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成就最好的自己——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发现型课程”整体规划第一部分学校基本情况学校创办于1997年9月,1999年12月成功创建江苏省实验小学。
学校设本部和越秀分校两个校区,目前学校规模57个教学班,学生2530人。
教职工162人,专任教师158人。
学校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教师学生发展状况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待等情况。
可以从优势(superiority)、劣势(weakness )、机会(opportunity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及课程理念“十二五”期间,学校,学校坚持“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办学优势,有效利用办学资源,做强、做优学校“发现教育”品牌,全面提升学校在当地老百姓中的美誉度。
一、学校办学理念:1、学校教育哲学:“发现你自己。
”“发现你自己”是一种教育哲学思考,是发现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是发现教育的终极目标、逻辑前提和基本原则。
它缘于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一句传世名言:“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己是重要的,认识自己也是困难的。
认识自己,一方面意味着要走进自己的深处,爬梳剔抉,阐幽发微,发现自己身心的个体特征及其结构,另一方面还意味着要跳出自我,反观自我,把自己放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考察和定位,发现自己与外部存在之间的关系。
因此,“发现你自己”是“认识你自己”的前提。
2、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发现自我,自我发现。
”“发现自我”是人的主体性的体现。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之后就能逐渐建立起相对独立于这个世界和他人的主体意识,形成了追问生活的价值、发现生活的意义、反思生活的状态、选择生活的路径这种特殊的需要和能力。
“发现自己”首先是个体的、人的发现,它是一切自我能力的内核、是人性自我解放的内在动力,是创新的基本前提,也是自我人性创造的基本行为。
“发现自己”也为人的自我发现提供初始的、核心的原点。
“发现自我、自我发现”,不仅使“发现教育”具有丰富的可能性,更使“发现教育”充满了发展的张力。
3、学校育人目标:“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4、学校办学愿景:“让学校成为每一个师生享受生命成长、发现生命自觉、实现生命价值的地方。
”二、学校课程建设理念:1、强调课程要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可能性。
人是万物之灵,一切都是为人而存在的,人类活动也都是以人为中心、为宗旨而展开的。
所以学校的任何教育活动都基于对人性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任何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必须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可能性,尊重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的需要。
2、课程强调关注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高地,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世界。
一个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他的未来和潜能都蕴藏在种子的基因里。
因此学校课程要关注学校可持续发展,更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发展的多样性。
好的课程应该关注每一个孩子开始,发现和认识每一个孩子的特殊性,从而进一步为孩子的个性化成长设立因材施教的方法,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才能的展示和发展。
3、课程强调要促进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
儿童是未完成的人,在他们生命成长的过程中一直保持着开放的姿态——向自然的开放,向社会的开放,向自我的开放。
因此儿童天生就有主动发现的愿望和主动发展需要。
发现对于儿童成长过程中来说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需要。
因此,课程应该尊重和呵护儿童的这种愿望和需要,并促进儿童的主动发现和主动发展。
第三部分学校课程目标在“发现教育”理念引领下,学生能逐步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能充分发掘自己的各种潜能,使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使学生的力量尽情的发挥,培养学生具备“发现意识、发现能力、发现精神”的“鲈小新人”。
基于这样的考虑,学校的课程建设目标定位为:“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第四部分学校课程结构与设置一、学校课程结构我校的课程结构基于“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发挥人的力量。
”的课程目标,我们尝试根据学校的课程理念、培养目标,一方面加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另一方面依据学校的办学传统以及资源优势,还不断打造学校的特色品牌课程,从而构建学校“发现教育”课程框架,形成完整的“发现教育”课程体系。
二、学校课程设置学校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整合课程结构,我们拟分为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基于学科的拓展类、德育活动类、社团类、学校节日类和项目研究类)、班本课程(发现型主题活动、发现型班级文化)三大块进行实施。
一、国家课程在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结合学校“发现”教育的核心理念“发现自我,自我发现”,培养学生的发现素养。
具体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基于发现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和改造,可以通过一定的增加、删减、改变和补充等方式来重构我们的教学内容;二是有效落实“发现型课堂”的教学规程,在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直觉思维、深度学习、自主性和自我反思等方面的培养。
二、校本特色课程1.基于学科类的拓展类课程通过学科教学,深入实施学科课程标准,在保证合格基础上,做强学科教学的某一科目教学。
如从语文学科从阅读、写字两方面着手,编制《鲈乡诗词》《国学集萃》《阅读存折》《写字系列》等,数学从实验着手,结合教材研究编制各年段的《数学实验》;英语从读写唱三方面着手,编制《英语小故事》《写好英文字》《学唱英语歌》等,充分挖掘学科特定科目中蕴藏的“发现”元素。
2.德育类课程学校的教育,始终是以德育为先,每个教师都是教育者。
因此,在实施“发现教育”中,我们紧抓“发现”精神的培养这一德育重点,切切实实实施发现式德育,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每月主题活动——“幸福鲈乡娃培育行动”。
学校将逐步探索“幸福鲈乡娃”的内涵特质,以改革学生评价为抓手,以创新德育活动为重点,全力打造幸福校园,引导学生快乐成长,感受幸福童年,成为幸福的鲈乡娃。
学校确定每学期至少开展四个主题教育活动,每个主题教育活动都有一颗星星等着学生去争取。
针对每一个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处每月布置开展一到两个主题教育活动中子项目的教育实践活动,班主任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相应的活动达成度,对学生进行星级的评选,达到这个星级的具体考核标准,可以荣获“美德之星”、“智慧之星”、“阳光之星”、“发现之星”,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体验活动中得到熏陶和教育。
每学期结束对学生进行最终考评,获得两颗星星的学生将获得“银荷之星”,获得三颗和三颗以上的星星的学生获得“金荷之星”。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要求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袋,收集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参与“新荷系列——争星夺章”评选活动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成绩记录和各种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和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的信息等,尽可能全面地展现孩子真实的一面。
(2)仪式教育。
学校教育仪式是一种体现教育目的的经过精心设计的而固定下来的礼仪活动。
学校的教育仪式对学生的心灵起着深刻、持久、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看,学校的教育仪式具有两种基本的功能。
第一、可以提升精神境界,以典礼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营造出特殊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
第二、表达内隐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
借助美的教育形式,使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并产生持久的影响力。
如八礼四仪教育、每年9月,我们对一年级学生进行的入学典礼、之后的入队典礼、毕业典礼等,在各项精心安排的仪式中,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3)传统节日及其他节日活动学校围绕传统节日开展相应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特点等,在非传统节日期间,学校结合相应的节庆活动开展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探究合作等发现素养。
(4)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我们附近的社区主要是鲈乡二村和鲈乡三村社区。
因此,我们经常性地组织师生深入社区活动,如老年人服务,病残人服务,重阳节敬老联欢,学习雷锋活动等等。
(5)班集体建设班集体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班级在环境创设、班集体制度与规程建设、班队活动设计、班级博客建设等方面,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的力量,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班集体建设的目标与方向,从而为形成良好的班风打下基础。
3.社团类课程基于学生主体需要的多元化,我们将以社团建设为抓手,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找到最佳的可能性。
学校将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尤其是教师、家长、校外辅导员的人力资源。
根据教师专长,构建“师本课程”,让每个教师都拥有自己的个性化课程,从而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系列,满足学生的选择需求和发展需求。
我们从音乐、美术、体育、科学、信息技术及其他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共开设40余个社团供孩子选择,为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锻炼他们的能力提供条件。
4.学校节日类课程优美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浓郁的文化氛围会给学生以无声的熏陶和浸润;将阅读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双语节加以课程化设计,如在每年的艺术节我们都将设置整班合唱、校园达人、少儿模特等栏目,在每年的双语节中我们将设置字母卡通画、我型我秀、跳蚤市场、英语小报等栏目供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人文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
5.项目研究类课程(1)《童眼看世界》分年段编写“我眼中的世界”校本课程,每一本教材中都将分为三大板块进行构建——“生命世界”“生活世界”“人文世界”,其中的“生命世界”将围绕饮食与健康、动物植物、环境污染、生命之源四大主题展开;“生活世界“将围绕近视与我们的生活、早餐与我们的健康、交通与我们的安全、游戏与我们的童年、公共设施与我们的生活、绿色上网与我们的健康、食品卫生与我们的安全来进行探究;“人文世界”将围绕吴侬软语、古镇丽影、蚕桑文化、风味饮食文化、垂虹诗赋五大板块进行研究。
对于这两本教材我们将在广泛征集孩子们感兴趣的课题的基础上组织相关教师边开发边实施。
旨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增长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发现”元素对人的深刻影响。
(2)研究性学习在3—6年级中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课任老师在期初进行规划选择,每学期每个班级形成3—5个主题研究项目,依托每周的综合实践课加以实施,同时利用好校园博客的资源,适时呈现研究过程及结果等资料。
6.校园环境类为了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对垃圾分类回收实践基地进行了建设,创建思鲈园、新荷园、发现厅,充分给予孩子们探索发现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