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庄子》北冥有鱼《庄子·内篇·逍遥游》二、字、词、语法难点分析(一)字:通假字:冥(溟)有(又)辩(辨)辩(变)邪(耶)决(趐)培(凭)而(能)古今字:志(誌)反(返)知(智)异体字:飡(餐)(二)词:1、词与非词:扶摇、夭阏——连绵词、羊角;词尾——然。
果然、泠然、犹然、数数然2、语气词:也1)句中语气词: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主语之后,表示提示、停顿2)句中语气词:此小大之辩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帮助表达判断。
三、语法:1、双宾句:芥为之舟2、语序:宾语前置: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彼且奚适也——动词宾语前置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彼且恶乎待哉——介词宾语前置3、判断句:此小年也。
此小大之辩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四、多义词辨析:1、之:1)代词:2)连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2)连词:主谓之间相当与名词性结构。
风之积也不厚。
惯用句式:其……耶(邪),其……耶(邪)表示选择问句。
其——委婉语气词,耶(邪)——句末语气词2、而:1)连词,用语状中之间。
怒而飞。
决起而飞。
2)连词,表顺接。
三飡而反。
3、以:1)介词,去以六月息者也。
——谓语后以八千岁为春。
——谓语前 2)连词,以游无穷。
《庄子》之《北冥有鱼》:一、掌握下列词义:怒:振奋(翅);志:志,记载;抟:环绕着飞向上空;厚:深;覆:倒;培(风):凭借,依赖;决:迅速的样子;抢:突过;适:到……去;年:寿命;知:智慧;劝:鼓励;境:界限;待:依靠。
御风而行:乘御御六气之辩:乘—顺应介词:鲲之大;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此亦飞之至也。
动词: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到……去之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人称代词:众人匹之;犹然笑之;举世而非之。
“之”当介词有哪三种用法第一,表隶属,领有;第二,表修饰,限制;第三,变主谓结构为词组。
二、特殊用字:通假:冥通溟;邪通耶;辩通辨;有通又;辩通变古今字:志志;反返;知智;同源字:飡餐;垂陲连绵字:夭阏三、掌握本文中“而”的几个特殊用法:顺承连词:而后乃今;三餐而返;转折连词:誉之而不加劝;假设连词:举世而誉之名词:而征一国者(能力)不龟手之药《庄子·内篇·逍遥游》二、重难点(一)、字: 1、通假字:龟(皲) 2、异体字:絖(纩)(二)、词: 1、词尾:然(呺然)2、多义词辨析:以:介词:世世以洴澼絖事;连词:客得之,以说吴王。
(三)、语法:1、词类活用:坚(形—名)一(数—形)2、双宾句:魏王贻我大瓠之种。
3、兼语句:吴王使之将。
4、惯用句式:无所……、何不、所(用)《不龟手之药》:一、掌握下列词义:贻:送给;掊:打破;洴ping2:浮;鬻:卖;难:乱事,指军事行动;将:统率;裂:分出;二、词类的特殊用法:通假:龟通皲;异体:絖纩(丝絮)、连绵字:瓠落(廓大的样子);活用:坚:形用如动:坚固的程度;三、理解文中“以为……”和“无所……”的用法及“或……或”中“或”的词性意义。
以(介)为(动):把……作为;如本文中的“剖之以为瓢”。
以(连)为(动):如:《孟子·许行》:“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穿粗毛编织的衣服,做鞋织草席用来作为谋生)以为然:认为对(二字当动词用)。
《史记·陈涉世家》“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4、有所……,无所……:“所”字指代的是行为处所,“无所”相当于说“没有……的地方”如:《齐恒公伐楚》:“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本文中“则瓠落无所容”。
此虽免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5、或……或:无定代词,有的人。
读《庖丁解牛》二、解释文中的介词“于”。
1、引进动作对象或有关的人或事物:桑林之舞。
(于:跟,引进有关的事物。
)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于:对于)2、表示动作起自: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于:从)3、表示动作归趋:每至于族。
(于:到)4、表示比较,差比:进乎技矣。
(乎:“于”,比)三、除了“于”和“之”,这篇短文还出现了哪些介词,请举例说明其用法。
1、以:(1)表示行为的工具、凭借。
“用、拿”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以无厚入有间。
(2)表示原因。
“因为”: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为:(1)表示对象。
“给、替”: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2)表示原因。
“因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为之踌躇满志。
《庖丁解牛》:一、掌握下列词义:倚:靠;履:踩;奏:进;中音:合于音节;会:节奏;道:道理;神:精神;遇:会合;官知:视觉;批:击;窾:空;因:顺着;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i4:筋肉聚结处;軱:大骨;族(庖):众;折:砍断;硎:磨刀石;节:骨节;厚:厚度;(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戒:警惕;微:轻;委:堆积;善:拭;二、词的不同用法:通假:向通响;盖通盍;同源:譆嘻;三、从课文中找出判断句句式(两个句式)1、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由果说因)2、臣之所好者,道也。
四、掌握课文中介词“于”“乎”“为”的用法。
“乎”字的上古音与“于”近,除作语气词外,还作介词,用法基本上同“于(于)常用词“为”(P425),此三字的区别,在通论(十三)中的详细的介绍。
P459-461。
胠箧(节录)《庄子·外篇·胠箧》二、重难点(一)、文字:通假字:乡(向)朴(樸)擿(掷)古今字:匮匱(櫃柜)、知(智)(二)、词语:1、词类活用:重(形—使动)、信(名—动)、殚残(形—使动)乱(动—使动)、散(形——使动)2、多义词辨析:以:(1)介词(2)连词:为之斗斛以量之。
与:(1)连词(2)介词: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与(之)议论。
3、人名注释:龙逢——夏桀时的贤人,为夏桀杀害。
比干——殷纣王的庶出叔叔,力谏纣王,被纣王剖心。
苌弘——周灵王时的贤臣。
被剖开肚腹掏出肠子。
瞽旷——即师旷。
因其眼瞎,所以又叫他“瞽旷”,春秋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相传他最会审音辩律。
离朱——又名离娄,相传是古代眼力最好的人。
工倕——相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
曾参——有孝行。
孔子学生。
杨朱、墨翟——先秦大思想家,善于辩论。
史鰌——字史鱼,又称史鱼,是卫灵公时的直臣。
卫灵公宠小人弥自瑕而远贤臣蘧(jù)伯玉,史鱼劝谏不听,史鱼死,以尸谏,孔子称赞他说:“直哉史鱼。
”4、词与非词:然则、是非(代词、否定副词)“所以”:(非所以明天下也——表示工具、依据)、“所”字结构:法之所无用也。
(注意“所”字结构表示原因)(三)、语法:1、双宾句:为之斗斛2、判断句:法之所无用也。
(注意“所”字结构表示原因)(此重利盗跖而使不可禁者,)是圣人之过也。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
(复杂的逻辑关系)《胠箧》一、掌握下列词义:胠:从旁边开;探:掏;发:打开、拆毁;摄:勒紧;揭:抬;趋:跑;积:聚积;矫:纠正;劝:鼓励;明:显示;掊:打破;擢:拔掉;铄:销毁;含:保藏;聪:耳力;胶:粘住;明:眼力;攦:折断;攘:排除;玄同:混同;累:忧患;惑:困惑;爚:炫耀。
二、特殊用字:古今字:匮柜;知智;通假:乡通向,先前;擿通掷;朴通朴,朴实;使动用法:固:使结实;重:使……重要;殚(残):使……尽(残);乱:使……乱;散:使……分离;名词用如动词:信:立信用;三、特殊句式:不乃……也不就是……吗第五讲:荀子《劝学》二、重难点(一)、文字:通假字:无(毋)、靖(静)、柱(祝)、畴(俦)、蟺(鳝)古今字:共(供)异体字:檝(楫)、蜹(蚋)、蹞(跬)、螾(蚓)一、掌握下列词义:劝:鼓励;青:靛青;挺:直;砺:磨刀石(硎);参:检验;省:检查;谿(溪):谷;二、掌握词的特殊用法:通假:輮通煣,用火熨木使弯曲;无通毋;靖通静;生通性;柱通祝,断;畴通俦,同类;蟺通鳝异体:同暴;檝同楫;蹞同跬;螾同蚓;蜹同蚋。
古今:知智;共供;活用:水:名用如动词,泅水;三、特殊句式:1、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在古代汉语里,介词“以”和它的宾语可以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如“以羽为巢”;也可以放在谓语后作补语,如“编之以发”。
“之”均指巢。
2、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所”是代词,“以”是介词,可译为“用来……的(方法或手段)”,与现代因果连词的凝固结构“所以”的语法意义不同。
第六讲:察传三、文字、词汇、语法重点:1、词类活用:过、平、闻2、判断句:夔一足非一足夫乐,天地之精也3、虚词:求闻之若此:之闻而审:而4、省略《察传》一、掌握下列词义:察:审察;传:传闻;过:犯错误;熟:深透;节:关键;精:精华;溉:灌注;汲:从井中打水;之:去;类:像;经:界线;缘:循着,顺着;二、词类活用:过:名作动:犯错误;平(天下):使动用法:使……安定;闻(之于宋君):使动,使……传到。
三、辨别课文中“以”字的词性和用法:(第三册P1082)第七讲:五蠹一、文字方面1、古今字⑴“而民说之,使王天下。
”说——悦感到喜悦。
⑵“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采——棌栎木。
⑶“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庸——傭雇工⑷“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士——仕做官⑴“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蜯——蚌⑵“故饑岁之春,幼弟不饟。
”饟——饷供给食物3、通假字⑴“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
”脩——修学习⑵“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翦——剪修剪⑶“泽居苦水者,买庸而决窦。
”窦——渎水沟⑷“重争士橐,非下也,权重也。
”橐——託投靠,依附⑸“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
”上——尚崇尚二、词汇方面1、“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胜:承受得起,经得起。
2、“有圣人作,搆木为巢以避群害。
”作:起来,兴起。
搆:架起,搭起。
3、“民食果蓏蜯蛤。
”果蓏:木本植物结的果叫果,草本植物结的果叫蓏。
4、“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
”臭:气味。
恶臭:难闻的气味。
5、“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
”化:改变,消除。
6、“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
”决:疏通水道。
7、“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
”期:期望,要求。
法;效法。
常可:指永久不变的办法。
可:相宜,适用。
8、“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论:考虑,研究。
事;情事,情况。
备:措施。
9、“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株:树桩。
走:跑。
10、“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释:放下。
冀:希望。
11、“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事力:使用劳力。
养:给养,生活资料。
12、“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
”厚:重。
行:施行。
13、“而民自治。
”治:治理得好,政治上安定,与“乱”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