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触摸春天说课稿精选.

触摸春天说课稿精选.

《触摸春天》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触摸春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简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写了盲童安静在花丛中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美好春天以及在春天一个充满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并将蝴蝶放飞的感人故事,表达了安静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强烈追求。

本篇课文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珍贵与美好,并思索应该怎样去热爱自己与他人的生命,从而升华学生的人生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好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关键词句蕴含的道理领悟其中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三)、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以及所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难点
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二、说学情
1、充分预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2、联系自我,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这篇课文主要用的是合作交流法,其他方法为辅:
初读感悟――――提倡自主性
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
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
四、说学法
因为学生缺少经验,本可采用以下几种学法:创设情景法、品味语言法、朗读体会法、想象感悟法。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二、疑而学文,识写生字。

我主要精讲第二课时,这个课时主要分为四大环节:(一)、激情导入,铺垫情感基调
1、复习词:流连、花繁叶茂、流畅、灵性、弧线、飞翔、
缤纷。

设计理念:这些词是文中关键词语和难以理解的词语。

温故而知新,词语是学习课文的基础,巩固字词为学好课文打下了基础。

2、接下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时播放图片,播后,让学生用成语来描绘一下歌中春天的情景?(学生就开始描绘了:五颜六色、花繁叶茂、五彩缤纷….)多么美啊,这些多姿多彩的景色我们都可以用我们明亮的眼睛看到,可安静却无法用眼睛去看。

她是怎么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让我们跟着小女孩安静一起去触摸春天吧!
设计理念:古代教育家朱熹说:“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

”能够通过听孩子熟悉的歌曲,创设了情境,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品味语言,感悟奇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安静是个什么样的小女孩?(坚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

在“品味语言,感悟奇迹”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师:安静看不见美丽的春天,却深深地热爱着春天,她用手触摸、用心感受着春天,创造了很多奇迹。

教师说完后,让学生试试从课文中找出安静身上发生的奇迹,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出示幻灯)
句子1: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

她慢慢地伸出双
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为了让学生加强理解,我做了如下安排:1、首先,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感情。

2、接着,我出示了着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a、“她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b、“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教师问道: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什么不同感受?通过比较的思考与回答,学生品味了语言,更深刻地把握了句子的用词。

(2)接着播放背景音乐,男生读,再女生读。

2、假如我们正看着安静,我们看见她极其准确地把手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

此时此刻,你们会怎么做?文中的“我”有是怎么做?“我”喊出来了吗?为什么不喊?带着这样的话语,我让学生想象自身可能的举动,加深了内心体验,并与文中的“我”的做法相比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文中作者的情感。

句子2:“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
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句子的意蕴,把握此句的情感。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读,要求细心感受
接着,我对重点词语进行了分析。

提出问题:“悄然”“竟然”是什么意思?能去掉吗?为什么?让学生通过讨论再回答。

讨论的学习方式,加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理解了句子的深刻含义。

3、现在你们都是安静,请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朗读来做动作。

师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教师接着读句子,学生跟着教师的朗读做动作。

并回答问题: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神奇的灵性”指什么?
(三)、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1、师:这样一个全新的地方,让安静很留恋,她感受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请闭上你们的眼睛,想象一下,我们也站在花繁叶茂的春天,让我们与安静一起细细地感受春天吧。

(背景音乐)伴随着动情的话语与深情的音乐,教学进入了第三个大环节:情感的升华,生活源于爱.。

教师随即提出了疑问:安静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张开了手指,放飞了蝴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许久,她张开手指………张望。


(1)针对此句,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并写下感(2)接着提出问题:安静不能看到东西,为什么还用“张望”?
学生可能说:她想看蝴蝶飞到哪儿去了。

也可能说:她也想象蝴蝶一样飞翔。

…….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进行了总结:安静渴望着自由飞翔,经常流连在花香中的她用手触摸春天,用心热爱生活,她也想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总结后,我出示了文章的中心句:“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全班齐读着句话后,通过让学生找安静放飞蝴蝶的原因,知道了:蝴蝶也有生活的权利,…….
(3)最后,让学生找找出文中几处写作者不惊动安静的句子。

讨论:为什么不惊动安静?
教师总结并得出了结论:安静也有生活的权利,…….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潜能”。

通过让学生想象,感受了安静的内心世界,也更深地感悟了课文语言。

同时通过写所思所想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使读、写很好的融入到语文课堂中。

2、接下来,教师讲述了海伦的故事。

并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故事以及身边的人和事。

设计理念: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了,促使学习生活化把学生的眼光引向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在布置作业,课外拓展的最后环节中,我让学生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设计办小报的作业,正是基于这一指导精神。

六、说板书设计
17触摸春天
乐观
坚强创造缤纷世界
热爱生活
《触摸春天》说课稿
安阳县崔家桥乡康宋村学校宋瑞英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主题