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古代汉语 文字讲解



班——别——判
(六)假借
• 许慎是最早对假借作出定义和界定的, 他把假借放在六书之末,作出这样的界 定: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 是也。
假借字的分類
类别 本 义 東 :口 袋
久借不归 而 :胡 须
萬 :蝎 子 莫 :傍 晚
鸠占鹊巢 求 :皮 衣
其 :簸 箕
另造字
暮 裘 箕
城晴呼跨睬昭 飘鸠战郊雅切 空箕罟草室雾 背斧裘鸳恭驾 闻赢粥随哀莽 围阁匪衙衷戚 疆栽颖腾赖题 超徒房病旗寐
形声字的辨识
形声-形符、声符的辨识
山 屿峰岐峙岖

汕讪疝仙氙

土 场坦埂城堡
吐肚杜牡徒
声 符
關於右文說
•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为右文。古之
• 字,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
• 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东汉·许慎是 《说文解字》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 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 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 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 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 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 托事,令、长是也
众。
2.异体会意
• 异体会意就是会合两个不同意思的形体,
(四)形声
•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 河是也。”
• 许慎在《说文·序》中说:“仓颉之初作 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 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孶乳而浸多 也。”
形声-组合方式
• 左形右声 • 左声右形 • 上形下声 • 上声下形 • 内形外声 • 内声外形 • 形占一角 • 声占一角
2.象形字是独体字;会意字是合体 字。
会意-与指事的区别
• 会意字由几个意符构成,每个 意符基本上由它的形象来会意。 指事字则包含了抽象的指事
符号,甚至全由抽象符号构成。
1.同体会意
• 同体会意是重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 符号,表示一种新意,(友/北)
• 两木为“林”,三木为“森”, • 二屮为“艹”,三屮为“卉”, • 四屮为“茻” • 两虫为,三虫为“虫” • 三鱼为鱻/三日为晶 • 两人相随为从,两人相北为背,三人为
• 1.建类一首 — 二字同部首 • 2.同意相受 — 二字可互训
排-挤 顶-颠 缠-绕
追-逐 勤-劳 辽-远
呻-吟 打-击 险-阻
转注三说
• 1.形转说:
• 代表人物:江声 徐锴
• 主要观点:《说文解字》540部首中, 同一部首里的字都是转注字。
• 例字:老——耄——耋——耆——

考——孝
转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
• 郑众的说法:
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偕声。
二、“六書”说的内容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 是也
象形脱胎于图画 :
象形字不等于是图画,大都带有 写意性质的
有时还可把肢体部分省掉,只画头部,
独体象形


合体象形
有关人体的
有关动物的
有关自然界
有关居室器用的
字本义的一种辅助手段。 贡献:注意到了“义存乎声”的现象,对于探索音义
关系有一定的启示。
缺陷:1、陷入绝对化,其实有很多声符相同的字 其义并无联系;2、它局限于“形”,而未认识到“声”, 故不能解释字形不同而音近义通的字。
(五)转注
• 许慎认为“转注者,建类 一首,同意相受,考、老 是也。”
轉注的條件
• 许慎认为“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 撝,武、信是也”
➢谊即义,按照要记录的语词的概念,会 合两个字的意义。
➢撝同挥,以见出所指向的新义。
会意-与象形的区别
• 1.象形字由具体形象来表意,通常只 • 用于表示有一定形体的物体,很难用于表示 • 意义抽象的或没有具体形象的概念;会意字 • 则由若干个意符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 • 某意义,所表达的意义比较抽象。
• •假 •借 • •
• 2.义转说
• 代表人物:戴震 段玉裁
• 主要观点:可以互相训释的字都是转注 字。
• 例字:觉——悟

蹲——居
转注三说
• 3.音转说
• 代表人物:章太炎 黄侃
• 主要观点:“建类一首”的“类”不是 部首,而是声类。意义相同、声音相同
或相近的一组字,称为同族词或同源词, 即转注字。
• 例字:柔——弱;恫——痛;
• 如戋(jiàn),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
• 小者曰钱,歹(è)之小者曰残,贝之小者
• 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沈括《梦溪笔谈》
右文說
仑 《集韵》:“叙也。” (有秩序)
沦 水的运动成纹理。 《说文》:水波也。
伦 人与人之间一定的关系《。韵会》:常也。
论 意见有条理。
《说文》:议也。
轮 辐的排列有一定次序。《说文》:有辐曰轮。
抡 按次序选择。
《说文》:择也。
• 右文
王安石 《字说》
讼:言之于公。 郊:与邑交为郊。 霄:凡气升此而消焉。
把右文 说扩大
薇:微贱所食,故谓之薇。 化了。
践:履也。
许慎
饯:送去食也。
《说文解字》
栈:棚也。
从“戋”得 声 的字不都有
“小”义。
右文說的貢獻和缺陷
右文说是关于通过形声字的声符推求词义的一种主张。 右文,指形声字的声符,因形声字多为左右结构,其 声符大都居右,故名。此说最早由宋人王圣美提出。 它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科学,只能作为分析形声
第四讲 文字(二)
一、“六書”的由來與次第
《 左 传 ·宣 公 十 二 年 》 : “ 夫 文 , 止 戈 为 武。”
《左传·昭公元年》:“于文,皿虫为蛊。”
傳統的“六書”說開始了對漢字形體構造 的整體分析,“六書”說是目前可知最 早分析漢字構造的理論體系。
六书之名首见《周礼·地官·保氏》:
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 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 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二)指事
• 许慎认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 意。上、下是也。”
• 纯符号的指事字——来源于契刻 • 大量的指事字却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
一抽象的指事符号构成的
指事-与象形的区别
• 象形字都是具体的形 • 象描写,而指事字却包含 • 了抽象的指事符号,甚至 • 全由抽象符号构成。
(三)会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