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途径
(河北省阜城县崔庙镇砖门完小)滕爱红我认为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真正地让孩子们多动手、动嘴、动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地从传统教育束缚中解脱出来。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早就指出,由于几千年旧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儿童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时间都被束缚着。
他大声疾呼冲破旧的教育传统,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提出“六个解放”,即解放他们的脑袋,让他们敢于冲破束缚,大胆地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干;解放儿童的眼睛,引导他们去看清事物的本质;解放儿童的嘴,鼓励他们大胆地讲和问;解放儿童的空间,支持他们自由到社会和自然中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摆脱繁重的课业负担,去思考人生,着意创造。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的学生被解放了吗?实事求是地说,还是没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从教的角度去思考怎样提高课堂效率,讲课追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课堂俨然成了教师展示教学技巧的舞台;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和几个尖子生在唱戏,其余学生当观众,课堂中缺乏广泛的、多向的交流,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被忽视;在阅
读过程中,把理解教材当做目的和中心,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师生成了教材的奴隶,阅读过程中的顿悟、美感、灵性、想象被忽视。
这种长期以来的“牵引式”、“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独特个性,磨灭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随着当代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格的健全和个性的发展,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大大增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如果阅读教学仍然一味要求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文本,就不符合学生的发展实际。
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直努力实践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
践行“对话型”语文教学,“对话型”语文教学,是指以小学语文课堂为特殊空间,以文本为凭借,师生均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交谈和交流的一种人性化和创造性质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观点、主张的对话、交流,而且还指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心灵、情感的对话交流。
一、创设“多元对话”的情景。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
”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动情。
情境也是滋生对话的土壤,学生只有入情入境了,才能激发其对话的热情和欲望。
因而,情境的创设是对话顺利开展的关键。
关于对话情境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不同、学生的实际水平等,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对话情境。
(一)创设课文情境。
在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情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很好地引起学生对话的欲望,并提供对话的素材。
如:教学《雨点儿》一课,可利用多媒体呈现下雨后大地的景象:小草更绿了,小花更红了。
生动的画面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有的说:“花儿多美啊!”有的说:“雨点儿真是谢谢你们了!”又如,在教学《丑小鸭》一课时,教师配上凄美的音乐动情地范读课文的3-6小节,凄美的音乐声、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的意境之中,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
(二)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在情境中沉思,在情境中领悟真谛。
如:教学《赵州桥》一课时,课始教师课件出示一幅“赵州桥”图,学生边看图边富有感情地描述:“在我国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
有一座历史悠久、举世闻名的石拱桥——赵州桥,这是一座古老而坚固的石拱桥。
1300多年来,它经受风吹雨打、洪水冲击、地震摇撼、车辆重压等种种考验,仍屹立不倒。
”通过教师的描述,激起了学生的疑问,学生睁着好奇的眼睛,纷纷举手提问:“为什么赵州桥经历了1300多年的历史还能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呢”教师在学生亢奋的状态下,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从书中去寻找答案。
学生围绕这个问题饶有兴趣地与文本对话,深刻地体会到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独创性和设计者李春的聪明才智。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等等,以促进对话的动态生成。
二、灵活运用“对话”的策略。
在“对话型”课堂中,我们经常以各种活动(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比一比等)巧妙融合展开语文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学以致用,增长见识,培养综合能力。
如我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先让学生看着夜空图唱一唱《小小的船》,再请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在月亮上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课文,最后再让学生画下自己看到的或想象之中的夜
空图。
又如在学习《称象》时,我在让学生充分感受曹冲的称象方法后,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四人小组合作向曹冲挑战,学生经过激烈地争论之后,想出了许多令人预想不到的答案,有的说:“我们觉得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太麻烦,可以把石头换成羊。
”有的说:“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羊要人赶,如果把羊换成士兵不就更方便了。
”还有的说:“还可以利用跷跷板的原理称出大象的重量。
”等。
在与曹冲的挑战中,学生积极地动脑,大胆地设想,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这样的对话模式,形式新,于变化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始自终能有滋有味地与文本对话。
“对话型”的语文课堂解放了儿童的时空,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让他们与“生活对话”、与“社会对话”。
为此,在课堂上我努力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教学《胖乎乎的小手》,我布置的作业就是让孩子回家帮爸爸妈妈扫地、抹桌子;教学《小小的船》,我指导孩子在夜空下看星星、看弯弯月亮;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我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生活中的指南针。
如此,清风活水进课堂,课堂生机盎然;海阔天空皆课堂,只为学生发展。
陶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与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以及“轻负高质”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在语文学科中践行
“对话型”的教学,真正解放了孩子们的“大脑、双手、嘴巴、空间和时间”,循序渐进地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