加上中止子 端加上中止子, 端加上启动子,在基因的 端加上中止子,以便使外源 基因能在植物中有效地表达,充分发挥其功能。 基因能在植物中有效地表达,充分发挥其功能。 加入启动子区 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外源基因常选用的启动子主要 质粒的T-DNA序列上分离的启动 有3类:第一类是从 质粒的 类 第一类是从Ti质粒的 序列上分离的启动 具有真核生物转基因起始所需的TATA盒和 盒和CAT盒; 区。具有真核生物转基因起始所需的 盒和 盒 第二类是CaMV的35S和19S启动子;第三类是从植物 启动子; 第二类是 的 和 启动子 本身分离出来的启动子。 本身分离出来的启动子。
2.3 目的基因向植物的转化
◆ 近年来,植物的遗传转化技术得到了迅 近年来, 速的发展,已建立了多种转化系统, 速的发展,已建立了多种转化系统,如以农杆 质粒及Ri质粒为载体的转化系统 菌Ti质粒及 质粒为载体的转化系统,以PEG 质粒及 质粒为载体的转化系统, 介导的原生质化学导入法、电激法、基因枪法、 介导的原生质化学导入法、电激法、基因枪法、 花管导入法等等。总之, 花管导入法等等。总之,植物细胞遗传转化系 统可分为两大类: 统可分为两大类:以载体为介导的基因转化 (vector mediated gene transfer)和DNA直接 ) 直接 转化( 转化(naked DNA transf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