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分课时)
第二章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分课时)
注: 维生素类物质不耐高温,温度超过120℃时, 易被破坏,故用这类物质作培养基灭菌时, 应注意温度不宜过高。
而在袋料栽培食用菌过程中,由于人们根据食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菌对营养的要求配制而成的培养基,较适宜菌丝
生长和子实体分化,故出菇早,产量高。(生物 效率较高)
3、矿物营养
食用菌的生长还需一定的矿物营养,如: P 、 K 、 Ca、Mg、S、Co、Zn、Cu、Mn等。 1)种类 A 大量元素:如:P、K、Mg、 Ca等,需要量大, 一般100~500mg/升,通常需添加。 B 微量元素:如:Fe、Cu、Zn等,需要量少,一 般 0.01mg /升。水和农副产品中常含有一 定量的微量元素,通常不需另行添加。 2)来源 KH2PO4、MgSO4、石膏(CaSO4)、过磷酸钙、 草木灰、CaCO3等。
第二章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
第一课时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食 菌丝体(营养体):分解基质,吸收营养和水分。 用 菌 子实体(繁殖体):产生孢子,繁殖后代,供 食用。
绣 球 菌
喇 叭 菌
牛 肝 菌
子实体 (繁殖体)
菌丝体(营养体)
子实体 (繁殖体)
一、形态结构
㈠ 菌丝体 1、概念
菌丝:由一个孢子萌发而成的管状细胞,宽度约 为3~10μm。
长阶段其菌丝体可形成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特
殊结构,称之为变态组织。 常见的变态组织有以下几种:
3、菌丝体的组织化 ⑴菌 核 真菌在生活过程中由菌丝密集而形成的块状或 颗粒状的休眠体。 功能:①抵抗不良环境;②贮存养分。 如:茯苓、猪苓、雷丸的药用部分就是菌核。
3、菌丝体的组织化
⑵菌 索
由菌丝密集而成的绳索状的结构。其 外貌与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 功能:①输送养料;②抵抗不良环境。 如:密环菌能产生典型的根状菌素。
返回本 节
特点
质配始
质配 结果
返回本 节
突起
返回本 节
部位:次生菌丝顶端细胞 实质:有丝分裂 锁状联合 结果:菌丝伸长分支 痕迹:丝壁有突起
锁状联合过程
返回本 节
③三生菌丝(结实性菌丝) 是已组织化的次生菌丝。
返回本 节
3、菌丝体的组织化
在生长的一定阶段,由于功能需要许多食用 菌菌丝会形成菌组织。 变态组织(菌组织):有些食用菌在一定生
1)丝状菌肉(菌丝体)
大部分食用菌的菌肉是由丝状的菌丝体组成。 可再生:这些菌丝虽然组成了子实体,但将这些组织 分别放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均可长成新的菌丝。
丝状
泡囊状
返回本 节
菌肉:
2)泡囊状丝状菌肉(菌丝体(少)+泡囊)。
菌肉中除少量菌丝体外,其它是由菌丝膨大而成 的泡囊。
失去再生能力:这些泡囊虽然来源于菌丝,但已失
马勃(球状)
银耳(叶状) 牛舌菌(舌状)
榆耳(耳状)
珊瑚菌(树枝状)
返回本 节
块菌(块状)
金耳(脑状)
角勺(匙状) 竹荪(笔状)
返回本 节
肉球菌
杯菌
绣 球 菌
喇 叭 菌
牛 肝 菌
返回本 节
3.子实体结构(以伞状 子实体为例) 菌盖 都有 菌柄
结构 菌环 部分有 菌托
返回本 节
1、菌柄
位于菌褶下方,是菌盖的支持物。 绝大多数食用菌有菌柄,少数食用菌完全无柄。 功能: 1)支持子实体; 2)输送营养及水分的功能。 着生方式: 1)中央生:菌柄生于菌盖中央。 2)侧生:菌柄生于菌盖的一侧。 3)偏生:菌柄生于菌盖的偏心外。 着生位置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简 答 题
1、什么叫生活史?写出生活史简图。
第二课时
一、食用菌的营养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的营养物质
(一)营养类型
异养,不能合成养料,通过菌丝细胞从环境 中摄取营养物质。 根据营养物质的来源,可将食用菌分为三种 不同的营养类型。
腐生型食用菌
只能分解死的有机体上来吸取营 养,如香菇、凤菇、草菇、木耳 等大部分的食用菌属之。 只能从活的有机体上吸取营养, 如牛肝菌、冬虫夏草就是寄生在 蝙蝠、蛾幼虫上的虫草菌。 既能在死的有机体上生活,又能 从某些特殊的有机体根部吸取营 养,如密环菌。
蜜环菌 的菌索
⑶子座
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容纳子实体的垫状结构。 功能:繁殖 如:冬虫夏草从菌核上长出棒状的柄部和头部子座, 在头部周围生有许多子囊壳; 竹黄的子座初为肉质,以后变成软木质,粉红色 块茎状或似肿瘤,寄生于竹子的小枝上,引起竹赤团 病,又称竹肉,可入药。(子囊壳埋生于子座近表层 的组织内,寄生于竹枝上,引起竹赤团子病。)
例:
1) 银耳其单核、双核菌丝均可形成芽孢子,遇适 合环境可萌发形成单核、双核菌丝。
2)香菇的单核、双核菌丝均能形成休眠孢子(厚 垣孢子)
(三)食用菌的生活史
3、食用菌的生活史简图(担子菌纲食用菌为例)
减数分裂
有性孢子
无性孢子
萌发
子实体
核配
单核菌丝
质配
双核菌丝 食用菌的生活史简图
填空题
1、食用菌的形态分( 1 )和( 2 )两大部分。前 者主要功能是( 3 );后者主要功能是产生孢 子,繁殖后代,可供人们食用的部分。 2、担子菌纲的食用菌菌丝可分为(4)菌丝和(5) 菌丝二种,其伞菌子实体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 (6)、(7)、(8)、(9)、(10)五个部 分。 3、食用菌菌丝体常见的变态组织有:( 11 )、 ( 12)、( 13)。 ( 11)菌核,( 12 )菌索,( 13 )子座
菌丝体:许多菌丝相互交错成的网状物。(许多 菌丝形成群体)
菌丝
菌丝体
(2)菌丝体的类型
基内菌丝 部位 气生菌丝 菌丝体 初生菌丝 形成过程 次生菌丝(主要) 三生菌丝
返回本 节
一、形态结构
㈠ 菌丝体 2、种类 担子菌类的食用菌如白蘑菇、草菇、平菇等它 们的菌丝还可分为二种。 ⑴单核菌丝 由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初生 菌丝,然后再形成许多隔膜,使之成为每个细胞 仅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称为单核菌丝。 即:孢子萌发→多核初生菌丝→隔膜→单核菌丝 (每个cell只含一个核)
黄豆粉、花生饼粉等
6)C/N:要使食用菌栽培成功,仅提供必需的
氮素和碳素是不够的,还需注意碳、氮比例( C
/N)。
一般来说:营养生长阶段 C / N以 20∶1为好,而
生殖生长阶段则以30~40∶1为好。
2、氮源
段木栽培
用段木栽培食用菌时,由于段木中 C/ N过高,
一般达 260∶1,所以菌丝生长缓慢,发菌期长,
去再生能力。因此,用组织块分离培养菌种,往往
不易成功。
如:红菇、乳菇。
菌肉:
3)胶质状丝质菌肉(菌丝体(少)+胶状物质(多) 菌肉由少量菌丝扭结而成,但菌丝间充满胶装物质。 不易再生:这类菌肉中菌丝比例少,用组织块分离培 养菌种,也不易成功。 如:白木耳、黑木耳等。
5、菌褶与子实层
1)菌褶
菌盖下面辐射状生长的薄片叫菌褶。其中间是菌髓, 两面是子实层,通常为片状组织。
2、氮源
1)概念:供给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氮素来源 的含氮物质。
2)功能:构成蛋白质和核酸。
3)种类: 1)有机氮: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等 2)无机氮:铵盐、硝酸盐等 4)吸收:蛋白质类营养不能被食用菌菌丝体 直接利用,必须经蛋白酶水解成氨基酸后才 能被吸收。
2、氮源
5 )来源:麸皮、米糠、尿素、豆饼、玉米粉、
5、菌褶与子实层
4)子实层分布
除木耳在耳面,猴头菌在剌表面,羊 腹面
肚菌在菌盖凹穴表面外,黑木耳腹面,在
绝大多数食用菌子实层均排列在菌褶的两 侧或菌管内壁。 剌 凹穴
(三)食用菌的生活史
1、生活史概念:指食用菌从孢子开始经过一定的生 长发育,又产生孢子的整个生长过程。
(孢子→生长发育→产生新孢子) 2、详细过程: (1) 有性繁殖: 子实体产生的孢子在适合条件下萌发,形
2、菌环 概念:有些食用菌在幼小时,菌柄和菌盖之 间有一包膜相连,子实体长大时,该膜破裂, 一部分留在菌盖边缘,一部分留在菌柄上。 留在菌柄上的称为菌环。 即内菌膜残留在菌柄上的环状物。
着生位置:有上、中、下三种。
菌环
返回本 节
1-2.单层;3-4.双层、可滑动;5.絮状; 6.蛛网状;7- 8.破裂后附着菌盖边沿
2)子实层 是菌褶上着生担子的部分或是子实体的产孢表面。
菌髓
菌褶 子实层 担子菌:担子、囊状体
子囊菌:子囊、侧丝
5、菌褶与子实层
3)子实层结构
不同的食用菌子实层的结构不同,子囊 菌的子实层由子囊和侧丝组成,担子菌的 子实层则是由无数栅状排列着的担子和囊 状体组成。 担子菌:担子、囊状体
子实层
子囊菌:子囊、侧丝
返回本 节
3、菌托 概念:有些食用菌幼年时,其菌蕾的 外包着一层膜。菌蕾长大,外膜破裂, 留在菌柄基部的残膜称为菌托。 即是外菌膜残留在菌柄基部的环状物 或苞状物等 各种食用菌的菌托、菌环的有无、 大小、位置、形状、颜色等的区别, 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1.苞状, 2.鞘状, 3.鳞茎状, 4.杯状, 5.杵状, 6.瓣裂, 7.菌托退化, 8.带状, 9.数圈颗粒状
返回本 节
返回本 节
一、形态结构
⑵双核菌丝
担子菌类食用菌中,单核菌丝仅占很短时间,两 个单核菌丝很快结合,发生质配,但不核配,形成每 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的菌丝,称双核菌丝。 (每个细胞内含有二个细胞核)
单核菌丝1 双核菌丝
单核菌丝2
1个细胞核
质配
2个细胞核
② 次生菌丝
来源 特征 两初生菌丝质配而成 多细胞双核菌丝 细胞壁上有锁把状突起 粗壮,分支多,生长快 多以锁状联合方式分裂 生理成熟时形成子实体 生长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