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湖北、湖南同处我国中部地区,区位紧邻。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两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基本形成了既具有一定地缘共性,又具有各自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特征。
以邻为师,透析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湖北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湖南和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势及差异比较(一)发展水平──经济规模水平:湖南经济总量略高于湖北,但人均水平湖北领先。
经济总量上,2010年湖南和湖北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5902.12亿元和15806.09亿元,湖南高于湖北96.03亿元。
从“十一五”时期发展过程看,两省GDP规模大小互有交替;其中2006年、2007年湖北GDP规模分别高于湖南72.45亿元和30.68亿元,2008年、2009年湖南高于湖北226.08亿元和98.59亿元。
从两省GDP的相对差异(湖北/湖南-1)看,2006年至2010年分别为0.96%、0.33%、-1.96%、-0.75%和-0.6%。
虽然湖南GDP总量规模大于湖北,但两省的相对差异不大,多数年份(除2008年外)在±1%以内。
在人均GDP水平方面,2005年湖北和湖南人均GDP同时跨越一万元大关,分别达到11431元和10426元;2009年又同时超过两万元,分别达到22677元和20387元;预计2010年分别达到27600元和24800元左右。
从发展进程看,近5年湖北和湖南两省人均GDP的绝对差额分别为1347元、1714元、1726元、2290元和2800元(预计),湖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从两省人均GDP相对差异情况看,近5年湖北分别高出湖南11.3%、11.8%、9.5%、11.2%和11.3%(预计)。
──财政收入水平:湖南财政收入规模大于湖北,但财政收入质量湖北占优。
2010年,湖南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1.69亿元,高于湖北70.46亿元;2006年至2009年湖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477.93亿元、606.55亿元、722.71亿元和844.96亿元,分别高于湖北1.85亿元、16.19亿元、11.86亿元和30.09亿元;湖南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规模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从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看,2006年至2010年湖北分别为72.82%、73.51%、75.57%、75.61%和76.9%,分别高于湖南5.92、5.81、8.28、8.36和9.3个百分点。
湖北财政收入质量明显优于湖南。
──居民收入及生活水平:湖南城镇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对比优势明显,但湖北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高。
从居民收入水平看,2006年至2010年湖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0505元、12294元、13821元、15084元和16566元,分别高于湖北702元、809元668元、717元和508元,并分别先于湖北一年突破一万元和一万五千元大关。
“十一五”时期,湖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高于湖南,其中2009年跃上五千元台阶,达到5035元;2010年达到5832元,高于湖南210元,且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从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看,2005至2009年湖南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低于湖北3.2个百分点,湖北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低于湖南2.7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水平:湖北对外贸易水平相对于湖南具有较大优势,湖南对外招商引资规模后来居上。
虽然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2010年湖北仍实现进出口总额259.07亿美元,是湖南的1.76倍,绝对差额112.18亿美元;其中出口144.4亿美元,是湖南的1.82倍,绝对差额64.8亿美元。
相对而言,2005年以来湖北进出口贸易总体领先优势扩大了24.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优势扩大了63个百分点。
与湖南相比,湖北对外贸易水平不仅具有明显的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而且优势还在进一步拉大。
从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看,2005年之前湖北大于湖南,2006年湖南超过湖北,并逐年拉大距离;到2010年湖南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51.84亿美元,比湖北多11.34亿美元,高出湖北28%。
近5年湖南实际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年均增长23.6%,快于湖北12个百分点。
(二)发展速度2010年,湖北和湖南两省生产总值实际增长14.8%和14.5%,湖北略快于湖南。
“十一五”发展动态上,湖北和湖南两省经济总量均呈较快增长态势。
5年来,湖北生产总值(现价)增长1.42倍,年均名义增长19.4%,湖南增长1.44倍,年均名义增长19.5%;按可比价格计算,湖北、湖南年均实际增长13.9%和13.98%。
增长速度湖南与湖北大体相当。
──从产业发展看,湖南第一、三产业强于湖北,湖北第二产业强于湖南。
2010年,湖北和湖南三次产业分别增长4.6%、21.1%、10.1%和4.3%、20.2%、11.5%;湖北第一、二产业增长快于湖南0.3和0.9个百分点,湖南第三产业增长快于湖北1.4个百分点。
从总量看,湖南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大于湖北192.44亿元和354.68亿元,湖北第二产业增加值大于湖南451.09亿元。
从“十一五”期间发展动态看,湖北第一产业发展稳健,湖南第二、三产业规模扩张速度快于湖北。
近5年间,湖北第一产业增加值(现价)年均名义增长14.7%,快于湖南0.4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名义增长22.5%和17.5%,分别慢于湖南0.5和1.1个百分点。
──从内部需求看,湖北内需规模整体大于湖南,投资领域领先优势明显,消费市场领先优势较大。
投资方面,2010年湖北和湖南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802.69亿元和9821.06亿元,湖北投资规模大于湖南980.63亿元;与2005年相比,湖北领先优势扩大709亿元。
发展动态上,“十一五”期间湖北和湖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都在30%左右,两省投资增长基本同步。
但在投资结构方面,两省存在一定差异。
2010年,湖北、湖南两省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所占比重分别为39.4%和40.5%,湖北低于湖南1.1个百分点。
消费方面,2010年湖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719.44亿元,湖南为5775.26亿元,湖北比湖南多944亿元左右;与2005年相比,湖北零售市场规模的领先优势扩大了近1倍。
发展动态上,“十一五”期间湖北和湖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名义增幅分别为17.8%和18.5%,湖南对湖北形成追赶之势。
(三)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湖北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突出,湖南第三产业相对占优,且产业结构更为均衡。
2010年,湖北和湖南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3.6、49.1、37.3和14.7、46、39.3,湖北第二产业比重高于湖南3.1个百分点,湖南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高于湖北1.1和2个百分点。
从两省第二、三产业比重差异看,湖北二、三产业比重相差11.8个百分点,湖南为6.7个百分点,湖南产业结构相对均衡。
从“十一五”期间两省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看,湖北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主导地位更加突出,而第一、三产业比重则分别下降了3个百分点;湖南第二产业比重上升6.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4.6和1.5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两省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相同,但湖南不仅在第二产业比重提升幅度上略高于湖北,而且第三产业的地位也明显高于湖北。
──工业结构:湖北工业规模大、基础雄厚,湖南工业成长快、发展灵活。
整体上看,两省工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处在同一方阵,但结构差异较大。
增加值总量:湖北工业增加值规模大于湖南,但相对领先优势在缩小。
2010年,湖北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现价)6726.53亿元,比湖南多451.43亿元,高出湖南7.2%;而2005年高出11.3%,5年来湖北相对领先优势下降了4.1个百分点。
规模结构: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实力相对雄厚,但规模以下工业总量偏小,与湖南的差距较为明显。
2009年,湖北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现价)15567亿元,比湖南多2059亿元,高出湖南15.2%;而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现价)比湖南少800.69亿元,与2004年相比差距扩大了481.86亿元。
行业结构:湖北工业以资本、技术和能耗密集行业为主导,湖南则以资源优势行业为支柱,两省存在较大差异。
2009年,湖北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行业达到5个,分别为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力;湖南有食品、石化、有色冶金3个行业过千亿。
湖北过千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工业50.8%,湖南过千亿行业的比重仅为24.3%。
从高新产业发展情况看,湖北基础相对较好。
2009年,湖北以医药制造、通信电子、仪器仪表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87亿元,占全省工业的9.7%;总量和比重分别高于湖南435亿元和1.7个百分点。
从高耗能产业发展情况看,湖北规模相对较大。
2009年,湖北石化、建材、钢铁、有色、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912亿元,占全省工业38.6%,湖南为37.9%。
产业集群:湖北与湖南旗鼓相当。
在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名单中,全国有19个省市区入围,浙江、广东、江苏、福建、山东五省占了70个。
其中浙江24个、江苏15个、广东13个、山东和福建分别为11个和7个,而湖北、湖南同为2个,少于山西(4个)和河南(3个)。
市场主体:湖南企业数相对较多,结构多元。
到2009年末,湖北工业企业单位数达到66324家,比湖南少44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027家,比湖南多716家;规模以下企业52297家,比湖南少5131家。
2008年,湖北个体工业22.35万家,比湖南少9.15万家。
从市场主体类型结构看,两省国企数量接近,湖北“三资”企业相对较强,湖南私营企业规模较大。
2009年,湖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数为864家,湖南为823家;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现价)的比重,湖北为42.0%,湖南为29.6%。
湖北“三资”企业数达到891家,居中部首位,比湖南多297家。
湖南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达到9021家,比湖北多1146家;实现现价产值5672亿元,是湖北的1.58倍;私营工业产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为42.0%,高于湖北19个百分点。
──主要服务业:湖南服务业发展重点突出,旅游产业特色鲜明,文化产业整体优势明显。
旅游产业:湖南基础较好,发展特色鲜明;湖北进步明显,发展潜能较大。
湖北、湖南两省旅游产业在2009年共同迈上千亿台阶,2010年两省分别实现旅游总收入1460.53亿元和1425.8亿元;旅游总人数2.11亿人次和2.06亿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